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久有相思而不敢言的詩句

久有相思而不敢言的詩句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14:18:41
1.從軍/劉長卿《110》目極雁門道,青青邊草春。一身事征戰,匹馬同辛勤。末路成白首,功歸天下人。

【主題】描寫身經百戰的将士所見所感。

【注釋】匹馬:戰馬。末路:晚年。天下人:皇上。

2.餘幹旅社/劉長卿《111》《2》《125》《196》《221》

搖落暮天迥,青楓霜葉稀。孤城向水閉,獨鳥背人飛。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鄉心正欲絕,何處搗寒衣?

【主題】貶谪途中憂傷思鄉之情。

【注釋】向:鄰。

3. 碧澗别墅喜皇甫侍禦相訪/劉長卿《145》

荒村帶返照,落葉亂紛紛。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不為憐同病,何人到白雲。

【主題】歡迎朋友來訪的所見所感。

【注釋】憐同病:志同道合。白雲:指别墅。

4.松江獨宿/劉長卿《155》《221》

洞庭初下葉,孤客不勝愁。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一官成白首,萬裡寄滄洲。久被浮名系,能無愧海鷗。

【主題】表達宦海失意、懷才不遇的思想。

【注釋】滄州:隐士之所居。

5.寄妻父劉長卿/李穆《2》p331《221》處處雲山無盡時,桐廬南望轉參差。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遲。

【主題】寫富春江靈秀清麗之美景的同時,表達相見的迫切心情。

【注釋】一說作者為嚴維。

6.酬李穆見寄/劉長卿《37》《46》《58》《2》《111》孤舟相訪至天涯,萬轉雲山路更賒。欲掃柴門迎遠客,青苔黃葉滿貧家。

【主題】用鮮明的語言寫窮學士的生涯。

【注釋】李穆:劉之女婿。見寄:李寫給長卿一首詩。賒:遙遠。

7.重送裴郎中貶吉州/劉長卿《36》《37》《46》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裡一孤舟。

【主題】描述詩人與裴郎中同時被貶吉州,表達對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

8.七裡灘重送/劉長卿《46》《155》秋江渺渺水空波,越客孤舟欲榜歌。手折衰楊悲老大,故人零落已無多。

【主題】寫朋友離别後的感傷情懷。

【注釋】越客:指嚴維。衰楊:柳枝葉衰黃落。榜歌:船夫之歌。《32》灘作濑。

9.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劉長卿《26》萬裡辭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雲西。江春不肯留歸客,草色青青送馬蹄。

【主題】送朋友李判官執行軍務活動,深厚友情無以言表。

【注釋】事鼓鼙:從事軍務。鼓鼙:軍用樂器。金陵:即潤州、鎮江。《32》歸作行。

10.将赴南巴,至馀幹别李十二/劉長卿《85》《32》江上花催問禮人,鄱陽莺報越鄉春。誰憐此别悲歡異,萬裡青山送逐臣。

【主題】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描繪離别時的情景,抒發對命運遭際的感慨以及與李白之間的惜别之情。760年李白被赦,與被貶廣東電白的劉長卿相遇于馀幹。745年左右李白娶宗楚客之孫女。

【注釋】花:當為宗夫人。問禮人:說李白為老子李耳的後代。當年孔子問禮于老子。

11.送嚴士元/劉長卿《18》《50》《145》春風倚棹阖闾城,水國春寒陰複晴。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裡情。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已誤儒生。

【主題】失意的詩人在蘇州城外留别友人。

【注釋】《111》《81》《135》作君去若逢。倚棹:停船。青袍:唐三品着紫,五品着绯,六七着綠,八九品服青。

12.過賈誼故居/劉長卿《2》《18》《81》《84》《85》三年谪宦此栖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主題】通過對賈誼不幸遭遇的憑吊和痛惜,抒發自己被貶的悲憤與對當時社會現實的不滿情緒。

【注釋】栖遲:淹留。像鳥兒斂翅歇息。楚客:賈誼。

13.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嶽陽寄源中丞/劉長卿《84》《117》汀洲無浪複無煙,楚客相思益渺然。漢口夕陽斜渡鳥,洞庭秋水遠連天。孤城背嶺寒吹角,獨樹臨江夜泊船。賈誼上書憂漢室,長沙谪去古今憐。

【主題】對被貶于嶽陽的源中丞表示懷念和同情,借憐賈誼喻自己的遭貶谪。

【注釋】孤城:指漢陽城,城後有山。《155》汀作江。樹作戍。

14.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員外/劉長卿《81》《84》生涯豈料承優诏,世事空知學醉歌。江上月明胡雁過,淮南木落楚山多。寄身且喜滄洲近,顧影無如白發何。今日龍鐘人共棄,愧君猶遣慎風波。

【主題】向友人傾訴因犯上而遭貶滴的痛苦情懷。

【注釋】優诏:優厚待遇诏書。此為反語。世句:世間萬事我都已參破隻想學接輿在醉中歌唱。淮南句:木葉零落,所見之楚山也多。無如:無奈。龍鐘:指老态遲鈍貌。遣:使,叮咛之意。慎風波:慎于宦海風波。《117》棄作老。

15.登餘幹古縣城/劉長卿《2》《51》《58》《81》孤城上與白雲齊,萬古荒涼楚水西。官舍已空秋草沒,女牆猶在夜烏啼。平沙渺渺迷人遠,落日亭亭向客低。飛鳥不知陵谷變,朝來暮去弋陽溪。

【主題】寫安史之亂後的感悟。

【注釋】陵谷變:滄海桑田。《18》作萬裡蕭條楚水西。《125》飛作沙。

16.谪仙怨/劉長卿《102》《50》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攜。鳥向平蕪遠近,人随流水東西。白雲千裡萬裡,明月前溪後溪。獨恨長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主題】表露懷才不遇,遠離鄉國的感慨。

【注釋】晴川:指在陽光照耀下的江水。攜:離開。谪仙怨是詞牌名。

17.丹陽送韋參軍/嚴維《58》《3》《111》《222》丹陽郭裡送行舟,一别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作者簡介】嚴維,浙江紹興人,官至秘書郎等。

【主題】寫作者送行韋參軍後的情景,表達真摯的友誼、無限的思念。

【注釋】郭:古代在城外圍環城而築的一道城牆。心上秋:愁也。

18.歲初喜皇甫侍禦/嚴維《35》《222》湖上新正逢故人,情深應不笑家貧。至朝别後門還掩,修竹千竿一老身。

【主題】遇到老友,自嘲式的貧者滿足感。

【注釋】新正:新年正月。

19.憶鄱陽舊遊/顧況《32》《186》《222》悠悠南國思,夜向江南泊。楚客斷腸時,月明楓子落。

【作者簡介】顧況(727-816),浙江海鹽人,官至著作佐。白居易的提攜者。

【主題】寫宦遊人思鄉。

20.田家/顧況《32》《222》帶水摘禾穗,夜搗具晨炊。縣帖取社長,嗔怪見官遲。

【主題】寫剝削者的貪婪。

【注釋】縣帖:縣府文書。取:招緻。

21.過山農家/顧況《45》《51》《111》《145》《208》闆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谷天晴。

【主題】寫農家見聞錄。

【注釋】焙:用微火烘。

22.紅葉題詩/顧況《35》《32》《222》花落深宮莺亦悲,上陽宮女斷腸時。君恩不閉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

【主題】反映整日閉鎖深宮中宮女的寂寞與悲哀。

23.宮詞其二/顧況《36》《3》《46》《117》《186》玉樓天半起笙歌,風送宮嫔笑語和。月殿影開聞夜漏,水精簾卷近秋河。

【主題】對比手法,寫失寵宮女的哀怨。

【注釋】天半:樓之高。和:伴随。

24.悲歌其二/顧況《112》《222》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欲渡水水無橋。我欲上山山路險,我欲汲井井泉遙。越人翠被今何夕,獨立沙邊江草碧。紫燕西飛欲寄書,白雲何處逢來客。

【主題】寫生活中的重重困難。

【注釋】越人:越國之人。疏遠的人。翠被:翡翠羽制成的背帔。《32》作悲歌四首,此為前二首。《34》隻有前四句。

25.古離别/顧況《51》《222》西江上,風動麻姑嫁時浪。西山為水水為塵,不是人間離别人。

【主題】麻姑超越了時間,不會有别離之苦。

【注釋】西山:江西南城縣麻姑山。

26.柏林寺南望/郎士元《3》《111》《208》《385》溪上遙聞精舍鐘,泊舟微徑度深松。

青山霁後雲猶在,畫出西南四五峰。【作者簡介】郎士元(727-780),河北定縣人,官至郢州刺史。人稱錢郎。

【主題】描寫柏林寺所在山峰靈秀清麗之美景。

【注釋】精舍:指柏林寺。徑:小路。度:度過,越過。《37》《51》《46》為東南。《222》認為皆可。

27.聽鄰家吹笙/郎士元《3》《107》《111》《222》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牆外是誰家。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

【主題】用視覺形象寫聽覺感受,表現笙樂的美妙,采用“通感”的手法。

【注釋】鳳:箫聲如鳳。隔彩霞:曲從遠處飄來。重門:重重的大門。當有碧桃千株,人面桃花。

28.夜泊湘江/郎士元《32》《37》《222》湘山木落洞庭波,湘水連雲秋雁多。寂寞舟中誰借問,月明隻自聽漁歌。

【主題】寫夜宿湘江的孤寂。

【注釋】《125》自作是,不妥。

29.送曲司直/郎士元《37》《32》《222》曙雪蒼蒼兼曙雲,朔風煙雁不堪聞。貧交此别無他贈,唯有青山遠送君。

【主題】景物襯托離别之哀,直言貧困言灑脫之态。

30.夏夜宿表兄話舊/窦叔向《3》《18》《21》《58》《55》《111》夜合花開香滿庭,夜深微雨醉初醒。遠書珍重何曾達,舊事凄涼不可聽。去日兒童皆長大,昔年親友半凋零。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見河橋酒幔青。

【作者簡介】窦叔向(729-780),陝西扶風人,官至溧水縣令等。

【主題】懷舊與惜别,描述與表兄暢聊往事,抒發親故久别老大重逢的感慨。【注釋】珍重:珍貴。《3》解釋為很早時寫信問候珍重卻沒有收到。

31.江南行/張潮《3》《111》《138》《32》《381》茨菰葉爛别西灣,蓮子花開猶未還。妾夢不離江水上,人傳郎在鳳凰山。

【作者簡介】張潮,江蘇丹陽人。

【主題】寫相思之苦,表達思念哀怨之情。

【注釋】茨(cí)菰(gū):水生植物,可吃。

32.待山月/皎然《32》《230》夜夜憶故人,長教山月待。今宵故人至,山月知何在。

【作者簡介】皎然(730-799),浙江湖州人,詩僧。謝靈運十世孫。

【主題】平時寂寞懷人,樂有山月為伴;今夜故人已至,幾忘山月之有無。

33.尋陸鴻漸不遇/皎然《3》《51》《84》《111》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主題】詩人訪友不遇之作。描寫隐士閑适清靜的生活情趣。【注釋】陸鴻漸:即茶聖陸羽。帶:近。近:最近。著花:開花。報道:回答道。34.漁歌子/張志和《50》《145》《441》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作者簡介】張志和(732-774),浙江金華人,名龜齡,唐肅宗賜名張志和。自稱煙波釣徒,号玄真子。與顔真卿東遊平望驿時落水亡。

【主題】描寫水鄉春汛捕魚情景。

【注釋】《漁歌子》與《楓橋夜泊》列入日本教科書。

35.漁父/張志和《219》《441》釣台漁父褐為裘,兩兩三三舴艋舟。能縱棹,慣乘流,長江白浪不曾憂。

【主題】對漁夫藝高人膽大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注釋】舴讀(zé)。

36.過三闾廟/戴叔倫《34》《55》《46》《111》《186》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

戴叔倫(732-789),江蘇金壇人。進士出身。晚年出家作道士。

【主題】寫對屈原同情和懷念。

37.塞上曲/戴叔倫《46》《50》《369》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主題】展現衛國戍邊的将士形象。

【注釋】班超: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

38.題稚川山水/戴叔倫《37》《54》《3》《208》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雲樹晚蒼蒼。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

【主題】寫山水之美,抒思鄉之情。

【注釋】汀沙:水邊沙洲。雲樹:高高的大樹。

39.蘭溪棹歌/戴叔倫《42》《34》《46》《145》涼月如眉挂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主題】寫充滿生機的蘭溪山水。

【注釋】《37》日作月。

40.贈商亮/戴叔倫《32》日日河邊見水流,傷春未已複悲秋。

山中舊宅無人住,來往風塵共白頭。

【主題】時光流逝戰亂不停,人民流離失所的慘狀。

【注釋】風塵:比喻戰亂。《223》題目作《贈殷亮》。

41.客夜與故人偶集/戴叔倫《223》天秋月又滿,城阙夜千重。還作江南會,翻疑夢裡逢。風枝驚暗鵲,露草覆寒蛩。羁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鐘。【主題】朋友客棧不期而遇的喜悅。【注釋】城阙:宮城兩邊樓觀,泛指城池。《84》《385》覆作泣。《85》《117》《385》蛩作蟲。42.除夜宿石頭驿/戴叔倫《54》《58》《111》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一年将盡夜,萬裡未歸人。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愁顔與衰鬓,明日又逢春。

【主題】除夕之夜遊子孤獨寂寞思鄉之情。

43.次下牢韻/戴叔倫《41》《28》獨立荒亭上,蕭蕭對晚風。天高吳塞闊,日落楚山空。猿叫三聲斷,江流一水通。前程千萬裡,一夕宿巴東。

【主題】寫下牢關風景,表達羁旅之情。

【注釋】次:停留。下牢:在宜昌。

44.蘇溪亭/戴叔倫《37》《46》《50》《186》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主題】借描寫蘇溪亭景物,傾吐對懷念人的盼望。

【注釋】蘇溪亭:在義烏。十二闌:樂府古曲中有闌幹十二曲。

45.寄司空曙/戴叔倫《58》細雨柴門生遠愁,向來詩句若為酬。林花落處頻中酒,海燕飛時獨倚樓。北郭晚晴山更遠,南塘春盡水争流。可能相别還相憶,莫遣楊花笑白頭。

【主題】春天将盡,春愁中思念好友。

【注釋】中(zhòng)酒:醉酒。

46.暮春感懷/戴叔倫《81》《223》杜宇聲聲喚客愁,故園何處此登樓。落花飛絮成春夢,剩水殘山異昔遊。歌扇多情明月在,舞衣無意彩雲收。東皇去後韶華盡,老圃寒香别有秋。

【主題】暮春所見所聞的景象。

【注釋】東皇:指司春之神。

47.調笑令/戴叔倫《50》《50》《156》《204》《219》邊草,邊草,邊草盡來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裡萬裡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聲愁絕。

【主題】一首反映邊地戍卒思歸情緒的小令。

【注釋】調笑令又作轉應詞。邊草:邊塞之草。盡:死。絕:極,很,表示事物程度的副詞

久有相思而不敢言的詩句(又得書窗一夜明詩詞)1

48.聽筝/李端《32》《58》《111》《186》《387》鳴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作者簡介】李端(734-784),河北趙縣人,官至杭州司馬,後棄官隐居衡山。

【主題】對彈筝人描寫,對知音的向往。

【注釋】金粟:古稱桂為金粟,此指裝飾精美的弦軸。柱:定弦調音的短軸。素手:女子纖細潔白手,玉房:玉制筝枕。房:筝上架弦的枕。

49.拜新月/李端《46》《3》《145》《156》開簾見新月,便即下階拜。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主題】描寫嬌羞的少女形象。【注釋】《58》作者為耿洪源。《111》裙作羅。50.閨情/李端《32》《37》《46》《3》《111》《387》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披衣更向門前望,不忿朝來鵲喜聲。【主題】表達婦人急切盼夫歸來的情懷。【注釋】不忿(fèn):不滿、惱恨。51.江上送客/李端《32》《223》故人南去漢江陰,秋雨蕭蕭雲夢深。江上見人應下淚,由來遠客易傷心。

【主題】對故人孤獨遠行的暢想。

52.聽夜雨寄盧綸/李端《32》《223》暮雨蕭條過鳳城,霏霏飒飒重還輕。聞君此夜東林宿,聽得荷池幾番聲。

【主題】徹夜未眠,表達對友人的牽挂。

【注釋】鳳城:指長安。東林:原指廬山東林寺,此泛指僧寺。

53.秋夜寄邱員外/韋應物《35》《51》《58》《46》《31》《32》《37》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山空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作者簡介】韋應物(737-792),陝西西安人,官至蘇州刺史。山水田園詩人代表。

【主題】表達在秋夜對隐居朋友的思念之情。

【注釋】《55》《54》為空山;空山與幽人相對好。此山指杭州臨平山。屬:正當。

54.寄全椒山中道士/韋應物《84》《51》《111》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迹。

【主題】詩人在風雨之夜想起友人,想去拜訪恐不遇,寄詩抒情,透出淡淡惆怅。

【注釋】白石:白石為糧。指道士艱苦修煉。風雨夕:風雨之夜。

55.簡盧陟/韋應物《169》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澗樹含朝雨,山鳥哢馀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

【主題】對親朋無盡的思念。

【注釋】白雪曲:《陽春白雪》。哢(lòng):鳥鳴聲。

56.淮上喜會梁川故人/韋應物《58》《33》《196》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浮雲一别後,流水十年間。歡笑情如舊,蕭疏鬓已斑。何因不歸去,淮上對秋山。

【主題】喜遇梁州故人悲喜交加的情感。

【注釋】歸:一作北,但不如歸好。《39》《84》《111》對作有。

57.賦得暮雨送李胄/韋應物《84》《117》《155》楚江微雨裡,建業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主題】雨中送别。

【注釋】海門:長江入海處、今海門市。浦:近岸的水面。含滋:濕潤,帶着水汽。散絲:指細雨,喻流淚。

58.長安遇馮著/韋應物《45》《51》《58》《84》《94》《155》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雨。問客何為來,采山因買斧。冥冥花正開,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絲生幾縷。

【主題】與朋友别後重逢,對朋友的遭遇深表同情,同時予以慰勉。

【注釋】采山句:借喻到長安求居。源自左思采山鑄錢。昨别:去年分别。冥冥:綠葉幽暗。飏飏:鳥飛翔的樣子。乳:子。

59.三台詞/韋應物《32》《403》一年一年老去,明日後日花開。未報長安平定,萬國豈能銜杯。

【主題】表達安史之亂後的憂國憂民思想。

【注釋】萬國:天下。銜杯:飲酒歡慶。《441》能作得。

60.故人重九日求橘/韋應物《107》憐君卧病求新橘,試摘猶酸亦未黃。書後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

【主題】揭示友人求橘而未成熟時詩人的矛盾心理,深化二人情誼。

【注釋】洞庭:在太湖中有東洞庭山和西洞庭山,産橘。晉王羲之帖雲:“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三四句即化用王羲之帖的典故。

61.滁州西澗/韋應物《37》《46》《50》《58》《111》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鹂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主題】寫西澗景色,透露出作者潇灑恬淡之情。

62.寒食寄京師諸弟/韋應物《46》《37》《58》《111》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莺獨坐聽。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主題】寒食節孤獨思鄉之情更甚。

63.子規啼/韋應物《35》《32》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規啼一聲。鄰家孀婦抱兒泣,我獨展轉何為情。

【主題】作于妻亡後第二年夏,表達對亡妻不盡之思念。

64.休日訪人不遇/韋應物《35》《58》《37》《107》九日驅馳一日閑,尋君不遇又空還。怪來詩思清人骨,門對寒流雪滿山。

【主題】假日訪友不遇,透露出對友人的欽慕之情。唐人九天一休。

【注釋】怪來句:難怪你的詩境如此清澈沁入骨髓。

65.寄李儋元錫/韋應物《58》《39》《3》《42》《81》去年花裡逢君别,今日花開又一年。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主題】思念朋友深情,又憂國憂民的思想。

【注釋】李儋:字元錫。邑句:自己轄地有百姓流亡。《155》又作已。

66.調笑令·胡馬/韋應物《10》《3》《50》《94》《112》胡馬,胡馬,遠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邊草無窮日暮。

【主題】描繪一幅草原駿馬圖。抒發一種迷茫人生,歸宿何處的情感。

【注釋】跑(páo):指獸蹄刨地。《219》跑作咆。

67.塞下曲其二/盧綸《51》《58》《111》《186》林暗草驚風,将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作者簡介】盧綸(739-799),山西永濟人,官至檢校戶部郎中。為大曆十大才子之一。

【主題】歌頌将軍勇武。

68.塞下曲其三/盧綸《51》《58》《111》《156》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将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主題】詩歌截取乘勝追擊的一個鏡頭。

69.送李端/盧綸《33》《55》《58》《81》《111》故關衰草遍,離别自堪悲。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主題】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詩。

【注釋】風塵:指社會動亂。《3》《84》《387》作掩泣。

70.江行次武昌縣/盧綸《156》

家寄五湖間,扁舟往複還。年年生白發,處處上青山。去國空知遠,安身竟不閑。更悲江畔柳,長是北人攀。

【主題】寫羁旅之思。

71.逢病軍人/盧綸《3》《35》《37》《26》《111》《156》行多有病住無糧,萬裡還鄉未到鄉。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氣入金瘡。

【主題】寫患病軍人返鄉的悲慘遭遇。

【注釋】《32》《46》《186》古作長。

72.贈靈澈上人/盧綸《32》軍人奉役本無期,葉落花開總不知。走馬塵中頭雪白,若為将面見湯師。

【主題】描寫軍旅生活的辛苦和煎熬。

【注釋】奉役:服役。

73.山店/盧綸《39》登登山路何時盡,決決溪泉到處聞。風動葉聲山犬吠,幾家松火隔秋雲。

【主題】寫投宿所見所聞。

【注釋】登登:狀聲詞。決決:水流聲。《186》《223》何作行。

74.晚次鄂州/盧綸《81》《58》《111》《156》雲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三湘衰鬓逢秋色,萬裡歸心對月明。舊業已随征戰盡,更堪江上鼓鼙聲。

【主題】對安史之亂的憤慨。

【注釋】次:到達。估客:商人。更堪:更難堪,豈能再聽。估客句:正确解釋為詩人白天心煩無眠,商人則熟睡。晚上舟人夜語,我仍然無眠感到潮水上漲。知、覺前省略主語。《18》《84》《387》衰作愁。

75.長安春望/盧綸《58》《18》《81》《125》《156》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閑。家在夢中何日到,春來江上幾人還。川原缭繞浮雲外,宮阙參差落照間。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将衰鬓客秦關。

【主題】寫感時傷亂,抒發亂離中的思家望歸之情。

【注釋】千門:長安城。川原:河流原野,指家鄉。

76.早梅/張謂《37》《42》《46》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作者簡介】張謂(?-777),河南沁陽人,官至潭州刺史。

【主題】詠贊早梅的高潔。迥:遠。《111》作戎昱。

77.題長安壁主人/張謂《32》《36》《46》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縱令然諾暫相許,終是悠悠行路心。

【主題】揭露了金錢至上的社會現象。

【注釋】然諾:許諾。然:答應,信守。悠悠:平淡隔膜、庸俗不堪的樣子。行路心:路上行人的心理。

78.同王征君湘中有懷/張謂《55》《21》《116》《111》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還家萬裡夢,為客五更愁。不用開書帙,偏宜上酒樓。故人京洛滿,何日複同遊。

【主題】寫思鄉之作。征君:對不接受朝廷征聘做官的隐士的尊稱。書帙(zhì):書卷的外套。一作“書箧”。

79.宮詞/薛逢《18》《4》《12》《81》《111》《117》十二樓中盡曉妝,望仙樓上望君王。鎖銜金獸連環冷,水滴銅龍晝漏長。雲髻罷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遙窺正殿簾開處,袍袴宮人掃禦床。

【作者簡介】薛逢,841年山西永濟進士,巴州刺史。性傲,到處樹敵。

【主題】描寫嫔妃等待君王臨幸的複雜心理,由宮人待幸聯想到文人待用。

【注釋】袴:褲。

80.長安夜雨/薛逢《18》《102》《226》《440》滞雨通宵又徹明,百憂如草雨中生。心關桂玉天難曉,運落風波夢亦驚。壓樹早鴉飛不散,到窗寒鼓濕無聲。當年志氣俱銷盡,白發新添四五莖。

【主題】寫出詩人壯志未酬的感歎,流露一種無可奈何感傷。

【注釋】桂玉:喻昂貴柴米。心關句:老天怎能知道我心裡牽挂着昂貴的柴米,連做夢都會驚醒。

81.春雪/劉方平《32》《222》飛雪帶春風,徘徊亂繞空。君看似花處,偏在洛城東。

【作者簡介】劉方平,河南洛陽人。美男子,隐者。

【主題】看似詠雪,實則諷刺隻有富貴人才會賞雪。

【注釋】似花處:雪落如梨花。洛城:豪貴所在。諷窮富見雪不同感。《35》作洛城東。《186》為洛城中。

82.采蓮曲/劉方平《58》《2》《111》《145》落日晴江裡,荊歌豔楚腰。采蓮從小慣,十五即乘潮。

【主題】寫采蓮女的生活。

83.秋夜泛舟/劉方平《81》《222》林塘夜發舟,蟲響荻飕飕。萬影皆因月,千聲各為秋。歲華空複晚,鄉思不堪愁。西北浮雲外,伊川何處流。

【主題】秋夜所見所聞引發思鄉情。

84.春怨/劉方平《37》《42》《46》《58》《32》《222》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主題】寫宮中婦女的幽怨。

85.代春怨/劉方平《32》《222》朝日殘莺伴妾啼,開簾隻見草萋萋。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主題】截寫思婦早晨所聞所見所思,寫出對久戍西疆的丈夫的離惜别緒。

【注釋】盡向西:唐時征戰多在西陲。

86.月夜/劉方平《37》《46》《58》《50》《32》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主題】從驚蟄之夜蟲叫引起對春回大地的美好聯想。

【注釋】闌幹:橫斜的樣子。偏:才。

87.楓橋夜泊/張繼《58》《145》《156》《186》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作者簡介】張繼,湖北襄陽人,官至洪州鹽鐵判官。

【主題】表現作者孤獨寂寞的情懷。

88.闾門即事/張繼《125》《35》《37》《145》

耕夫召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主題】對過度征兵導緻農村凋敝的憤慨。

【注釋】逐樓船:從軍。

89.征人怨/柳中庸《111》《50》《58》《91》《186》《222》歲歲金河複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裡黃河繞黑山。

【作者簡介】柳中庸(?-775),山西永濟人,柳宗元祖叔。

【主題】寫戍邊者的苦辛。

【注釋】朝朝(zhāo):日日夜夜。馬策:馬鞭。刀環:刀柄銅環,喻戰事。《179》作者為柳淡,為其本名。

90.涼州曲/柳中庸《46》《35》《156》《222》關山萬裡遠征人,一望關山淚滿巾。青海戍頭空有月,黃沙碛裡本無春。

【主題】寫戍役思鄉之情。

91.聽筝/柳中庸《3》《111》《222》抽弦促柱聽秦筝,無限秦人悲怨聲。似逐春風知柳态,如随啼鳥識花情。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更入幾重離别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主題】寫聽筝時的音樂感受,抒發感時傷别。

【注釋】江南句:指南北遠離兩地相思。詩人族侄柳宗元因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改革,被貶南陲。這末二句也是有感而發。

92.移家别樹/戎昱《34》《222》

手中庭前樹,人移樹不移。看花愁作别,不及未栽時。

【作者簡介】戎昱(744-800),湖北江陵人,官至虔州刺史。

【主題】搬家時對花草等的留戀之情。

93.和蕃/戎昱《3》《36》《85》《222》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豈能将玉貌,便拟靜胡塵。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

【主題】借古諷今的政治諷刺詩。

【注釋】千年骨:指漢朝臣子的枯骨。

94.桂州臘夜/戎昱《81》《85》《111》《214》《218》坐到三更盡,歸仍萬裡賒。雪聲偏傍竹,寒夢不離家。曉角分殘漏,孤燈落碎花。二年随骠騎,辛苦向天涯。

【主題】臘夜懷鄉思歸之情。

【注釋】分:是以聽覺上的不同,反映時間上的劃分,透露夢斷以後聞角聲以前一直未眠。

95.移家别湖上亭/戎昱《36》《46》《37》《58》《156》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黃莺久住渾相識,欲别頻啼四五聲。

【主題】對故居戀戀不舍之情。

【注釋】好:喜愛。移家:搬家。

96.宿湘江/戎昱《125》《32》九月湘江水漫流,沙邊唯覽月華秋。金風浦上吹黃葉,一夜紛紛滿客舟。

【主題】湘江所見秋景。

【注釋】金風:秋風。浦:水濱。

97.感春/戎昱《32》《222》看花淚盡知春盡,魂斷看花隻恨春。名位未沾身欲老,詩書甯救眼前貧。

【主題】讀書改變命運的勵志詩。

98.霁雪/戎昱《32》《37》《46》《34》《145》風卷寒雲暮雪晴,江煙洗盡柳條輕。檐前數片無人掃,又得書窗一夜明。

【主題】雪霁美景,心情愉悅。

99.收襄陽城/戎昱《32》《222》

五營飛将擁霜戈,百裡僵屍滿浕河。日暮歸來看劍血,将軍卻恨殺人多。

【主題】對戰争的反思。

【注釋】浕(jìn):水名,湖北省棗陽縣。

100.塞下曲/戎昱《37》《46》《58》《34》《132》漢将歸來虜塞空,旌旗初下玉關東。高蹄戰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

【主題】刻畫戍邊将士的形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