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多個餐館因賣涼拌黃瓜被罰款5千”話題近日沖上熱搜,安徽一些餐館因未取得冷食類食品經營資質售賣涼菜被罰。涼拌菜的食安問題引發熱議,有網友疑惑“餐館連涼菜都不能賣了?”,也有網友稱“以後不敢吃了。”
事實上,涼菜還真不是說賣就能賣的。食品安全方面專家向新京報記者稱,涼菜的風險很高,其在餐飲監管中需要額外的經營許可。建議盡量少吃餐飲店的涼菜,自己在家制作涼菜時需注意衛生,案闆和菜刀要生熟分開,防止交叉感染。
各種涼菜。 新京報資料圖
涼拌菜風險高
事實上,餐飲店制售涼菜确實需要辦理冷食類許可。新京報記者查詢資料發現,餐飲單位若要經營涼菜制品,《食品經營許可證》的經營項目要有“冷食類食品制售”一項,否則屬于超範圍經營。
食品科普作者雲無心對新京報記者稱,作為安全風險較高的食品,涼拌菜在餐飲監管中需要額外的經營許可。經營涼拌菜在場地設置、設施設備和操作上有着嚴格的标準,并且需要有專門的操作間。
為何對涼拌菜有這些要求?雲無心解釋,涼菜是冷加工食品,用黃瓜、蔬菜等生食材及煮熟涼涼備用的肉類食材制作的涼拌菜,在制備過程中,環境、廚具和手上的細菌都可能沾染到食物中。拍碎或者切好的蔬果及熟肉,在放置過程中也很容易讓細菌暴增。如果人們在食用之前不再加熱,在食物中滋生的細菌就容易感染到人。“而食品安全事故中大多數都是細菌導緻的食源性疾病。”
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方微信也有文章指出,夏秋季節,溫度升高給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涼拌菜制作一般沒有經過高溫烹調殺菌,極易被各種食源性緻病菌污染。我國涼拌菜微生物污染狀況為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超标機率高,且有大腸埃希氏菌、蠟樣芽胞杆菌、沙門氏菌等食源性緻病菌檢出。
吃涼拌菜要注意這些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應該如何安全食用涼拌菜呢?
雲無心說,餐館的衛生狀況跟細菌性風險密切相關,建議外出就餐時,選擇有資質的餐館,否則最好不要點涼拌菜;在家中制作涼菜時,要及時清理廚房,清潔竈台、冰箱、碗櫃等,保持幹淨衛生,減少環境中的微生物“種子”;此外,盡量熟食,謹慎生食,對于涼拌菜,一定及時制作、及時食用。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曾發文提醒,盡量不要到衛生條件差的街頭攤點就餐,盡量少在外吃涼拌菜和肉類燒烤食物;加工涼拌菜時,加工者要把雙手清洗幹淨,一定要用專用的熟食案闆和刀具,不要和生肉刀具及案闆混用;加工前将生菜用開水過一下,盛放涼拌菜的容器要專用。
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還建議,可在涼拌菜中加點姜、醋或蒜泥等有一定殺菌作用的調料;做好的涼拌菜不能長時間存放,最好現拌現吃,一頓吃完。如果要短時間存放,一定要冷藏;在符合衛生規範或衛生狀況良好的場所購買涼拌菜。
新京報記者 劉歡
編輯 祝鳳岚
校對 柳寶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