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以豬肉為代表的“畜肉”價格一路高歌猛進,使得很多人不得不選擇它們的替代品。同為動物蛋白質類食品,雞蛋的價格也有所上升,但怎麼說也比“二師兄”更加親民一些,成為了不少朋友的不二選擇。雞蛋的營養價值是非常高的,由于它的氨基酸結構和配比非常接近人體所需,99.7%的營養成分都能被人體所吸收和利用。
盡管雞蛋的食用價值很高,坊間還是流傳着很多對雞蛋的“疑惑”。問題最多的,就是擔心蛋黃中含有的大量膽固醇,容易造成人們的動脈粥樣硬化,導緻冠心病和腦中風的發生。就在去年,我國公布了一項開展了10年的醫學研究成果,在對超過160萬人的荟萃分析後發現:如果每天吃一個雞蛋,能夠降低9%的卒中風險;在這之前,美國和日本的學者也研究發現,吃雞蛋可以降低卒中風險。
雞蛋中的膽固醇,也分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兩者之間的比例與人體的天然比例也是類似的,吃雞蛋并不會對我們體内膽固醇水平産生顯著的變化。問題在于,膽固醇本身也是高熱食品,吃得太多會引起身體肥胖和體内脂質代謝的紊亂,從而影響了心血管的健康。如果每天隻吃1-2個雞蛋,對我們身體的健康是完全有益的。如果肉、奶、魚、蝦類食物食用的相對減少,還可以适當增加食用雞蛋的個數。
雞蛋作為一種農副産品,它的新鮮度也是保證其營養價值的重要前提。很多朋友在敲開雞蛋後,會發現不少“散黃蛋”,這是否表明這些雞蛋都不新鮮了,不能吃了呢?其實雞蛋“散黃”的原因也有很多,比如:
1、震蕩性散黃,在運輸或者儲存過程中受到了外力的沖擊,而發生了蛋黃破裂的情況;
2、受精性散黃,雞蛋被授精後,在一點時間内沒有開始孵化,也會發生散黃現象;
3、存放性散黃,如果雞蛋的存放時間有些長,蛋白中的水分就會滲透到蛋黃中去,造成蛋黃體積膨脹撐破蛋黃膜,從而發生了散黃現象;
4、污染性散黃,細菌等微生物進入到雞蛋内部,發生了微生物污染而導緻了散黃問題。
前三種“散黃蛋”的營養價值和安全性都不會受到影響,大家是可以放心食用的。隻有最後一種情況,雞蛋會有變質的可能,最好就不要食用了。辨别變質的雞蛋其實也很簡單,除了會“散黃”之外,它們的顔色和氣味也會發生改變,朋友們細心一點就能分辨出來。除了變質的雞蛋不能吃之外,還有一種雞蛋不能吃:那就是沒有煮熟的雞蛋。吃了沒有煮熟的雞蛋,會增加感染沙門氏菌的危險,導緻食物中毒的發生。因此,“溏心”雞蛋也是不安全的,大家一定要謹慎食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