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手滑屏蔽掉了家庭群!
本着促進溝通,團結感情的初衷,建立的群聊,在每個人不同的興趣愛好摻雜與畫風逐漸走偏之後,被我毅然決然地手滑了。
畢竟,你有想過你家的群聊畫風是午夜笙歌、景點官網實時反饋、虛情假意噓寒問暖和大型節日祝福模闆的綜合Plus版嗎!!(抹淚)
還記得那是2015年的春節。
一家人吃完飯後,促膝長談,出于方便家人聯系的目的,我決定建一個微信群。
于是乎,建好群之後,我和家裡的晚輩一起幫長輩注冊微信賬号,再一個一個拖進群聊。
“以後我們就是整整齊齊的一家人啦!”這是群裡發出的第一句話。
家庭群剛建好的那會,就我們幾個小孩在群裡約電影、聊八卦、開玩笑……聊得火熱。
那時,家裡的大人們還不怎麼會玩微信,看到孩子們在發消息,會好奇來問一問,也會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僅點到為止。
舊時代與新時代碰撞出的花火漫天飛舞~
那會,我就覺得家裡有個群聊真好,偶爾的對話中,我仿佛都看到了大人看着孩子的慈母微笑,小孩獲得大人肯定的欣喜神情~
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随着新媒體行業的崛起,越來越多可供選擇的微信公衆号盛行,大家逐漸熟悉了微信的操作,群裡開始意見紛呈。
在群裡,有些人習慣以自我表現來滿足虛榮心,絲毫不會顧慮周圍人喜歡與否。
于是,我親眼見證了——
我家的微信群,從一個留言闆活脫脫變成了一個雜牌的營!銷!公!衆!号!(還是每日定時推送的那種)
1、兩人語音對話99 ,私聊啊大姨
2、微信群中看世界
3、叮咚!您的新年祝福語模闆已到,請簽收~
4、感謝親人的提醒與科普,助我茁壯成長
5、親,辦卡麼?(今天也是努力工作的一天呢)
6、今日微信群兼朋友圈任務完成,歲月靜好
正在回複重要消息,或是看視頻,亦或與朋友叙舊的時候,連續彈出99 的家庭群聊消息!心裡一萬頭草泥馬奔騰而過,最終彙到嘴邊吐出一口“唉,算了。”
鈴聲來一條,劃走一條,來一條,劃走一條……
偶爾可能會好奇99 的對話中,會不會有那麼幾條跟自己有關,點進去,嗯……好吧。
群裡充斥着一些與我毫不相幹的話題,我卻依舊把“我愛我家”的中心思想貫穿了全文,對着這些可愛的家人做了妥協。
然而,決定我屏蔽掉群聊的關鍵性原因!就!是!
那是一個空氣和美、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姑父将以上内容的長文字段發在群聊裡,至少下滑5頁才能看完。
文章标題叫《媳婦寫給婆婆一封大逆不道卻又非常合情合理且發人深思的信》,文字結尾真的就是“看哭萬千中國人”!
簡單講,就是一對婆媳相互看不順眼,還硬要擠在同一屋檐下,媳婦自私,接着婆婆捧殺兒子,對其發表了一篇感人肺腑的控訴。
先不說文章的真假、寓意和我姑父的發文目的。一開始,我僅覺得姑父有些道德綁架,也沒在意了。
可就在半小時後,我爸把這篇文章單獨轉發給了我?!
講真,當時我怒火中燒,腦海中的第一個想法——退群!順便拉黑我爸跟我姑父!
像你們這種大男子主義在群裡相互攀比,還想拖家帶口地引起圍觀?
有些時候,血緣,這種刻進骨子裡的既定事實,讓一些不想扯上聯系的人跟你的一生綁定,就有些想笑了。
但是,經過我如狗十三結局裡的李玩同學般成熟懂事的一番思考後,我,沒有拉黑,沒有退群,而是默默選擇屏蔽掉群聊……
我可真懂事!(摸摸自己的小腦袋)
在那之後,我與我的家庭群就失了聯系。
屏蔽微信群的行為,不是逃避,而是規避。規避掉一些影響你生活,與你的思想有出入的主觀意見,從一定程度看,更像是一種是解脫。
如果想念,那就主動聯系吧,一個短信或一通電話,比起在群裡磨合一些永遠不會産生共感的意見來得更直接、更真實。
有些親人就是這樣,你永遠不會和他處成朋友。
但不乏有些親人,就像那種一年不怎麼聯系也還挂念的朋友,等到過年回家,見到彼此時,十幾二十年的回憶湧上心頭,嗑着瓜子就熱絡了起來。
一個家庭,就是一個小型社會的縮影,彙集了來自不同時代、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生活環境長大的人,每個人最終的生長軌迹和完成模樣都形态各異。所以,不求一心同體,但求相互尊重。
一個人的價值觀和認同感也不是靠“親人”這個字眼去界定。群聊更不是傳銷,不用洗腦去綁定你與這個人的關系。
親人這層關系,是即使你屏蔽掉這個人的一切消息和動态,也會在逢年過節生出挂念與祝福的。
一個家庭群,代表不了什麼。回頭看看十年前,09年那會,沒有微信的我們,不一樣是整整齊齊、相愛相親的一大家子嗎?
最後一個問題:你媽知道你屏蔽掉家庭群了嗎?(笑)
子龍 | 作者
《歲月神偷》、《過年》 | 插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