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涼到極緻的詩句?插畫:田威◎ 朱積,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蒼涼到極緻的詩句?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插畫:田威
◎ 朱積
古人也有夜生活。隻是沒有現代人這麼豐富多彩,這麼商業化。
宋人趙師秀寫了一首很有名的詩,叫《有約》(也有署《約客》者),就是反映他的夜生活的。大體情形是這樣:詩人約好了朋友晚上來下棋,由于下雨,或别的原因,朋友沒來。結果他一個人坐在棋桌前聽雨、聽蛙、把玩棋子(也許也會思考點什麼?)……夜深了,朋友終究沒來……這樣的情形,一般人也許會覺得沮喪,也許會生悶氣。可是詩人畢竟有别樣的性情,非但沒有抱怨,竟然還來了靈感,生了雅興,成就了一首美妙動人的名詩。怎麼說呢,生命是多緯度的。即如日常生活中的一次安排,也有可能發生變化,是順适這種變化,進而有所作為,還是與這種變化鬧别扭呢?這就與個人的修為有關了。從詩裡表露出的氣息來看,趙師秀是有較好的心理素質的,也許日常生活也較為閑适優雅。從大體上講,讀唐詩,你會感覺唐朝的詩人朝氣蓬勃,總是興緻勃勃地四處走動。讀宋詩,就多了份恬靜悠閑。這固然與國家氣象有關,也許與宋朝的“抑武崇文”多少有點幹系。宋朝在曆史上有着不得已的“窩囊”,但對文化的貢獻是巨大的。正由于宋朝對文化比較尊崇,才讓我們的文脈得以傳承;又由于文化人優雅一回,才成就了文學史上的一道風景。
我們且來讀讀《有約》全詩:“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這首詩的内容是不難懂的,但讀詩時讀出個什麼味兒,卻也并不是那麼一緻。有人讀這詩時,覺得作者抒寫了孤寂煩悶的情緒;有人又覺得獨處于這樣的環境,正好體味生命的趣味。讀詩讀出不同的體驗,自然與讀詩人的心境有關,原是不必非要辯個清楚不可的,這樣的牛角尖還是少鑽為妙。
詩一開頭,寫得相當精彩:“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黃梅雨,是江南獨有的天氣征候,一進入這時節,便連續下雨。對這種天氣,有人喜歡,有人讨厭。我自小就喜歡。這黃梅雨一下,那村野的風景便生動起來,遠遠近近的蛙聲更是彼此響起,雨聲蛙聲起伏交響,非常動聽。特别到掌燈時分,則别有詩意。江南住宅一般都有天井,有院落,院落裡有樹有花草,屋外有池塘,有田畦。燈光朦胧,天井裡雨聲嘀嗒,屋外蛙聲清響,雨幕蒙蒙,人靜坐齋所,那種舒适安詳,透心的舒服自得,真是妙不可言。處于江南的人,雨聲與蛙聲是尋常事物,不承想,被趙師秀一抒寫,竟美妙異常。寫詩,就是要有這種于平常生活中捕捉到美、創造美的能力。
這兩句詩我一直很喜愛,每讀到它,腦海裡就浮現出一幅畫,禁不住要細細品味。其一,它準确地捕捉到黃梅時節江南夜雨的特征,通過“家家雨”“處處蛙”等典型意象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出來。有人曾對“家家雨”“處處蛙”有異議,怎麼知道是“家家雨”“處處蛙”?須知,寫詩必須要展開聯想和概括。黃梅雨是大區域地下雨,由這一家,便可想象到家家如此,這雨一片迷蒙,又在家家嘀嗒有聲才是典型的江南黃梅雨。“處處蛙”也當如此理解。進一步說,此詩也必得如此寫才成為名詩。試想,黃梅雨是一個廣大的景域,很容易就寫成空泛,或虛張聲勢。詩意是要靠具象來讓人産生想象構成美感的。要把黃梅雨的景與人情寫好,寫出特色,就要把廣大的景域聚集到一個具體的意象才好表達。選什麼意象好呢?也即選什麼意象才具有典型性,而且較易引起人的共鳴呢?趙師秀選了“家”與“蛙聲”。事實證明,他寫成功了。我們讀詩,切忌一讀而過,知個大概意思為滿足。遇到這些好詩,不妨在微細處,靜下心來,把玩品味才能添加讀詩的樂趣。其二,它通過密集的意象,使人産生廣闊的豐富的聯想。我讀詩有限,在讀過的詩裡,兩句詩有如此密集意象的不多。現代詩壇,在十年前曾極力主張通過密集意象來豐富詩的意境,人們一直以為是一個新的創造,其實咱們的祖宗早就這樣實踐并取得成功了。這兩句詩的容量非常大,既有景色的描繪,又有聲音的傳神,還有色彩的隐顯。時間、空間、物事、色調整然有趣。其三,這兩句詩對偶工整,用詞精妙,節奏舒展曼妙。其四,這兩句詩更有一個高超的妙處,就是隐藏了一層構思,要待讀完全詩才恍然大悟。凡此種種,使人讀後覺得形象飽滿,意境廣大,詩意盎然,回味無窮。詩一開篇便着力渲染了一個極富江南特色的醉人之境,如京劇名旦亮相,甫一照面便光彩照人,博得了滿堂喝彩。
這前兩句詩通過“兩峰對峙,兩水分流”之法,大處着眼,積點成面,已是寫到了極緻,後面要寫好就有難度了。且不用擔心,詩人早就成竹在胸,按着構思,回應題目:“有約不來過夜半”,轉得妙啊。前面花了那麼多筆墨,原是在寫“等”,安然所得地等。到這句,一切都明了了。思緒從遠處、大處往近處、小處收,過渡到了屋内,這樣的承接是極其自然的。交待了長時間地聽雨、聽蛙的緣由了,也告訴讀者客人不來了,下面就要告訴讀者,主人怎麼辦或者做什麼了。于是,以“閑敲棋子落燈花”收結。應該說,這個結句很美。等客人的形象很生動,從動作到内心都表現得很到位,很自然,極富生活氣息。這個“閑”字用得相當傳神。朋友如赴約來下棋是一種“閑”;朋友不來,一個人聽着雨聲、蛙聲,有時想點什麼,有時把玩一下棋子,也是一種“閑”。這種“閑”更自由、更自得。這個燈花也落得妙,既有意境美,也恰好回應了“過夜半”與開篇兩句。這樣一個許多人都有的生活體驗,通過一個動作、一個小小燈花的掉落寫得頗具情趣,誰讀了,都會怡然于心吧?
讀至此,我們可體會到,這詩寫得環環相扣,思維極其缜密,體察入微,滴水不漏,真真是細心之人,極緻的筆墨啊。
現在,我們再回過頭去,對全詩進行一番體味,就會發現,詩裡的夜晚多麼安靜。屋内是靜的,人心也是靜的,詩的行文與氣息也是靜的,但詩的語言是動的,雨是動的,蛙聲是動的,人是動的(實際内心也是有所動了),燈花也是動的,可謂屋内屋外一片“動”。可我們讀起來,卻覺得全詩很“靜”,這動靜對比,以動寫靜的功夫,真讓人吃驚。
這樣細細地體味下來,你覺得詩是煩躁的嗎?詩中的主人是焦悶的嗎?
這首詩在寫法上,是很有特點的。前面已有一些提及,在這裡再提點一二。
首先,全詩是按順序來寫的。一般詩的寫作是按起、承、轉、合來寫。但這首詩,沒有承。第一、二兩句描寫了一幅江南雨夜的景象(也暗寫了等客),是起。第三句,交待夜深了,要等的客人不來了,是轉。第四是合,寫主人的行狀。從視覺來講,也是按順序來寫,從屋外寫到屋内。從寫人的角度來講,也是按順序來寫,從聽寫到動。
其次,是對比強烈。一是動靜對比。屋外一片喧鬧,屋内靜谧異常。二是大小對比。屋外,雨幕、雨聲、蛙聲、屋宇、池塘、青草,構成一個廣闊的雨夜境界;屋内,一個人、一盞燈、一盤棋子、一個小動作,一截掉落的燈花,構成一個小的安靜角落。這樣的動靜對比,大小對比,産生了強烈的美感。
從生活層面看,這一夜,約好要來的沒有來,沒約的竟鋪天蓋地地來了。對待生活的變故,怎麼對待呢?你想吧。
一個庸常的小事,一些平常的事物,固着一個巧妙的構思,美妙的文字組合,寫出了獨特的美,寫出了哲學體驗。這倒應了一個哲人的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對美的發現。難道不是這樣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