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黃陵縣水務局

黃陵縣水務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21:43:14

閱讀提示

2016年以來,黃陵縣始終将解決好全縣城鄉居民安全用水作為第一要務,重點圍繞“一個重點”(河長制工作),全力幹好“兩大實事”(城鄉供水、堤防建設),紮實推進“五項工作”(水土保持、河庫管理、資源統管、節水灌溉、漁業發展),共完成水利投資3.34億元,先後實施各類重點項目30個,新修改造基本農田17968畝;解決安全飲水人口33174人,實現水産品産量1275噸。

水興則邦興,水安則民安,一部中華文明史,某種意義上就是一部治水史。興利除害,治水安邦,是其中永恒的主旋律。

黃陵縣水務局(黃陵縣加強水利建設惠及民生紀實)1

大地回暖,楊柳吐翠識春意;萬物複萌,玉蘭綻新醞芬芳。春暖時節的一個早晨,記者漫步在黃帝陵腳下的人工湖——印池,雖有微風挾着涼意,但湖中泛起的碧波蕩漾的柔情之美、明澈之美,卻讓人好不惬意。這份惬意與清涼,得益于黃陵縣持續保護生态環境和突出綠色發展的基調。

與記者一同散步的山東遊客高先生說:“這已經是我第三次來黃陵了,每次到來,我都選擇住在濱湖酒店,因為這裡有一個美麗的湖泊;每次的到來,都有着不同的感受,山更綠了,水更清了。”

水,一切生命活動的起源;山清水秀,更是人類追求向往的美景。近幾年,黃陵縣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方針,以生态文明思想為根本遵循,順勢而為,把綠色發展擺在事關長遠和戰略全局的位置,打響了一場水生态保衛戰。随着水污染環境治理的不斷推進,龍鄉人無不享受着美好環境帶給他們的美景。

推行河長制 保護好我們的“母親河”

黃陵是中華民族的聖地,也是延安的南大門。漫步在沮河河邊,紅花綠樹、碧波流珠。“以前,這裡河水渾濁,岸邊居住群衆生活用水亂排。現在,水清了,周邊的環境也美了,晚上附近居民都會來這裡散步。”家住黃陵新區居甯花園小區的張大媽感慨不已。

黃陵縣水務局(黃陵縣加強水利建設惠及民生紀實)2

黃陵縣作為陝北地區唯一一個水生态文明試點縣,2018年已順利通過省級水生态文明示範縣驗收。按照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治理方針,近幾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下,緊緊圍繞“民生水利、産業水利、安全水利、生态水利”這一主線,深化水改革,大幹水工程,管好水資源,提高水效益,保障水安全,繁榮水文化。實施水保生态治理、飲用水源地保護、水生态系統修複,加快引河連湖、引河入景,實施沮河沿岸景觀工程,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

在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中,黃陵縣精準對标施策,于2018年3月底編制完成了5條主要河流的“一河一策”,建立了“一河一檔”,制定“一溝一策”;啟動河道劃界,将葫蘆河、北洛河、沮河等22條河流、4座水庫納入劃界範圍。

黃陵縣水務局(黃陵縣加強水利建設惠及民生紀實)3

據了解,為從根本上解決水污染防治,全縣納入目标責任考核項目4處,投資1.64億元,自籌水污染防治項目19處,投資2.5億元,全面加強了系統治本措施。

治城先治水,水興則城興。黃陵縣店頭鎮是一個以煤炭資源開發為主的工業主導型小城鎮,一直以工業著稱的店頭鎮,在過去幾年,因煤而興,也因煤而困。為全面解決因“煤”帶給人們的環境問題,店頭鎮以實施“河長制”為契機,進一步加大了水污染防治的工作力度。

環境問題,最直觀的是水。據店頭鎮中心社區書記劉峰介紹,他們在沮河沿岸的治理上“大、小”一起抓,大,即抓廠礦整治、清理河道恢複河床、積極清理曆史遺留、群衆反映強烈問題;小,即從細節上治理影響河道的因素,清掃廠礦周邊,降塵,治理沿河養殖戶衛生等。

據了解,為更好、更有效地治理河道污染,該鎮投資25.8萬元,設立露出水面30~50公分高攔污栅19個,安裝涵洞攔污栅8個,把上遊垃圾進行分段、聚集、定點攔截,這樣既防止了垃圾流入下遊、又能進行集中有效的清理。

黃陵縣水務局(黃陵縣加強水利建設惠及民生紀實)4

順着穿鎮而過的沮河一眼望去,人們所看到的河水不僅清澈見底,而且周邊環境也幹淨了許多。“如今的河道,與過去相比較,水質好多了。”劉峰說。

在張灣村店頭鎮污水處理廠,店頭鎮紀委書記李文成給我們介紹了有關全鎮的污水處理情況。“污水廠的建成投運,不僅處理着店頭鎮區、黃陵礦區、産業園區進入管網的生活污廢水,而且還對一些尚未進入管網的污水采取拉運的方式集中在這裡進行處理。”李文成在介紹中很激動,指着不遠處的出水口說,“你們看看,這就是處理後的水,水質已完全達到一級A标準。”

為早日實現“一河清水過黃陵”,黃陵縣還實施康崖底、中醫院堤防工程、梨園新區中學堤防工程,綜合治理河道長度4.5千米;實施了雙龍索羅灣段、店頭白石段、厚子坪段、張灣段、腰坪潮塔段、黃陵康崖底段河岸綠化工程,綠化長度共計14.315千米。

 護航“安飲”工程助力清泉“潤”民心

對于長期生活在縣城的居民來說,2017年6月29日,是一個永遠值得他們歡呼雀躍的日子。這一天,龍鄉人期盼了許久,從南溝門水庫引來的清澈幹甜的自來水,嘩嘩嘩地流進了千家萬戶。

黃陵縣水務局(黃陵縣加強水利建設惠及民生紀實)5

家住縣城西窪片區居民李仁偉說到用水方面感慨萬千。過去的十多年,李仁偉搭乘着改革開放的順風車,在縣城開了一家餃子館,在生意日漸紅火的時候又經營了一家農家樂。李仁偉說,“過去我們所吃的水,除了水質不太好之外,關鍵是供的量偶爾也跟不上,這對于我們做餐飲的來說,确實有一定的影響。現在不一樣了,自從縣上引來了南溝門的水,期間不僅沒有停過,而且水質更是沒得說,甘甜爽口。”

與李仁偉一樣,縣城裡所有的居民住戶,從這一刻起,誰不享受着政府帶給百姓的民生紅利呢。

水,作為生命與發展之源,在城市建設中意義更為突出。據了解,過去,黃陵縣城供水主要以鄭家河水庫和王莊河應急供水管為主,兩處水源勉強保證縣城居民和機關生活用水。按照黃陵縣城規劃,2020年縣城人口達到6萬人,年需水量為403萬立方米,而現有兩處隻能供水120萬立方米。這樣一來,縣城用水缺口為283萬立方米,現有的水源根本保證不了縣城供水。

說幹就幹,時不等人。2016年,黃陵縣将隆太塬灌區及縣城供水工程列入全縣惠民十件實事之一,并于當年4月份開始開工建設。

滔滔巨水,奏演着龍鄉兒女的動人故事;巍巍橋山,見證着供水事業的輝煌篇章。“縣城飲水工程,在縣移民局的強有力的推動下,提前6個月圓滿完成工程建設任務,給全縣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黃陵縣水務局局長張鋒在說此話的時候顯得十分自信。

隆太塬灌區及縣城供水工程實施後,徹底解決了隆太塬3.8萬畝灌溉和縣城6萬居民用水緊缺狀況。據統計,三年來,縣城供水累計總量644萬噸,農村供水量138.6萬噸。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農村飲水問題一直是農村群衆面臨的最直接、最實際的生活問題。

“政府幫助我們引來了水,這水甜、水質好,價格也便宜,日子越過越美了。”橋山街道辦事處聯莊村村民楊有權看着院中自來水管裡流淌出清澈透明的水花,高興得合不攏嘴。“嘩嘩嘩”,歡快流淌的自來水成了農村動人、和諧、幸福的音符。

據了解,為做到農村飲水安全,黃陵縣以農村安全飲水小鞏固提升工程為契機,将在每個村建立安全飲水點。

黃陵縣水務局(黃陵縣加強水利建設惠及民生紀實)6

如果說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改變的是農民生活,那麼農田水利改變的則是農民生産。黃陵縣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以服務“三農”為目标,實施了2016年新增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項目,2017年新增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項目,新建灌溉面積1.74萬畝,涉及9個村組3個灌溉片區,完成投資2676萬元。

星羅棋布的田間水渠,縱橫交錯的坡壩,整治一新的河道……行走在黃陵的殘塬溝道,處處都能感受到民生水利工程建設所帶來的巨大變化。

“小澇池”打造“大生态”構築美麗龍鄉“聚寶盆”

2月27日下午,在黃陵縣阿黨鎮葡萄寨移民新村恢複修建的澇池邊,三三兩兩的村民圍着澇池邊轉悠着,并不時有人哼唱着歌兒,“一棟棟小樓連成片,一條條公路嵌村間,一片片梯田一層層綠,清澈的河水流不盡,誰不說俺農鄉好,得兒喲伊兒喲……”悠揚的歌聲随風傳去,讓人有種說不出的惬意。

他們這是在歌唱家鄉的變化、家鄉的美,歌唱美好幸福生活。

黃陵縣水務局(黃陵縣加強水利建設惠及民生紀實)7

“這就是我給你說的澇池,像這樣的澇池,到現在,黃陵至少建了不下百個。”指着眼前的池子,黃陵縣水保站副站長李新龍不停地介紹着,“澇池自古以來就是該縣群衆人畜飲水、養殖灌溉的重要設施,也是農村自然生态與傳統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80年代以前塬面各村組,幾乎村村有澇池。但一度時期,澇池卻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有的澇池被廢棄,有的甚至被填埋當宅基地用。”李新龍說。

說話間,阿黨鎮葡萄寨移民新村支部書記馬金昌更是急不可待:“自從重新修複澇池以來,每到晚上,在澇池邊有乘涼的、休閑娛樂的,甚至還有賣小吃的,好不紅火。澇池的建成,已成為我們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了。”

“村裡不僅在澇池邊移栽了花草,還搭建了觀景台,每天晚上村民、小孩都會來這裡玩耍,感覺比自己家裡還舒服,老百姓都說我們建澇池搞得好。”馬金昌開心地說。

黃陵縣水務局(黃陵縣加強水利建設惠及民生紀實)8

阿黨鎮葡萄寨移民新村的“樣闆澇池”,讓新村水美景更美。

據悉,以阿黨鎮葡萄寨移民新村為典型,沿塬每一個行政村努力打造一個風景優美的“樣闆澇池”,把美麗鄉村和澇池建設結合起來,通過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

據李新龍介紹,從2010年至今,在原有功能完好的26座澇池的基礎上,以農發水保項目及水土保持補償費等項目為依托,又新建修複澇池82座,全縣新舊澇池已達108座,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20平方千米,不僅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而且極大地改善了群衆的生産生活條件,受到了全縣群衆的熱烈歡迎,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明顯。

葡萄寨移民新村居民陳金元,是從南溝門庫區葡萄寨村搬遷過來的移民搬遷戶,住着一層三間的小洋房。走進他家,房間的裝飾、基本設施一點也不遜色于城裡人的家庭,而且還略顯“高檔”。“從居住環境到生活質量,跟過去相比,還真是沒法比呀。這些變化,都得益于政府的好政策,環境好了,住得好了,吃得好了,我們老百姓的心情也就好了,緻富的信心也更足了。”說到這裡,陳金元略顯激動,“尤其是村口修建的那個澇池,用處實在是太大了。搬到新村後,給我們家分的9畝地,果園澆水、田間灌溉全靠這池子的水,那是一個方便呀。”

黃陵縣水務局(黃陵縣加強水利建設惠及民生紀實)9

黃陵縣在澇池恢複建設中,以推動“水生态、水資源、水産業、水景觀、水文化”五位一體、融合發展為目标,按照“預防為主,全面規劃,綜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強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針,以水土流失現狀為基礎,綜合考慮自然、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的要素。

“澇池建設不僅達到了‘蓄水灌溉、防洪排澇、固溝保塬、生态濕地’的作用,而且完全做到了‘無水變有水,髒水變淨水,死水變活水’的目的。”李新龍說。

李新龍給村民算了一筆賬,“目前全縣108座澇池,平均每座蓄水約2500立方米,可蓄水27萬立方米,每方水按2元計算,每年可為村民節約投資将近54萬元。所以,當地村民親切地把澇池稱為‘聚寶盆’。”

一池清水喂“蝦、蟹”“小水利”養出“大産業”

2019年2月1日,年關将至,人們正享受着一年來的收獲喜悅。

上午,村民劉茂春徑直來到梁峁經濟合作社院内,靜靜等候。過一會兒,村裡的分紅大會就要舉行了,他說,這一輩子,還是第一次領取分紅錢。

當天,像劉茂春一樣,聚集在村子院子裡等待分紅的村民還有另外33位,劉茂春領到3126元。

“自己沒有養蝦,也沒有養蟹,還拿到了村子裡分紅,這些好事,還真讓我趕上了。”提起分紅,村民程三潤十分高興。

山裡的村民能夠坐在家門口就享受分紅,這還得益于黃陵縣在川道推廣水産養殖,得益于村民按人口股、土地經營權股、資金股作為股金入股合作社的結果。

黃陵縣水務局(黃陵縣加強水利建設惠及民生紀實)10

2018年7月,田莊鎮安溝村首次将2200斤蝦苗投放到36畝水塘裡。“田莊的水質好,養的蝦幹淨衛生,口感好。這些蝦個個都有8到9錢重。”安溝村黨支部書記劉鋒剛說,按照每年每畝産300斤小龍蝦來算,1畝水塘的年産值可過萬元。

“蝦苗投放池塘後,村民不用喂、不用管,年底也能保分紅。”劉鋒剛說道。

安溝村的小龍蝦養殖,隻是黃陵水産養殖的一個“縮影”。

據記者了解,去年以來,在黃陵縣的店頭鎮、橋山街道辦、田莊鎮等6個水資源豐富的鄉鎮,大閘蟹、小龍蝦水産養殖面積達500多畝。其中,大閘蟹200畝,小龍蝦300畝;稻田養殖泥鳅50畝。

黃陵縣水務局(黃陵縣加強水利建設惠及民生紀實)11

地處延安市南端,氣候溫暖、水質較好、水資源豐富的黃陵縣曆來有養魚的傳統。目前,黃陵縣水産養殖面積6700餘畝,其中無公害健康養殖面積2500餘畝,全年漁業産值達5300萬元,并建成了市級現代生态示範園區和省級水産良種場。養殖的水産品主要是鯉魚、鲢魚、草魚、鳙魚等魚類。相對于傳統養殖品種,小龍蝦和大閘蟹養殖在該縣屬于新鮮事物。

據黃陵縣水産站站長薛文禮介紹,從2017年開始試養前,黃陵縣水産站先規劃了養殖方案,提前對養殖戶開展技術培訓,在種苗選擇、池塘布置、投放喂養、水草種植等各個環節上下功夫,縣水産站工作人員随時跟進指導。通過政策支持,由縣水産站提供蝦苗、蟹苗和養殖技術培訓,水産養殖戶自主選擇養殖,推進水産品品種多樣化,增加養殖戶的收益。

在特色水産養殖中,黃陵縣對全縣老舊池塘均實施了“小改大、淺改深、死改活”的技術改造,全面實施标準化養殖。

一年的試養,讓包括薛文禮在内的縣水産站工作人員有了更多自信。2017年5月試點投放大閘蟹的兩個水塘,養殖收益都較好。因為管理技術好,隆坊鎮劉家河村試點養殖的12畝大閘蟹賣了17萬餘元。

小龍蝦在陝北地區的酒桌上、餐桌上已經不是特别稀罕的食品了,但大閘蟹相對還比較稀缺。“為了讓縣内群衆對大閘蟹的做法和口感有直觀的感受,去年我們在隆坊鎮舉辦的豐收節上,水産站專門邀請工作人員現場演示蒸螃蟹,讓大家觀看品嘗。同時利用各個宣傳平台不斷擴大産品的知名度,拓展市場銷售渠道,這也是我們水産站當前的重要工作。”黃陵縣水産站副站長楊軍對推廣大閘蟹養殖信心滿滿。

黃陵縣水務局(黃陵縣加強水利建設惠及民生紀實)12

“黃陵縣有3000畝稻田,今年我們打算試點養殖100畝稻田蝦,同時把500畝小龍蝦、大閘蟹推廣到1000畝,還要做地理産品認證。”對于黃陵縣發展特色水産養殖,薛文禮信心堅定。

有付出,必有收獲。2014年,黃陵縣漁政站被評為全國水産技術推廣示範站,2017年被農業部評為全國漁業執法文明窗口單位,2018年被農業部評為“十佳”全國水産技術推廣示範站。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黃陵漁政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明天的特色水産養殖一定會發展得更快、更好,“小水利”養出“大産業”指日可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