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自以為是祖國的花朵,是年輕人的代表。還在吹噓高中的某一場籃球賽進了多少球的時候,卻發現那已經是10幾年前的事情了。當時我們還穿着美邦、森馬跟以純...
言歸正傳,前些時間一個國産品牌發布與法國高端童裝 Kidiliz 完成收購的公告,成為全球第二大童裝公司。
國産品牌……誰這麼厲害?
它叫森馬(Semir),當年那個與太平鳥、以純、美特斯邦威并列,開創“中國潮流”領域行走的品牌,那時的凡客還在喝奶。
當時這幾個品牌的巅峰狀态,從勤(有錢)換各種青春代言人就看得出。
2003年謝霆鋒成為森馬的代言人
▼
好兄弟美特斯邦威更不賴了,請來了周董代言。
以純也請來過張柏芝和古天樂代言。
就是這幾個中國土酷青年“潮”牌,引領了30年時間的中國“潮流”江山。
如今30年後,說好的“三十而立”,卻看不到了這些中國“潮流”的光芒,這也讓我回想起了去年在香港舉辦的那場 Sneaker Con。
當時擠爆眼睛的除了是人頭,剩下的就是 Nike、adidas、Converse......這些外來産物,卻未見到一件“國貨之光”出現在國際鞋展上。
一個想法油然而生:
中國潮流不知不覺走了30年,為什麼還沒出現一個中國“匡威”?
是什麼成就了
愈做愈強的匡威?
1908年,馬奎斯·米爾斯·匡威在美國麻省創立了匡威,那時中國還是清朝,正趕上光緒帝駕崩,慈禧太後病死,小溥儀繼位。也是在那一年,愛迪生發明了電影放映機。
那時整個籃球市場還都是斯伯丁的天下(對,就是現在還在做籃球的斯伯丁),但 Chuck Taylor 改變了這一切。
那時 Chuck Taylor 還是一名穿着匡威在校隊打籃球的高中生,他畢業之後去匡威應聘,得到了向各地校隊推銷籃球鞋的工作,他的業績做得非常漂亮,成了匡威的大功臣。還有一種說法是,他跑去匡威總部抱怨籃球鞋穿着腳疼,結果陰差陽錯找到了工作。
他對匡威如此重要,1932 年匡威把他的名字寫在了 All Star 的商标上,這款最最經典的帆布鞋從此成了 Chuck Taylor All Star。他也成了匡威的傳奇,據說他一直開着一輛裝滿了匡威鞋的白色的凱迪拉克四處推銷,住汽車旅館,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家。他隻拿一份工資,賣出的 6 億雙匡威 All Star 也沒拿任何提成。不過也有傳說,他可以随意花匡威公司賬戶上的錢,而且還花了不少。
1936 年,史上第一批全白色匡威誕生,美國籃球隊穿着它們去奧運會打比賽,這年也是奧運史上第一次把男子籃球賽列入正式項目。在美國隊連續拿了 7 塊金牌之後,1972 年,他們也是穿着匡威輸掉了第一場奧運比賽。
1940 年代,匡威幾乎是最受歡迎的運動鞋,所以就連二戰的時候美國大兵訓練都會穿匡威。
我們現在熟悉的白邊和白鞋頭的設計是到了二戰之後才有的,而且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沒怎麼變,就跟你現在腳上穿的一樣!60 年裡,這款帆布鞋都隻有黑、白、紅、海軍藍和自然色這五種選擇,後來迫于 NBA 的壓力才出了其他顔色,當然現在幾乎你想要什麼顔色都有。
看到這你應該已經了解,匡威是個土生土長的美國品牌,在 2001 年之前,都隻有美國制造的匡威。
60年代,90%的專業籃球運動員都穿匡威,而不是耐克。匡威就是 NBA 官方指定用鞋!NBA 的神話張伯倫在 1962 年 3 月 2 日就是穿着匡威拿下了傳奇的單場比賽 100 分。
然而,1984 年耐克簽了喬丹,從此改變了籃球鞋的市場……曾經輝煌的匡威 2001 年申請破産,2003 年被耐克以 3 億 900 萬美元的價格收購。被收購之後,匡威專心将自己打造成一個又酷又有型的年輕品牌。匡威甚至有自己的音樂項目 Rubber Tracks 橡膠制造錄音室,專門扶持年輕音樂人。
70年代,那時盛傳朋克搖滾的始祖雷蒙斯樂隊隻愛穿匡威,再加上80年代髒兮兮不修邊幅的垃圾搖滾 Grunge 在西雅圖興起,匡威從籃球鞋轉型成了玩樂隊的标配,變成酷和叛逆的代名詞。
再後來,從 90 年代的柯本,到 2000 年的艾薇兒,從猜火車裡蘇格蘭無政府主義的 Mark Renton 到朱諾裡代孕的美國中學生,匡威自然而然地變成了一個不安分的年輕人能擁有的最酷、最有個性,又最不做作的裝備。
看完這篇再重新看看你那雙匡威,它遠不止一雙帆布鞋那麼簡單,它還是一段偉大的傳奇。雖然它的鞋舌老是歪掉~~雖然它的邊線老開膠~~
中國潮流“三十而立”
立不成一個“匡威”
30年可以改變很多東西,但也有改變不了的。就拿“國鞋”回力和飛躍說。
不少朋友讀書時一定被學校要求着用過飛躍、回力、人本等等鞋子,談及這裡,其實回力和飛躍也蠻多共通點。
創建于1927年的回力,那時候的中國人還在穿馬大褂。
作為中國最早的膠底鞋品牌,制鞋曆史真不比匡威差多少,回力是中國鞋履品牌中真正的大哥。
前段時間它推出的國外專屬系列「WOS33」,在國外市場曾起過一段熱度,很多朋友也知道。
國外系列的網站主頁做得相當簡潔,産品展示清晰,排列的順序也很整齊。
不過相比起國内官網的頁面,那些辣眼睛的排版是怎麼回事?
回力國外網上商城
▼
再來看看WOS33系列拍攝的型錄,選址專門是唐人街拍攝,型錄的色調也相當複古味道,給人一看就是年輕街頭化,頗具個性,國内回力并沒有這般待遇。
後起之秀飛躍,1959年創立,又一個國履品牌誕生。
在父輩眼裡,飛躍曾經是他們的愛鞋,地位絕不亞于現在的 Yeezy、AJ。但好景不長,在後來中國市場中漸漸失去了原先的存在感。
直至後來重新火起來,是被一個法國人帶到了歐洲,還推出了各種創新營銷、跨界合作,在國際市場搞得一手風生水起。
回力和飛躍在國内都擁有幾十年的品牌曆史沉澱,廣泛的品牌認知度是其他品牌比拟不上的優勢。
但在這幾十年時間,它們在年輕人和文化上面耕耘得太少了。不是靠拍幾組國外的look,就能真的做到“牆外開花牆内香”,把品牌價值拉上去。
國人想到這兩個品牌,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是便宜。
看看國内的影視作品,你回想一下,是不是那些窮困潦倒的角色,才穿着這些鞋?
今天市場在變,它們也在努力轉型,特别是飛躍,看得出團隊是有在年輕潮流市場上發力。
但要趕上匡威,也還早。
現在國内也有些做得不錯的鞋履品牌,如 KKtP、FOOT INDUSTRY。
雖然跟飛躍、回力不是同一年代的産物,但它們懂得利用網絡時代,在保證設計、質量有輸出的同時,也把亞文化植入到産品中,在年輕潮流市場打響名氣。
FOOT INDUSTRY 2018 秋冬 “ALTERNATIVE”
▼
三十年過去,中國“匡威”還沒有出現,老品牌還在艱難轉型,新品牌也才剛剛起步。
但是,現在沒有,不代表将來不會有。
不論是對老一批有曆史積澱的品牌,還是對新一批剛剛起步的年輕品牌,我們都應該尊重并有所期待。也許下一個30年裡,我們會看到它的脫穎而出。
“中國‘匡威’,你覺得哪個品牌最有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