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子面,在老百姓家中是常吃的一道面,最出名的尤以陝西的臊子面出名,其實,在山西河北等地,吃的也不少。而陝西的臊子面又尤以岐山臊子面很有名。
岐山臊子面吃起來很是講究,味道要:酸,辣,香,吃起來要薄,筋,光,看起來要尖,稀,汪。
臊子面,傳說起源于周朝,可謂曆史悠久,。傳說在陝西渭河一帶,有一條惡龍為禍,搞得民不聊生,大旱三年。周氏族人奮起反抗,大戰三天三夜,終于将殺死。為了慶祝勝利,将龍殺之,和到面裡頭食之,覺得鮮美無比,回味無窮。于是在以後,隻要到了慶祝日,便殺豬羊和面,集體為食。後逐漸演變為臊子面。而其做法漸漸的得到了發展。
相傳,蘇東坡在陝西為官時,特喜食之,并寫詩為其贊美:“剩欲去為湯餅客,卻愁錯寫弄獐書”。而據史實,臊子肉發源于北宋。但是,其是否發展于北宋,無從得知。在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裡記下了“臊子肉面法”,所以說,在此之前,臊子面就存在了。
臊子面在陝西,除了有關唐代“長命面”的習俗外,遇到婚喪嫁娶,逢年過節,或者壽宴,生日宴等,都會用來宴客或者自己家吃。
陝西岐山有一個北郭村,号稱陝西第一民俗村,民俗村的人們對于臊子面的發展,推廣做出了很大貢獻,而且據說,民俗村的臊子面好吃得讓人回味。
臊子,一般人都會做,但是,岐山臊子的做法,估計大家做的比較少,地區習俗不一樣,做法也不同。我今天做的是飯店普通版的做法。
臊子面的做法:
1,開始制作臊子。選豬前腿肉,把肉切丁,肥瘦分開切。先肥肉,切成小薄片,瘦肉切大點的厚片,然後上鍋倒油,油熱下肥肉,炒到出油發幹,開始下瘦肉,瘦肉炒到變色,就可以加蔥花,姜沫,幹辣椒段,炒出香味,加醬油上色,然後加香醋或者陳醋,然後,加入大料,桂皮,香味,香砂,草果,然後加入鹽,再加入适量的水,燒開後用小火,大約30到40分鐘分鐘後,收好汁,然後加入一湯勺細辣椒面攪拌好,肉臊子就做成了。(收汁要适當留一些,還有,不喜歡用香料的可以用打成的粉,比如十三香,五香粉)。
2,制作臊子面用的辣椒油。淨鍋上火,加入100克菜籽油(胡麻油更好),燒熱,(冒煙的程度)大概250度溫度,然後關火,降一點溫度,200度左右,然後,加入100克熟豬油(煉制好的),攪拌後,然後加入洋蔥絲,姜絲,以及蔥絲。開火,炸到蔥姜幹黃色,然後,把幹黃的蔥姜撈出,關火,油溫繼續降溫到200度,然後加入10克白芝麻,10克香料粉,再降到170度,然後加入25克細辣椒面,然後,順着鍋邊撒入少許醋,然後,鍋内加幾滴白酒,辣椒油制作完成。(切記,辣椒油最好要焖一夜再用。做臊子撒的少許醋,一般是需要炝鍋的,用蔥姜香料熱油炒香,加入半斤醋,開鍋煮三分鐘即可)。
3,制臊子面專用的酸湯。淨鍋燒油,油熱後加入蔥姜炒香,然後加入熬制好的骨頭湯2斤,燒開後,加入10克鹽,2克雞精,2克白糖,2克胡椒粉,70克陳醋。攪拌均勻,撈出蔥姜,加入肉臊子油,辣椒油,然後撒上切好的蒜苗,酸湯做好了。
4,和面,500克面粉,5克鹽,2克堿,把面和好,饧面半小時,然後多揉一會,擀成薄面皮,疊起來,切好,切成薄寬面條,韭菜葉似的。下鍋,煮熟,過兩邊涼水,然後,回鍋燙一下,去堿,裝到碗中即可。
5,,臊子面可以幹拌,也可以湯面。吃湯面就用做好的酸湯澆上,加上一勺肉臊子,再來一小勺辣椒油,撒上小蔥,蒜苗等,用陝西話來說,美的很!幹拌就直接來一勺做好的肉臊子,一小勺辣椒油足矣!
6,對于陝西人來說,臊子面是很重要的,所以,配菜也就比較重要,比如說:黃色的雞蛋皮,紅色的胡蘿蔔,綠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黑色的木耳,做素臊子必備的。
另說一下素臊子的簡單做法:
備好白豆腐100克,幹木耳5克泡發,蒜苗一小把,一根胡蘿蔔,雞蛋兩個。
把豆腐切丁,胡蘿蔔洗淨切丁,幹木耳撕成小片,蒜苗切小段,雞蛋煎成雞蛋皮,切小片。炒鍋熱油,放入蔥姜炒香,加入胡蘿蔔丁翻炒,加入生抽,鹽,雞精翻炒,放入豆腐,木耳,翻炒,然後加水煮開,八成熟的時候,加入蒜苗,雞蛋皮,收汁差不多了,出鍋就好。配上肉臊子,辣椒油,用陝西話說:美的很。
大家是不是覺得麻煩?我當年學的時候也覺得麻煩,但是,這就是陝西的做法,92年父母開飯店時請的就是陝西廚師,陝西面食做得好,臊子之類的特棒,我自己做的時候有時候省步驟了,這個是完整版的,哈哈。據說,這是陝西的普遍做法,不知道對不對!一般家裡做的話,簡單:辣椒面放入碗中,加入五香粉或者花椒面,十三香,在放一些白芝麻,油溫熱到250度左右,之間澆上去,邊澆邊拌勻。反正做出來味道是不一樣的,完整版的更香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