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四大名著經典故事

四大名著經典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03:15:20

從大唐到深圳,一塊千年墓志揭開一代日本遣唐留學生之謎

2021年12月1日,日本NHK頻道的紀錄片節目《曆史偵探》正在播出《遣唐使的機密任務》。這檔45分鐘的節目以曆史探秘為主題,制作得活潑生動,曆史場景的再現,穿插着演播室專家的講解,在日本播出的數十期頗受歡迎。

片子一開場,便是1300年前的東海,一艘船舶自難波(今大阪)出發,向大唐航行,身穿布衣頭戴幞頭的遣唐使在船頭翹首期盼。公元七世紀初至九世紀末,日本先後向唐朝派出19次遣唐使團,每次派遣數百人。波谲雲詭的大海,航行險象環生,他們曆經劫難來到中國,執行的是什麼“機密任務”?

第59秒,一塊中國墓志出現在畫面裡,令節目組驚歎,尤其是落款赫然刻着的“日本國朝臣備書”。誰都不曾想到,這7個字,隐藏着1300年前遣唐使秘密行動的關鍵。

朝臣備,日本名下道朝臣真備(後改吉備朝臣真備),世人俗稱吉備真備,曾兩度入唐,與阿倍仲麻呂并稱為最著名的遣唐使。他将大唐的天文、曆法、音樂、法律、兵法、建築等諸多知識傳入日本,一度位極人臣,光耀史冊。但離奇的是如今在日本卻找不到任何一件确鑿與他有關的文物,對于他的記錄,既連篇累牍又如霧如幻。

片中那塊被稱為“李訓墓志”的石刻,來自深圳望野博物館的收藏,它是目前存世的與吉備真備切實有關的唯一實物。千年來掩埋于曆史塵埃之中的史實,如今正在被喚醒。而深圳,也因為這塊石碑,穿越時空,進入曆史的謎局,成為大唐到日本兩點連線中的“任意門”。

四大名著經典故事(元故事)1

2022年的4月,深圳已經進入30℃的夏季,這座靠海的城市因為經濟和環境的優勢,成為中國第一大移民城市。即使在疫情時期,也随處可以見到外國人。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也到處是來自西洋與東洋的外國人,這些阿拉伯人、波斯人、粟特人、日本人來到中國,有的是來做生意的,有的是各國使節,也有來留學的,例如日本來的遣唐使留學生。為方便管理外國人,唐承襲北朝、隋制,設鴻胪寺,主管民族事務與外事接待。據史料記載,凡各少數民族首領或國外使者來京朝見,“鴻胪寺負責辨其高下之等,享宴之數:遠方來唐人士及朝貢使者,負責迎送接待;朝貢之物,先上數于鴻胪寺,由本寺估定其價值,定出回賜物品多少;凡高級官員死于京師,分别由卿、少卿、丞代表政府前往祭奠,并提供喪葬之具。”

前文所述震驚日本學界的石刻,就是鴻胪寺丞李訓的墓志。

2019年12月25日,北京召開了一場規模不大卻十分熱烈的學術會議。會議的主題為“《日本國朝臣備書丹 褚思光撰文 鴻胪寺丞李訓墓志考》新書發布暨學術成果公告會”,主辦單位是深圳的一間非國有博物館——望野博物館。館長閻焰和與會學者,對入藏的新史料《李訓墓志》的内容進行了全面探讨。

當天日本NHK就在晚間播發了大篇幅的視頻新聞;第二天,《朝日新聞》在報眼位置刊發了“吉備真備手迹”的導讀。日本各大媒體如《讀賣新聞》《日本經濟新聞》《産經新聞》等也紛紛及時進行了重點報道。

半個多月後的令和2年(2020年)1月14日,日本皇室在皇居宮殿“松間”舉辦了改元後第一場新年“講書始之儀”,作為皇室的古典傳統活動,遵循慣例邀請知名權威學者進皇宮為天皇和家族成員們講授知識。這也是令和時代,德仁和雅子首次以新天皇、新皇後的身份聆聽學者們的講書。大殿中央,講書人的坐席正對着天皇皇後的書桌,書桌上放着講書資料,天皇夫婦和其他朝野官員認真聽講。

在負責皇室事務的機關“宮内廳”的網站上可以看到,那天的講書人共有3位,奈良大學榮譽教授古代史專家東野治之以“遣唐使眼中的日本對外交流”為題講書,其中專門講到了10餘天之前在北京發布的深圳望野博物館所藏“李訓墓志”中出現下道朝臣真備(吉備真備)手書真迹的信息。

我與望野博物館館長閻焰淵源頗深。今年4月,我與閻館邀約進行“李訓墓志”的采訪,驅車來到博物館所在的龍華文化中心,一眼看到門口匾額上書金色“深圳望野博物館”7個大字,為已故北京大學考古學泰鬥宿白先生題寫。穿過三樓博物館展廳,閻焰将我接入他的辦公室,室内如茫茫書海,一摞摞堆得比人都高,書中夾雜的彩色标簽紙,透露出閱讀的進度。一張書桌立于書海正中,兼具辦公與會客功能,書桌對面挂着赫赫有名的曹操高陵出土“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的拓本,右邊地面立着的玻璃框中則是我此次來訪的主題——“李訓墓志”的拓本。

見到我,閻焰直呼太巧了,他剛剛收到北大文博學院發來的電郵,稱已将宿白先生的紀念文集寄出,“等了許多天,剛巧你今天來采訪就收到這個郵件。”

是啊,我與閻焰的結識,源頭就是宿白先生。2005年,30歲冒頭的閻焰經徐蘋芳先生推薦得見宿白先生,由此開始了十多年的問學。宿白先生也一直關心望野博物館的發展和研究。2018年2月1日,宿白先生去世時,我第一時間采訪了閻焰,并在當年2月6日的《晶報》刊發了一個整版。

曆史充滿了偶然性,而諸多的偶然性又導向必然性。閻焰并不是文博科班出身,但幾十年潛心讀書,如今他的學術研究影響深遠;尤其是李訓墓志的發現為中日交流、遣唐使研究補上了重要的缺環。他感慨道:“這20年來做文博和專業研究,對我來說就是一個不可逆的軌迹,到現在我都還能清晰的回想起來,第一次跟宿白先生打電話,約好去他家拜訪,坐上出租車,走過街道時的所有場景。那一路,我靠着窗戶,樹葉的影子在車裡邊晃過。這個記憶如此清晰,使得我之後做的工作和今天遇到的所有,似乎都是為了證明,那天我坐上出租車就是後來一切的開始。”

我望着他身後的“李訓墓志”拓本出神,我想我理解他要表達什麼。一個唐朝微名官吏的墓志上,有後來權傾日本朝野右大臣的題書,而這塊墓志又在一向不以文物産出見長的經濟型城市深圳現身。

每個環節都是偶然發生的。

曆史是線性發展的,但文物是點狀存在的,時間長河将曆史這條線慢慢湮滅,留下幾顆遺珠一般的文物現世,文博人就像“曆史捕手”,将散落的遺珠細細打磨,根據時代特征,将文物與文物、古人與故人之間的聯系勾連,重新串起那條細線,還原曆史風貌。這些線,也許一兩代人根本串不完,代代傳承,綿續接力,直到永遠。

四大名著經典故事(元故事)2

望野博物館館長閻焰(左二)與日本大正大學專家研讨“李訓墓志”拓本。

我的思緒跟随墓志穿越回大唐。

大唐都城長安,一派繁華景象,但因人口數量劇增,又連逢災害,長安糧食産量不足。東都洛陽水路漕運發達,南方的糧食可以直達洛陽。為解決吃飯問題,唐玄宗頻繁帶着朝廷在長安和洛陽之間“搬家”。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長安所在的關中盆地大雨成災,糧食歉收。第二年一月,玄宗就率領朝臣移駕洛陽。李訓便是随行的一員官吏。臨走時他對妻子王氏說:“陛下剛召見了京兆尹裴耀卿。裴耀卿建議疏通漕運,征調江淮糧賦,以充實關中。看來關中糧食問題會得到解決,你在長安照顧好家庭,我用不了多少時日就會回來。”

三年後,長安的糧食困局果然徹底解決,唐玄宗返回長安,但東都的美好一直在夢境出現。

隻可惜,李訓卻沒能回到長安。

李訓就職的鴻胪寺,不僅管理外事工作,在開元二十五年(737年)之前,還負責其下設的崇玄署對寺院和道觀進行管理。作為中層管理幹部,李訓在東都洛陽并不一定有官邸,而是住在辦公地聖善寺的别院。

西京、東都佛刹林立。洛陽漕運方便,大量的西域胡人在此從事與絲綢之路有關的國際貿易,故形成一定規模的胡人聚集區。洛陽聖善寺與長安聖善寺相呼應。東都的這座皇家寺院規格極高,其中報慈閣為當地名勝,雄偉高峻,内置純銀巨佛。唐玄宗天寶進士褚朝陽曾有詩《登聖善寺閣》雲:“華嶽三峰小,黃河一帶長。”可以想見,工作之餘,李訓常常登臨高閣,觀賞黃河、龍門的風光。

不料,随中樞機關到洛陽的僅僅5個月之後,李訓突發疾病,于734年6月20日,身故于聖善寺别院。5天後,臨時葬在洛陽感德鄉。可能事發突然,他的墓志像是應急之作,為長35cm寬36cm的正方形,小小一塊。蓋面刻有篆書九字“大唐故李府君墓志銘”,志文共328字,由秘書丞褚思光撰文,記錄了李訓的大緻生平,日本國朝臣備書丹(雕刻志文之前,先在志石上用朱色來書寫志文,即為“書丹”)。

下道朝臣真備(吉備真備)的名字為何會出現在李訓的墓志中?他們是否熟識?一切還要從17年前說起。

四大名著經典故事(元故事)3

四大名著經典故事(元故事)4

李訓墓志展覽現場圖(墓志原石現存松山湖望野博物館)。

公元717年,年僅22歲的青年才俊下道朝臣真備(吉備真備第一次入唐時的名字)選入遣唐交流生,随第九次遣唐使團,入大唐交流。這次派出的使節與留學生及随員共計557人。

彼時的航海技術有限,從日本難波灣到大唐東部沿海,一路風大浪大,常常是有去無回。船在東海航行了7個月,同船有一位叫阿倍仲麻呂的,與吉備真備一樣對大唐充滿期待,二人一見如故,成為好友。吉備真備對阿倍仲麻呂講起大唐的天文曆法建築算數,跟他約定一起學成歸國大展宏圖。但阿倍仲麻呂似乎有點猶豫,他感懷于書中讀到的隋唐人繁花似錦的生活,眼前浮現的是對大唐的憧憬。回日本?他還沒來得及想。

因長安嚴格限制外來使團入長安的人數,當年十月,鴻胪寺選定其中一部分留學生進入長安,并安排四門助教趙玄默親自到鴻胪寺教授課程。入唐後,吉備真備依俗改名朝臣備,阿倍仲麻呂改名朝臣仲滿,進而改為朝臣衡和“朝衡”,并用諧音的“晁”替換“朝”字,之後以晁衡之名聲聞大唐。

這17年,下道朝臣真備在大唐是如何度過的,如今已不可考。現存史料《扶桑略記》記載:“下道朝臣真備,留學。凡所傳學,三史五經、名刑筭術、陰陽曆道、天文漏克、漢音書道、秘術雜占、一十三道,夫所受業,渉窮衆藝。”從語言、書法、天文、經史到名刑、秘術等等,所學13門學科,足見其博聞強識。此外,根據其回國後的政治生涯,閻焰推測,與阿倍仲麻呂喜歡結交風雅文人的做派不同,下道朝臣真備目的性更強,其朋友圈主要是政治人物,尤其是各級官員,當然也包括鴻胪寺的官吏,“兩人的路線大相徑庭,由此也決定了兩人命運的截然不同。”

在李訓去世後,下道朝臣真備與褚思光一起,共同完成了李訓的墓志。僅僅4個月之後,真備也踏上了九死一生的回國之路。

當年十月,下道朝臣真備攜帶“唐禮一百卅卷,太衍曆經一卷,太衍曆立成十二卷,測影鐵尺一枚,銅律管一部,鐵如方響寫律管聲十二條,樂書要錄十卷,弦纏漆角弓一張,馬上飲水漆角弓一張,露面漆四節角弓一張,射甲箭廿隻,平射箭十隻。”(《續日本紀》卷一二,作者注)随第十批遣唐使,由蘇州啟程返回日本。不料船一出江口,則遭遇雲霧惡風,諸船漂蕩,多船遇難。傳言下道朝臣真備乘坐木船漂到種子島,第二年才得以回到日本。

回國後的下道朝臣真備有了大唐學養的加持,仕途如履平地,受到聖武天皇、光明皇後的寵幸,746年,受賜“吉備朝臣”之姓,叱咤一時的吉備朝臣真備正式登上曆史舞台。

750年,孝謙天皇即位,藤原仲麻呂開始專權,752年,遭受排擠的吉備真備在政治鬥争漩渦糾纏之際,以遣唐副使身份随藤原清河大使第二次朝拜大唐。

也許是之前在大唐的17年學習中有過面見玄宗的機會,此次吉備真備入唐,獲玄宗高度禮遇,玄宗特許吉備真備一行進入皇家書庫浏覽群書,并令畫工畫下藤原清河和吉備真備的肖像,以為恩寵。此外,唐玄宗還授予他“銀青光祿大夫”稱号。吉備真備歸國時,唐玄宗任命阿倍仲麻呂為唐朝使臣,護送其回國,并特地對使節團贈詩相送。

出發之前,藤原清河與吉備真備一同到揚州拜訪鑒真,邀請他向日本傳戒,鑒真随遣唐使團于唐天寶十二年(753年)起航,開始第六次東渡。這次遣唐使團共有4艘船,其中藤原清河大使和阿倍仲麻呂所乘第一船沒能回到日本,阿倍仲麻呂幾經輾轉從越南入境回到大唐,并最終在大唐度過餘生。吉備真備和鑒真大師則分乘不同船隻,先後抵達日本。

754年2月4日,鑒真大師一行到達日本首都奈良城,被迎進東大寺,3月,吉備朝臣真備以敕使身份向鑒真大師宣讀了天皇的诏書。彼時鑒真大師已雙目失明,但終于在日本與吉備真備會面,二人還是不免感懷涕零。

從此,吉備真備在日本政界扶搖直上,官至右大臣,他所帶去的書籍,對日本朝廷禮儀、曆法改革、藝術書法的完善和推進,産生了劃時代的影響。

1200多年後,2019年12月的那場發布會上,閻焰的新書《日本國朝臣備書丹 褚思光撰文 鴻胪寺丞李訓墓志考》第8頁,記載了他發現“李訓墓志”的過程:“2013年冬月,得友信息。坊間一書法收藏愛好者家生變故,拟沽出一批書法拓片和幾塊志石解困。……随後友又告知,拓本和志石已整批沽售。唯留下一套精美的唐代楷書志石。目測原石很特别,志末落款‘日本國朝臣備書’。”

這塊早年收藏愛好者得自廠肆市場的墓志原石,就這樣被閻焰覓得,如今靜靜地躺在望野博物館的展廳中。就是這塊小小的墓志,勾連起1000年來,日本與大唐的傳奇故事,也讓地處南海之濱的深圳,得以閃現在特定的曆史細線中。

李訓墓志原文

大唐故鴻臚寺丞李君墓誌銘并序

公諱訓,字恒。出自隴西,為天下著姓。曾祖亮,随太子洗馬,祖知順,為右千牛,事文皇帝。父元恭,大理少卿兼吏部侍郎。君少有異操,長而介立好學。所以觀古能文,不以曜世。故士友重之,而時人不測也。弱冠以輦腳調補陳留尉,未赴陳留,而吏部君亡。君至性自天,柴毀骨立。禮非玉帛,情豈苴麻。惟是哀心,感傷行路。服闋,歴左率府録事參軍、太子通事舎人、衛尉主簿、鴻臚寺丞。以有道之時,當用人之代,驥足方騁,龍泉在割。豈不偉歟。而天與其才,不與其壽,梁在廈而始構,舟中流而遽覆。嗚呼子罕言命,蓋知之矣。享年五十有二。開元廿二年六月廿日,以疾終於河南聖善寺之别院。即以其月廿五日,權殯于洛陽感德郷之原。夫旐以書名,誌以誄行。乃勒石作銘雲。洪惟夫子,灼灼其芳。道足經世,言而有章。亦既來仕,休聞烈光。如何不淑,棄代雲亡。其引也蓋殯也,用紀乎山崗。

秘書丞褚思光文 日本國朝臣俻書

□時間節點

四大名著經典故事(元故事)5

●公元717年,年僅22歲的下道朝臣真備(吉備真備第一次入唐時的名字)随第九次遣唐使團,入大唐交流。這次派出的使節與留學生及随員共計557人。

●入唐後,吉備真備依照風俗改名朝臣備。同船還有一位叫阿倍仲麻呂的遣唐使。

●史料記載,“下道朝臣真備,留學。凡所傳學,三史五經、名刑筭術、陰陽曆道、天文漏克、漢音書道、秘術雜占、一十三道,夫所受業,渉窮衆藝。”

●吉備真備攜帶經典書籍,随第十批遣唐使,由蘇州啟程返回日本。不料船一出江口,則遭遇雲霧惡風,諸船漂蕩,多船遇難。傳言他乘坐木船漂到種子島,第二年回到日本。

●752年,吉備真備以遣唐副使身份随藤原清河大使第二次朝拜大唐。

●吉備真備歸國時,唐玄宗任命阿倍仲麻呂為唐朝使臣,護送其回國,并特地贈詩相送。

●吉備真備與藤原清河一同到揚州,邀請鑒真向日本傳戒,鑒真随遣唐使團于唐天寶十二年(753年)起航,開始第六次東渡。

●754年2月4日,鑒真大師一行到達日本首都奈良城,被迎進東大寺,3月,吉備朝臣真備以敕使身份向鑒真大師宣讀了天皇的诏書。

版權聲明:

本專欄刊載的所有内容,版權或許可使用權均屬晶報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複制或改動,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

如需轉載或使用,請聯系晶報官方微信公号(jingbaosz)獲得授權。

來源 │ 晶報APP

統籌:李岷

記者:謝晨星

制圖:淡亞鑫

編輯:李慧芳

#真實元故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