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清華大學高材生的抑郁症

清華大學高材生的抑郁症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9 08:45:58

面對面丨患罕見病少年圓夢清華:“希望盡自己力量幫助他人”

來自重慶開州的李琦進入清華大學已經十多天了,今年高考,李琦憑借659分的成績被清華臨床醫學類“卓越醫師-科學家”的本碩博連讀培養計劃錄取。

李琦出生于重慶山村,初中時檢查出基因遺傳病“進行性肌營養不良”。這種病會讓人肌肉萎縮、手腳無力、走路緩慢且容易摔跤,病情會随年齡的增長而加重,目前醫學尚未找到治愈“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的辦法。

“想想媽媽種花的精神”

事情的起因還得從李琦的媽媽王修美說起,她在李琦出生後不久,發現自己連抱兒子的力氣都沒有,甚至連五厘米高的台階都無法跨過去,當時家裡人都認為是産後身體恢複得不好。直到兩個兒子先後出現肌無力症狀,她才在醫生的建議下做了基因檢測,檢測結果發現她和哥哥以及自己的父親都有同樣的病症,這一病症也延續到了她的兩個兒子身上。

記者:拿到診斷通知書告訴你們這個殘酷事實,這是一個無法治愈的病,那一刻是一個倒下的狀态嗎?

李琦:是的,已經倒下了。

記者:那總得有人先站起來說日子要繼續往前過。

李琦:我們一家人到現在都是一個同時處于倒下和站起來的狀态。倒下就是說自己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就像我平時有很多麻煩,不得不尋求其他人幫助,從這方面來說,我認為自己已經是倒下了,但是我同時自己站起來,因為生活還是得過,日子還是一天一天這樣過來。

記者:這個道理是你自己琢磨出來的嗎?這個坎是你自己邁過去的嗎?

李琦:這是生活所迫,就像時間不等人。我反複重複這句話,因為自己當時确實沒有想過,就是覺得日子一天一天還得過。

由于小腿肌肉萎縮,李琦走路的速度越來越慢。他總是雙手撐腰,找到身體的着力點,一步一步往前挪。如果走快了,就很容易摔跤,這讓他的膝蓋經常帶着瘀傷。如何接受現實,成了全家人都要面對的問題。

清華大學高材生的抑郁症(患罕見病少年圓夢清華)1

為了兼顧兩兄弟的學習,李琦的父母在他們的中學旁邊開起了小賣部。夫妻倆一個負責進貨搬貨,一個負責守店收銀。媽媽作為病人,不僅和爸爸一起承擔家庭生計,同時還為家庭帶來樂觀的氛圍。

李琦:她也跟我一樣被生活推着走,在我們店裡收銀是體力活幹不了,她就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記者:她身體上的疾病是一個什麼樣的階段?

李琦:跟我差不多,行動不方便。她跟我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她平時會想一些積極的東西,甚至有點理想化。比如她會在家裡養花,要把花盆搬進來搬出去,搬上來搬下去,會自己搬。但如果是我的話,我會說,爸你幫我搬一下,很多本來不太适合她幹的事情她會去幹,就不像我,我遇到困難就直接退縮了,就讓别人幫忙了,這一點我佩服她。

記者:你能理解嗎?

李琦:我理解是很多事情不會說因為自己的原因,就覺得該放棄了。她心态比較好,不知道是沒有意識到還是什麼,反正我認為她不能做到的事情她要去做,而且有時候甚至還真的做得好。

清華大學高材生的抑郁症(患罕見病少年圓夢清華)2

在李琦的手機裡看到了他媽媽王修美種的花,在征得李琦同意後,記者撥通了王修美的電話。

記者:我們剛看見你種的花真好看。

媽媽:一點小愛好,我們一家人都還比較可以,反正沒有什麼很内向的。

記者:卸下包袱,輕裝前行。

媽媽:對,很多東西别人是幫不到你的,隻有自己去勇敢面對。我知道他還是差一點自信,難免會遇到很多挫折,我也知道,因為他一直擔心學業跟不上,我說你盡自己努力。我經常說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你就想想媽媽種花的精神。因為我們這個病,一天頹廢也好,自卑也好,悲傷也好,沒用,說實在的最主要的還是要自己站起來面對。

“我有實力,為什麼不去做呢?”

一路走來,李琦也收獲了很多善意和溫暖。

李琦:平時做掃除的時候要倒垃圾,可能要走很長一段路。我的同學基本上是輪流倒垃圾,輪不到我,因為平時走路比較慢,去上個廁所可能來回已經打上課鈴了,我還在校園走,遲到了老師不會特别怪罪我。這些小的細節好像說起來沒什麼很偉大的事情,但全是有點那種又小又偉大的感覺。

記者:當老師看到遲到的你,可能并不說什麼就讓你進到教室,這個特别細微的舉動都會讓你覺得特别溫暖。

李琦:是的,我想對于每一個尋求幫助的人,哪怕是一個特别細微舉動他都會覺得很溫暖。

清華大學高材生的抑郁症(患罕見病少年圓夢清華)3

李琦高一的時候,他的哥哥高考考出600多分的成績,被重慶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類專業錄取。兩年後,李琦同樣選擇了醫學專業。

記者:當你決定報考醫學專業的時候是更想治好自己的病,還是說覺得醫生能幫助别人。

李琦:我其實對自己的這個病不抱太大希望,所以主要還是把心思放在回報社會這方面,如果我有實力為什麼不去做呢?

在李琦選擇醫學專業時,他的哥哥曾經把自己對這一職業的了解告訴過他。

記者:你們倆在聊的過程中其實也代表了你們尋找未來人生方向的過程,比如說醫生的責任。

李琦:他就說醫生有時候幹的事情對社會有很大的貢獻,但是你不一定有很好的收入,他就講這種很現實的事情。

記者:你們的答案是什麼?

李琦:我們的答案非常正常,沒有什麼特别的,自己該吃飯還是吃飯,反正我和他都挺希望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其他人。

記者:但年輕不就是得敢做夢,得有點豪氣,得有點豪言壯語激勵自己嗎?

李琦:确實,我就希望我當醫生之後能解決别人問題的時候,别人說大夫這個問題太感謝你了,我說這都是小事,我就覺得那太帥了。

記者丨王甯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