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遜 腎内科主任醫師
檢查發現血肌酐達200μmol/L左右,在臨床上并不少見。我們遇到的病人多見于這三種情況:一、通過體檢(如單位職工體檢)發現血肌酐達200μmol/L左右;二、因相關症狀(如水腫、腰痛或惡心嘔吐等)去醫院作檢查時發現血肌酐達200μmol/L左右;三、腎病患者(如IgA腎病、腎病綜合征或慢性腎功能不全)複診檢查過程中突然或逐漸發現血肌酐達200μmol/L左右。當發現血肌酐達200μmol/L左右時,若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如此高的血肌酐還會繼續上升,甚至發展至尿毒症水平。不僅如此,與血肌酐升高伴随而來的還會有其它各種異常,如高血壓、高尿酸血症、電解質紊亂、貧血及代謝性酸中毒等,嚴重者還會出現心力衰竭與感染性疾病等心腦血管及感染相關并發症而危及生命。經積極治療,若能夠将血肌酐降下來,不僅可阻止病情向尿毒症方向進展,而且還能減少或避免發生嚴重并發症,從而提高生活質量與延長預期壽命。
說到這裡,一個問題來了:發現腎病患者的血肌酐達200μmol/L左右,經積極治療,血肌酐能降到什麼程度?結合到具體患者,實際上可分為如下四種情況。
1.血肌酐降至正常
這一種情況并不少見,甚至可以說是比較常見的。除了體檢發現血肌酐超過200μmol/L很難降之外,因相關症狀及腎病複診發現血肌酐超過200μmol/L都有希望降至正常。我們發現,在首次去腎内科就診的腎病患者中,有大約有50%左右患者的血肌酐是超過正常範圍的,這其中就有相當比例患者的血肌酐高到200μmol/L左右。比如,因水腫診斷的膜性腎病,血肌酐就比較高,經全面檢查确診為并發了急性腎損傷,給予糖皮質激素與免疫抑制劑及利尿抗凝等治療,血肌酐可以降至正常;再比如,狼瘡性腎炎複診時突然發現血肌酐比較高,經全面檢查确診為合并了急性腎衰竭,給予激素與環磷酰胺等治療,血肌酐可以降至正常;再再比如,一直治療的IgA腎病,因感冒發熱後出現血肌酐明顯升高,經抗感染與對症治療後,血肌酐可以降至正常。
2.血肌酐有所下降
這一種情況也不少見,尤其見于慢性腎髒病3-4期患者,慢性腎髒病5期也可以見到。也就是說,原本就被診斷為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的血肌酐已經超過正常範圍,或超過100μmol/L,或超過180μmol/L,絕大多數患者的病情是可以長期保持穩定的,即血肌酐變化不大。當發現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的血肌酐突然明顯升高時,往往與某種誘因有關,若能在第一時間采取措施,突然高上去的這部分血肌酐是能夠降下來的。這些誘因包括,感冒、發熱、感染、藥物、毒物、飲食、過敏、缺水、出血、外傷、手術、燒傷、燙傷及勞累等,及時采取相關措施,雖然無法降至正常範圍,但多數患者是能夠将血肌酐降至原來水平的,即血肌酐有所下降。
3.血肌酐長期穩定
即使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的血肌酐已經到了200μmol/L左右,隻要能夠積極規範治療,其血肌酐也可以保持長期穩定。或者說,并非血肌酐都會逐漸上漲的,至少可以在相當長時期内保持穩定。這裡說的“相當長時期”,可以是兩到五年,也可以數年到十年以上。當然了,關鍵在于如何治療與管理的問題。關于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治療,需要從這幾個方面采取相應措施:一,控制血壓達标,盡可能選擇既能降血壓又有腎髒保護等雙重作用的沙坦或普利類藥物;二,将尿蛋白降下來,若尿蛋白仍然較高,可根據具體病情選擇某些免疫抑制劑,如嗎替麥考酚酯、雷公藤多甙或羟氯喹等,但激素慎用;三,治療其它“三高”,除了高血壓之外,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以及高血糖等都需要積極治療,使用非布司他等降尿酸、使用他汀類藥物降血脂、使用列奈類或胰島素等藥物降血糖,這對于穩定血肌酐也是非常重要的治療;四、其它治療,如對貧血的治療、防治感染的治療,以及糾正代謝性酸中毒的治療等等都是重要的穩定病情的手段。
4.血肌酐繼續上升
未及時治療、治療不到位及療效不佳的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的血肌酐還會繼續上升。即使患者的血肌酐還在上升,仍然需要繼續治療。對于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來說, 同樣是血肌酐上升,若能夠讓血肌酐上升速度減慢,也算是有效及有治療意義。就好比,一位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本來一年就發展成尿毒症,經治療後變成三年或更長時間才發展成尿毒症,這當然有意義。如何治療?關于如何延緩慢性腎功能不全病情進展速度的問題,其治療方法與上面提到的血肌酐長期穩定的“3”基本相同。
通過如上分析,對照病情,腎友或許能夠弄清楚自己的血肌酐能降至何種程度。但不管怎樣,及時規範治療才是關鍵。
與同名《腎為先》微信公衆号同步首發,文章為周遜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