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學習的原理及要求?深度學習具有不同于一般學習的特質,其鮮明的禀性和特點集中表現在态度、跨度和深度三個“度”上所謂态度,是指在精神和心理層面上,學生對學習十分投入和專注,并持有濃厚的興趣和熱情,深入參與學習過程;跨度則是學生能主動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以跨學科視角和思維思考尋求問題解決的有利途徑與方法;深度主要體現在學習中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和遷移應用學以緻用、活學活用,創造性地解決不同情境下的問題,這是深度學習的必然要求和集中體現,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深度學習的原理及要求?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深度學習具有不同于一般學習的特質,其鮮明的禀性和特點集中表現在态度、跨度和深度三個“度”上。所謂态度,是指在精神和心理層面上,學生對學習十分投入和專注,并持有濃厚的興趣和熱情,深入參與學習過程;跨度則是學生能主動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以跨學科視角和思維思考尋求問題解決的有利途徑與方法;深度主要體現在學習中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和遷移應用。學以緻用、活學活用,創造性地解決不同情境下的問題,這是深度學習的必然要求和集中體現。
以上“三度”就是深度學習的本質和要義,要達成深度學習的目标,教育者應當認真做好教學建構,精心設計教學内容和問題情境,喚起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覺運用跨學科思維,鼓勵學生積極進行遷移應用。為此,教師應進行三個方面的準備。
充分的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是學習的起點和基礎。因此,深度學習的第一步就是選擇和确定教學資源。不是每一課教材内容都有必要進行深度學習,在選擇時應當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學習内容具有綜合性。注重同學科前後知識的關聯性和系統性,必要時還需要融入課本之外的諸多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學科内容,化解問題。如“輪軸”一課中,輪軸省力的原理便需要借助上一節課“杠杆”知識來理解,隻需要将杠杆與輪軸作一番比較,學生很容易發現杠杆自轉一周就成了輪軸。通過系統思維,可以将知識追根溯源,輕松揭開其中的奧秘。
學習内容具有研究性。隻有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細緻深入的觀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斷和結論。如小學科學“冷和熱”一課,在對“一杯熱水自然降溫”現象的觀察中,要不間斷地做好水溫測試和記錄,并細緻比對最終數據,方能總結出一杯熱水在自然狀态下降溫的規律。唯有深入研究才能抵達問題本質。
學習内容具有挑戰性。對挑戰的期待是學生與生俱來的品格和心理訴求,也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主要動力。這種挑戰不是内容的生僻和晦澀難懂,而是指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動用多種渠道、通過多種方式才能完成。如“制作彈簧秤”需要從彈簧秤原理、材料、制作、測試、限重等諸多方面進行全面考量。
良好的教學環境
教學環境是學生學習的文化場域,深度學習需要在良好的教學環境中開展。
充分自主的學習時空。深度學習是在完成基本學習任務基礎上的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内容、學習方式、學習時間和合作夥伴等方面的自主權。當然,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權利,沒有自主不學習的權利。教師要善于發現和捕捉學生“自主不學習”的問題,并幫助他們找到适合自己的學習節奏和學習方法。
合作共進的學習團隊。學習團隊既可以是學習小組,也可以是整個班集體。作為學生個體所處的組織網絡,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智力資源和學習動力。建設有凝聚力的學習團隊,讓學生自主選擇合作夥伴,這樣自覺建立起的學習小組最具凝聚力和号召力。
多向暢通的資源平台。學習不能隻靠孤軍奮戰和單打獨鬥,還需要多方借力。學習的各場域都需要置備各種資源,包括網絡平台、圖書資料、實驗設備等,讓學生有溝通的渠道、查詢的途徑、操作的媒介。如一些學校建立課程基地和學科工作坊,彙聚起課程學習的所有軟硬件資源,從而切實保障了深度學習的有效實施。
必備的教學保障
有力的教學支撐是深度學習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也是深度學習化解各種難題并走出困境的根本保障。
教師的深度設計。深度學習呼喚深度的教學設計,其關鍵在于教學内容的内在關聯性和結構性。這就要求教師設計的教學内容既要有清晰的知識脈絡,又能對于每個知識點上衍生出的問題進行甄别和梳理,使整個學習過程體現思維跨度和邏輯梯度。此外,多樣的情境體驗和趣味活動也要有機融入設計之中。
教師的深度指導。深度學習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矛盾和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做好跟蹤服務和指導,适時點撥和引導學生思維,助推學生不斷向知識的更深處邁進。如“簡單電路”一課,教材雖未要求學習“并聯”,但學生在實驗研究中意外發現“并聯”的現象,并有興緻有能力研究,教師就可以深度引入,實現觸類旁通。
教師的深度評價。評價不僅是一種判斷和比較,更提供了一種學習導向。有判斷和比較才能有自省和反思;有導向才能有目标和動力。首先要肯定學生學習的不易,并從對“深度”的挖掘上提出切實可行的學習建議;其次是表揚學生可圈可點的個性化學習優勢和成果,促成學生自覺形成良好學習品質和習慣;此外還應當評估學習團隊的合作攻關能力,鼓勵學習小組發揮集體力量,倡導集體智慧背景下學生有組織地進行自主學習,集思廣益、合作共赢,在為集體作貢獻中實現自我成長。
(作者系江蘇省無錫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科所所長)
《中國教師報》2020年10月28日第7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