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是對這場病毒最大的貢獻? 随着新冠病毒疫情傳播加劇,上周,意大利政府宣布全國封鎖,要求民衆除特殊職業之外,統統在家隔離15天,不得出門這對于以“社交狂”聞名的意大利人來說,簡直還不如要了他們的命好在意大利人找到了他們的解決方案——陽台社交羅馬市長在社交網站上發起了“音樂快閃”,号召市民打開窗戶,跟鄰居一起唱歌、演奏這一下意大利人來了興緻,彈吉他的、拉小提琴手風琴的、唱歌劇的,手裡沒樂器也沒關系,鍋碗瓢盆用起來,隻要能響就行,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宅在家是對這場病毒最大的貢獻?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随着新冠病毒疫情傳播加劇,上周,意大利政府宣布全國封鎖,要求民衆除特殊職業之外,統統在家隔離15天,不得出門。這對于以“社交狂”聞名的意大利人來說,簡直還不如要了他們的命。好在意大利人找到了他們的解決方案——陽台社交。羅馬市長在社交網站上發起了“音樂快閃”,号召市民打開窗戶,跟鄰居一起唱歌、演奏。這一下意大利人來了興緻,彈吉他的、拉小提琴手風琴的、唱歌劇的,手裡沒樂器也沒關系,鍋碗瓢盆用起來,隻要能響就行。
“陽台社交”的圖片、視頻通過互聯網傳遍全球,讓世界再次見識了意大利人自娛自樂、苦中作樂的樂觀精神,也仿佛讓這場漫長而殘酷的疫情變得輕松了不少。國内網友一方面關心意大利日趨嚴重的疫情,另一方面也對“音樂快閃”報以微笑和掌聲,這則新聞流傳度甚高。就在大概一個月前,國内一些疫情重點地區的狀況也跟今天的意大利差不多,可是類似群衆喜聞樂見的陽台表演、社區狂歡場景并未出現。一來可能是因為病毒來勢洶洶,病理機制、傳播途徑尚未弄清,不安感彌漫;二來市民、醫護因疫症殒命的消息不時傳來,大家也沒那個心情,歡樂不起來。
病毒固然可怖,但它奪不走快樂,關鍵還是得看人。如何自我心理調适,如何在普遍壓抑的環境裡為自己尋找心靈的慰藉,于凄風苦雨、愁雲慘霧中求得一隅陽光,不僅要靠個人的樂觀主義精神,也要靠社區營造一種相對放松、互相支援和善于表達善意的集體氛圍。實際上,國内許多地方,無論是實際發病還是死亡的數字,遠不如意大利今天那麼嚴重,但似乎也未出現“陽台社交”這樣的社區娛樂,這是什麼原因?
當然,許多人眼中的意大利,本身就是文化和藝術的同義詞。作為文藝複興的發祥地,從雕塑到歌劇,從電影、時裝到足球,意大利文化的影響力今天依然是世界級的。而這種文化實力和藝術修為,不僅體現于商業和對外傳播中,也體現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解決了溫飽問題,人們總能抽出更多閑暇時間來發展個人興趣和藝術細胞,就算你五音不全、不會樂器,長年累月耳濡目染,普通人的欣賞品位也能水漲船高。藝術土壤群衆基礎在那兒,遇上隔離在家實在無聊,又有市長号召一呼百應,這才出現傳遍全世界的“陽台社交”——要說上一次西方“陽台表演”如此引人注目,可能還得回到莎士比亞時代,《羅密歐與朱麗葉》裡的那次陽台橋段。
國内現在号稱有3000萬琴童,一代(高雅)音樂人口正在茁壯成長,可你說要出現意大利“陽台社交”的盛況,我看條件還不成熟。首先城市空間不允許。鄰居唱歌,你開窗喝彩,其實過去的熟人社會裡很常見。現在廣東很多村子裡依然有“私夥局”,一聲鑼響票友開場,也是社區藝術鄰裡互娛的一種。現在不一樣了,新型小區動辄二三十層高樓,容積率标準又有規定,樓距那麼遠,互動不易不是?其次我感覺國人普遍内斂,有狂歡精神的人太少。而表演嘛,講究的是互動,你陽台上一聲唢呐卻無人喝彩,豈不自讨沒趣?若有好事者用手機錄下陽台上孤獨的演奏家,傳到抖音快手,不明語境的吃瓜群衆沒準會罵一句“神經病”。
最關鍵的,我們的文藝傳統,是要表達意義,所謂“文以載道”,藝亦如此——表演、娛樂,總要找個什麼由頭,傳達若幹思想。南都報道,武漢一位薩克斯管愛好者,為了犒勞樓下執勤的志願者,每天吹奏中外名曲,希望為他們驅走寒冷疲憊,至今已堅持40多天。這樣的表演令人感動,卻也讓人倍感沉重。陽台娛樂、街道藝術,要跟奉獻、感恩聯系在一起時才師出有名,不被視為擾民“噪音”,如此,藝術的功能未免單薄了些。須知藝術蘊含的輕盈與快樂,同樣是打敗病毒的利器,願那些疫情依然吃緊的地方,陽台上的歌聲舞姿也能同樣多起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