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月朗風清,桂香沁人,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别有一番風味。中秋節吃月餅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傳說始于唐朝,流行于北宋宮廷,後流傳于民間。古時月餅俗稱“小餅”和“月團”,蘇轼有詩雲:“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饴。”月餅寓意着團圓美好,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也是對親朋好友深深的思念。
中秋佳節,有關月餅的詩詞,一起吃月餅賞月亮!
留别廉守
宋-蘇轼
編萑以苴豬,瑾塗以塗之。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饴。
懸知合浦人,長誦東坡詩。
好在真一酒,為我醉宗資。
“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餅瓜果,候月上焚香後,即大肆飲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餅,仍整收于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合家分用之,曰“團圓餅”也。”那時的月餅隻是像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物,後來才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
元夕度門出宮中月餅同賦 其三
明-袁宏道
曾是金娥印得成,留将舊樣說陰晴。
等閒放出中秋月,并與春燈一夜明。
明代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更加普遍。在明代劉侗所著的《帝京景物略》中記載:“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明沈榜《宛署雜記》載:“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明代宦官劉若愚的筆記《酌中志》中也說:“八月,月餅,宮中賞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
長泾月餅
清-沙曾達
中秋賞月稱佳節,餅以象形價倍增。
百果名繁多種類,家家供獻勝紅绫。
清人袁枚在《随園食單》介紹道:“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松柔膩,迥異尋常。”
吉林紀事詩
清-沈兆褆
中秋鮮果列晶盤,餅樣圓分桂魄寒。
聚食合家門不出,要同明月作團圓。
全詩都在描述當時普通人家中秋節的一天。中秋的新鮮瓜果排列在晶瑩的盤子中。清寒的月亮像月餅一樣的圓,全家人在一起聚餐不出門,要同今宵的明月一起來個大團圓。
月餅
清-祁啟萼
中秋節物未為低,火烘羅羅出斧齊。
一樣餅師新制得,佳名先向月中題。
詩中邏輯清晰地介紹了月餅制作的過程,點出了月餅命名的取義。在這個中國人傳統的團圓節日裡,人們以制月餅、嘗月餅、玩月餅、寫月餅為節俗内容。而慶祝豐收、懷舊思鄉、祈盼團圓,悠久的曆史使得月餅承載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賀嚴竹坪納寵生子時正中秋佳節也
清-陸祖瀛
嫦娥本是月中仙,修到靈根福壽全。
桂子初從天上落,教君月餅佐湯筵。
月餅
清-李靜山
紅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禮遍都城。
論斤成套多低貨,餡少皮幹大半生。
這首詩在歌頌中秋月餅全民皆知的同時,也帶有一些調侃諷刺的意味,包括一些月餅質量低、月餅味道不好等批判。
詠月餅
清-袁景瀾
形殊寒具制,名從食單核。
巧出餅師心,貌得婵娟月。
入廚光奪霜,蒸釜氣流液。
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迹。
戚裡相饋遺,節物無容忽。
詩人在詩中,不僅寫吃月餅,還将做月餅的步驟,比如和面、點綴、藏餡、蒸煮乃至饋贈親朋等一系列活動羅列出來,是珍貴的中秋節民俗資料。
中秋節恩賜月餅時果恭紀
清-查慎行
列幕周廬白似銀,中天夜氣肅鈎陳。
皇衷尚感團圞節,禮賜偏優侍從臣。
宮餅堆盤随月彩,禦園分果得時珍。
回思瓜豆田園味,老去驚看節物新。
桂枝香-中秋蒙賞月餅
清-陳寶琛
中秋又及,正桂子香飄,拜恩笾實。
一樣團團才滿,坼還成十。
金盤玉屑分明是,憶冬郎、禁中曾直。
倚床閒啖,丹心最苦,素餐滋恧。
咄宮阙、何年此夕。便影就山河,怎禁蟆蝕。
如許高寒樓宇,寘餐誰璧。
合修七寶談容易,但畫地、啖名奚益。
太清休滓,含毫欲賦,為君停食。
中秋詞
近現代-施景琛
餅兒圓與月兒如,更兆嘉祥食有餘。
多感外家愛護意,年年例又贶雙魚。
桂枝香-詠月餅
近現代-郭則沄
秋屏伴醉。認七寶添修,粉融酥膩。
偷得寒簧素影,桂宮知未。
波波休羨櫻桃節,祗團圞、定如人意。
半焦禽喚,一痕蟆蝕,暗憐風味。
念畫地、浮名可似,憶舊譜霓裳,難尋殘字。
吟到金盤彩屋,總關秋思。
當筵碎寫山河影,怕瓊肌、新染鉛淚。
麥香收後,小團重瀹,玉蟾如水。
桂枝香-月餅
近現代-章钰
團栾屆節。乍捧出玉盤,分樣蟾窟。
回首穿天補後,歲華飄忽。
登筵空惹圖靈笑,笑廚娘、巧今新乞。
味調霜蔗,香黏露桂,有人能說。
正涼夜、高寒宮阙。怎饾饤粗工,如此唐突。
争道攜來天上,當年甜雪。
小時不識留佳話,到而今、名士何物。
寄聲饞客,休教蟆蝕,一輪無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