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駐馬店站整理:買房時,我們經常聽到得房率這個詞。那麼,你知道什麼是得房率嗎?為什麼低得房率,讓人肉疼;而高得房率,讓人頭疼呢?下面,我們詳細的解答得房率如何計算、高低得房率對我們的影響、以及得房率多少比較合适。
01一、什麼是得房率?
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戶支配的建築面積與每戶建築面積之比。一般多層的建築物得房率為88%,高層的建築物得房率為72%,而辦公樓為55%
我們知道:建築面積=套内建築面積 公攤面積,則得房率的公式如下:
公攤面積越大,則得房率就越低;公攤面積越小,則得房率就越高。
02二、高、低得房率有何影響?
(一) 得房率低的影響
得房率低,意味着公攤面積大。購房者在買房時,是購買的建築面積,建築面積裡面,包含了公攤面積。也就是說,購房者在買房時,是為公攤面積買單了的。很多人覺得為公攤面積付錢,是在花“冤枉錢”,因為這個公攤面積,并不是單獨包含在自己房子的可使用面積之内。我們買房,當然是希望房子可以使用的面積越大越大越好。
對比上圖,花了同樣的錢,購買同樣面積的房子,由于公攤面積不一樣,導緻套内建築面積也不一樣。這樣的情況下,公攤面積高,光公攤面積這一部分,就花費了不少錢,業主當然會覺得“肉疼”了。
(二) 高得房率的影響
高得房率,意味着公攤面積小。要想公攤面積小一點,那麼電梯的數量就得減少、公共門廳過道面積就得小一點、樓梯間就得窄一點。
但是,這些面積太小,使用起來,就會顯得擁擠。電梯數量不夠,就得花較長的時間等待電梯;公共門廳過道面積小,人多了就會擁擠。這些給業主的生活帶來不便,讓人“頭疼”。
03三、得房率多少合适?
得房率是買房比較重要的一個指标。計算房屋面積時,計算的是建築面積,所以得房率太低,不實惠;太高,不方便。因為得房率越高,公共部分的面積就越少,住戶也會感到壓抑。一般,得房率在80%左右比較合适,公共部分既寬敞氣派,分攤的面積也不會太多,比較實惠。
影響因素
公攤面積包括兩部分,其一是電梯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以及其他功能上為整棟建築服務的公用用房和管理用房建築面積。其二是套(單元)與公用建築空間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牆體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 具體說來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①房型結構(幾梯幾戶)。例如一梯多戶可能與一梯二戶需要分攤的公用面積相差無幾,可戶數增加了,總套内建築面積增加了,則每戶需要分攤的公用面積就會減小。
②樓盤形态。一般來說高層得房率最低,小高層次之,多層則得房率較高。
③物業類型。一般來說闆式得房率最高,疊式次之,點式則較低。
④公共活動區域大小。一般來說,高品質的物業多建有高挑大堂,寬敞電梯、室内車庫,這些都會占用到大量公攤面積,故得房率相對較低。
⑤何種面積不算做公攤面積?
車庫、會所等具備獨立使用功能的空間;售樓單位自營、自用的房屋;為多棟房屋服務的警衛室、管理用房、設備房等。
得房率和公攤面積有着直接聯系,與小區的相關配套密不可分,如果得房率過高,相對的公共部分的面積就會越少,那麼就有可能會影響到樓梯的寬度、大堂的舒适度、電梯間的數量等,所以樓盤的得房率也需要一個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