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蒹葭詩經原文及感悟

蒹葭詩經原文及感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1 04:17:01

詩經——風——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跻。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詩經原文及感悟(我心中的詩經蒹葭)1

1. 蒹(jiān)葭(jiā):蘆葦。蒹,沒長穗的蘆葦。葭,初生的蘆葦。蒼蒼:青蒼,老青色。

2. 伊人:那個人,指所思慕的對象。

3.一方:另一邊。

4.溯洄(huí):逆流而上。洄,彎曲的水道。從:追尋。

5.溯遊:順流而下。遊,一說指直流的水道。

6.宛:宛然,好像。

7.凄凄:同“萋萋”,茂盛的意思。

8.晞(xī):幹。

9.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邊。

10.跻(jī):登,升高。

11.坻(chí):水中的小高地。

12.采采:茂盛的樣子。

13.已:止,幹。

14.涘(sì):水邊。

15.右:彎曲,迂回,形容道路曲折迂回。

16.沚(zhǐ):水中的小塊陸地。

蒹葭詩經原文及感悟(我心中的詩經蒹葭)2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意中人兒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幹。意中人兒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順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人兒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順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蒹葭詩經原文及感悟(我心中的詩經蒹葭)3

蒹葭,秦風中最特别的一首 ,因當時秦地處西北,與西戎接,常年征戰,國風尚武,铿锵之音,而本篇卻是特立獨行,獨寫江水柔情,與秦風格格不入,被古今學者所懷疑不是秦風作品,其風格卻更像衛、鄭之風,不過詩三百至今年代太久,有些已經無法去考證了。不過,蒹葭在秦風之中,卻也更加增添了它的韻味,讓詩更有活力了。

蒹葭,大多數可以理解為蘆葦,本篇中我們也就一起解為蘆葦就好了,不過據考,蒹與葭是兩種不同的植物,都是生于濕地,這裡不作細查。文以蒹葭為題,其實詩序是講有道理的,後邊再講,這裡先認為隻是文中起興的句子,用以引出後面的情感。

詩分三章,用的是詩經的經典句式,重章疊句,并且延續了詩經的韻味,層層遞進,本篇是詩經傳世最多的名篇之一,不僅僅是其韻味,更多的是直言其理,尤其到了現代,更是用以言情,所以深受人們所喜,當然,這裡包括在沒有學習今天這篇文章的我。一直以為,蒹葭是喻愛人而不可得,直到今天才淺淺的明白其中的喻意,分享給大家。

蒹葭詩經原文及感悟(我心中的詩經蒹葭)4

蒹葭蒼蒼\萋萋\采采:簡單點講,這三個詞一個意思,形容蒹葭的外形以及其聚集而生的樣子。蒼解為色,而蒼蒼解為多而繁聚在一起的色。後兩個詞同義,都可解為繁茂狀。

白露為霜\未晞\未已:白露,簡單來講就是白色的露水,而後字為霜,這就有些詩意了,晨露凝為霜,想想有些美。當然,這也是說明了詩中所記之時節,露凝為霜,時值深秋了。而後兩個詞,就是在描述霜化為露,繼而蒸發的過程。未晞是未幹的意思,未已是還沒有結束的意思,所以三章前一句就是一段景物的動态描寫,細節之處是表示一個時間流逝的過程,即晨露結霜,太陽升起,霜化成露,後被陽光照耀後被蒸發,可是最後一個詞未已,就是說還沒有徹底的蒸發掉。我們是不是可以在其間看到露水倒映陽光的美麗樣子,也有對晨光的愛,以及對露水的不舍,所以才會用未已來表達其意。更像是一版陽光與晨露的愛的童話。

所謂伊人:伊人,現代多解為所愛之人。那麼,觀點就是在這裡改變的。其實據詩序記“伊,維也”簡單來就,說是那個人,并非指男女,更非指情人。所以所謂伊人,就是那個人的意思。這就颠覆了我對本詩的所有想法,可以說将浪漫在我的腦海中慢慢去掉了。

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這裡講了三個地方,分别是水的一方,水岸之邊,水邊。那麼,這裡與前文對應,也是一個動的過程,就是作者所追尋之人,一直在動,而作者為了追尋也必須要一直跟着,所以就有了下文。

蒹葭詩經原文及感悟(我心中的詩經蒹葭)5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與後面三章同解:簡單的就是所要追尋之人一直在我眼之所及的地方,卻一直也追不上,有些許失落上心頭。可悲的是,伸手就能夠到,卻怎麼也不能拿到手中,這有點像古希臘的一個神話故事。

溯洄:解為逆流而上。所以有道阻之說。長、跻、右。都是形容道之艱難之意。

溯遊:解為順流而下。可是那人卻好像在水中央一樣,坻,沚都可解為水中小洲。

全文在竭力向我們講述想要得到之人而不可得之意。因為詩中未表明故事的前因與後果,也未說明任何有用的信息,所以對于本篇到底要表達一個什麼樣的事情,就衆說紛纭了。

詩序說:《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将無以固其國焉。

又講大義,為何刺襄公呢,襄公之功在于其武,同時理是尊王命,守百姓,何所刺呢。刺其隻知武功,而不用周禮也。詩以蒹葭比為國,以霜解為禮,蒹葭隻身柔弱,而霜在内卻是強硬了,這就是我所理解之意。而所尋之人,或者是國之君子,或者是治國之法。求卻不可得,是因自身德位不足耳。

其實,本篇在近代多解為情,有寫求而不可得之情,有寫洛水女神之情,更有說與牛郎織女有關,還有寫一種古老的傳說,以女祭河伯之說,總之各有看法,各有不同,各有其義,各有其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