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五代十國的變遷

五代十國的變遷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9 03:36:28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共存在了72年,總共有15個國家

五代

後梁(907年—923年)16年

後梁(907年——923年),是五代的第一個朝代。唐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梁王朱晃(本名朱溫,唐帝賜名朱全忠)受唐哀帝李柷禅讓,稱帝建國,國号大梁,為與南朝梁(蕭梁)相區别史稱後梁,唐朝正式覆滅,中國曆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後梁定都開封(今河南開封),後遷都洛陽。

梁太祖朱晃原為黃巢部将,助黃巢攻占兩京,後因黃巢将敗,投降唐朝,被封為宣武軍節度使,鎮守汴州(今河南開封),于文德元年(889年)滅強敵秦宗權,占據中原,而後又東征山東諸地,稱霸中原。于天祐元年(904年)挾唐昭宗遷都洛陽,後弑殺唐昭宗,控制中央。最終于天祐四年(907年)四月受唐哀帝禅讓而即位,建立後梁。朱晃最後在乾化二年(912年)六月被子朱友珪所殺,朱友珪随即又被弟弟朱友貞推翻,後梁經此内亂日趨沒落,最終于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十月亡于宿敵唐莊宗李存勖之手。後梁疆域是五代中最小的,北部約以黃河為界,東至大海,南抵秦嶺淮河,西至關中,但疆界不穩,戰亂頻繁。

五代十國的變遷(中華簡史-五代十國)1

後唐(923年—936年)13年

後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傳二世四帝,曆時一十四年。

896年河東節度使李克用被封晉王,從此割據河東。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後梁,晉國成為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并視梁朝為閏朝,仍奉唐朝正朔。 908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晉王位。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稱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國号,升魏州為東京興唐府。同年底李存勖滅後梁,定都洛陽,史稱後唐;925年滅前蜀王衍;928年南平高從誨内附;930年南楚馬希聲内附;936年石敬瑭以燕雲十六州為代價,借遼兵攻入洛陽,稱帝建立後晉,後唐滅亡。

後唐疆域廣闊,主要控制着中國北方地區,東接海濱,西括隴右、川蜀,北帶長城,包括幽雲十六州,南越江漢。925年至933年,南方諸國除南吳、南漢外皆奉後唐正朔。930年,後唐控制國土到達極盛;有今豫、魯、晉、冀、湘、渝諸省,陝、川、鄂之大部,甯、甘、黔各一部分,以及蘇、皖淮北等地。

後唐是五代十國時期統治疆域最廣的朝代。“五代領域,無盛于此者”。“時梁晉吳蜀四分天下,後唐以一滅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

五代十國的變遷(中華簡史-五代十國)2

後晉(936年—947年)11年

後晉(936——947)是五代第三個政權,從後唐清泰三年(936年,契丹天顯十一年)十一月石敬瑭受契丹冊封為帝,到契丹于後晉開運四年(947年,契丹會同十年)滅後晉,一共經曆了兩帝,12年,初定都洛陽,後遷都開封。

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夏,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認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并以幽雲十六州為代價,在契丹扶持下于太原登基稱帝,國号為晉,史稱後晉。不久攻入洛陽,滅後唐,石敬瑭割地稱兒的做法受到許多人的反對,包括他自己過去的親信。這也為後來後晉的滅亡埋下了隐患。石敬瑭死時,立侄石重貴為繼承人。登基後,石重貴決定漸漸脫離對契丹的依附,他首先宣稱對耶律德光稱孫,但不稱臣。天福九年(944年,契丹會同七年)契丹伐晉,雙方在澶州(今河南濮陽南)交戰,互有勝負。開運二年(945年,契丹會同八年)契丹再次南征,石重貴親征,再次打敗契丹。開運四年(947年,契丹會同十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後晉重臣杜重威降契丹,這樣後晉的主力就喪失了。石重貴被迫投降,全家被俘虜到契丹。後晉覆滅。後晉亡後,河東節度使北平王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

後晉盛時疆域約為今河南、山東兩省,山西、陝西的大部,河北、甯夏、湖北、江蘇、安徽的一部分。

五代十國的變遷(中華簡史-五代十國)3

後漢(947年—950年)3年

後漢(947年~950年),五代十國時期由劉暠(本名劉知遠)建立的王朝,都城東京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市)。

後唐覆滅後,石敬瑭建立後晉,任命劉知遠為河東節度使。後晉開運四年(947年,契丹會同十年),契丹滅後晉後占據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燒殺搶掠,大失民心,隻好北撤。是年二月,劉知遠抓住時機,在太原稱帝,仍用晉高祖石敬瑭年号,稱天福十二年;是年六月,始改國号為漢,史稱後漢。後攻克并定都于汴州。

次年(948年,遼天祿二年)正月,劉知遠改年号乾祐,改名劉暠,但卻于當月病逝,劉暠的次子劉承祐嗣位,即漢隐帝。乾祐三年(950年,遼天祿四年)李守貞等藩鎮發生叛亂,漢隐帝命郭威征讨,但漢隐帝猜忌郭威,欲殺之,郭威不得已反叛,漢隐帝為潰軍所殺,後漢就此滅亡。

五代十國的變遷(中華簡史-五代十國)4

後周(951年—960年)9年

後周(951年—960年),中國五代時期中原最後一個王朝,從951年後周太祖郭威滅後漢建國,定都東京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市),至960年北宋建立,共計曆經三帝,享國10年。

郭威在後漢隐帝劉承祐時奉命平定藩鎮叛亂,後起兵反叛,奪取皇位,建立後周。郭威登基後減免徭役,整頓軍紀,打擊腐敗,為後周之後的征戰打下基礎。954年郭威死,其養子柴榮即位。柴榮在高平之戰中成功抵禦北漢的進攻,穩定了政權。随後通過對禁軍的改革,加強了軍隊的戰鬥力。從955年到958年他三次南伐南唐,迫使南唐取消帝号,割讓長江以北地區。959年柴榮北伐遼朝,收複三州三關。不久柴榮駕崩,其幼子柴宗訓登基。960年,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後周滅亡。

後周的統治範圍包括今中國河南、山東、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陝西中部、甘肅東部、湖北北部以及長江以北的江蘇、安徽地區。

五代十國的變遷(中華簡史-五代十國)5

十國

南吳(902年—937年)35年

南吳(902年-937年)是五代時十國之一,為楊行密所建,簡稱“吳”,亦稱楊吳,弘農,淮南。楊吳的統治地區包括今江蘇、安徽、江西、湖北等一部分。

天複二年(902年),楊行密被封為吳王 。建都廣陵(即揚州),楊吳被稱江都府 。楊行密注意招集流亡,獎勵農桑,使江淮一帶社會經濟有所恢複。吳天祚三年(937年),徐溫養子宰相徐知诰廢楊溥,建立南唐。吳國共曆4主,30年。

五代十國的變遷(中華簡史-五代十國)6

前蜀(907年—925年)18年

前蜀(907年-925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由王建建立的封建割據政權,十國之一。前蜀疆域遼闊,東控荊襄,南通南诏,西達維州(今四川理縣),北過秦州(今甘肅天水),占領了今天四川、湖北、陝西以及甘肅大部,貴州全部以及雲南部分地區,方圓數千裡。曆二主,共十八年。

前蜀盛時疆域大緻在今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曆二帝,共十八年。前蜀建立後,少有大規模戰争,社會生産基本上能正常進行,但王建統治時賦稅很繁重。王衍繼位後奢侈荒淫,營建宮殿,巡遊諸郡,耗費大量财力,加重人民的負擔。太後、太妃賣官鬻爵,臣僚也賄賂成風,政治十分腐敗。

公元925年,後唐莊宗李存勖發兵攻打前蜀,王衍投降,前蜀覆滅。

五代十國的變遷(中華簡史-五代十國)7

南楚(907年—951年)44年

南楚,五代十國時期南方十國之一,曆史上唯一以湖南為中心建立的政權,史稱,以潭州(今長沙)為首都。自907年馬殷受封楚王開始,南楚共44年,若從896年馬殷割據湖南開始計,為56年。

楚國創建者是許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馬殷,乾甯三年(896年),馬殷至長沙,自為武安留後,唐朝任命他為潭州刺史、判湖南軍府事。乾甯四年(897年),唐昭宗任命馬殷為武安軍節度使。他逐個讨伐消滅了湖南境内的割據勢力,統一了湖南。後梁開平元年(907年),朱溫封馬殷為楚王,後唐天成二年(927年)建立楚國,以潭州為都城,改名長沙府。馬殷在政治上内靖亂軍、外禦強藩,使社會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長興元年(930年),馬殷卒,遺命諸子,兄弟相繼,馬希聲随即繼位,希聲奢侈無度,馬希範襲位後在位時間較長,期間出現兄弟内争,馬楚政權已經慢慢走下坡路。天福十二年(947年)希範卒,馬氏兄弟相繼為戰,湖南大亂。951年,南唐乘機派大将邊鎬攻下長沙,南楚亡。

南楚全轄1府1監27州,即29州、府、監。領縣106。下設武安、武平、靜江等5個節鎮,即今湖南全境和廣西大部、貴州東部和廣東北部。 南楚在建國之初就奉行“上奉天子”的政策,除馬希萼向南唐稱臣外,其餘都承認五代各朝為宗主國。

南楚一方面充分利用地方資源,發展了以農業為主的社會經濟。另一方面倡導教育,繼承和發展了湘文化。

五代十國的變遷(中華簡史-五代十國)8

吳越(907年—978年)71年

吳越(Wuyue),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統治者為臨安錢氏。由錢镠在後梁開平元年(907年)所建,定都杭州。吳越國先後尊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等中原王朝為正朔,并且接受其冊封。

在唐亡之前,錢镠忠于唐朝;在朱溫篡唐建梁以後,他又向後梁稱臣,由是亦從後梁得到了吳越王、諸道兵馬都元帥的頭銜。後唐滅梁以後,錢镠又向後唐上表稱臣,不僅得到了吳越國王、天下兵馬都元帥的頭銜,而且還得到了玉冊金印,以示恩寵。錢镠一面向中朝稱臣,一面則自為朝廷。其府署不僅稱朝廷、僚屬稱臣,而且還自立年号,共有天寶、寶大、寶正等三個年号,直到其子錢元瓘繼位,才改用中原王朝的年号。同時,他還自行與新羅、渤海等國往來,又給他們行制冊、加封爵,俨然中原皇帝。

吳越國自錢镠晚年與南吳通和以後,除兩度遣兵入閩國外,并無重大戰争。在十國中,吳越國是比較安定的地區。錢镠修築錢塘江石塘,又置都水營使,主管水利事業,專管治河築堤,發展了太湖一帶的圩田。通過這些措施,境内農業生産獲得發展。

吳越強盛時擁有13州疆域,約為現今浙江省全境、江蘇省東南部(蘇州市)、上海市和福建省東北部(福州市)一帶。吳越國曆三代五王,至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錢弘俶“納土歸宋”,立國七十二年。從唐景福二年(893年)錢镠為鎮海軍節度使算起,至滅亡前後存八十六年。

五代十國的變遷(中華簡史-五代十國)9

閩國(909年—945年)36年

閩(909年—945年),五代十國之一,先後定都于長樂府(今福建福州)、建州(今福建建瓯)。統治區域與今福建省大緻相當。

909年,王審知被後梁封為閩王。後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審知去世,其長子王延翰繼位。後唐天成二年(927年),王審知次子王延鈞殺死王延翰奪位,并于長興四年(933年)稱帝,建都長樂府(福州),年号龍啟,之後閩國政變内亂不斷。閩天德三年(945年),南唐于閩國内亂時出兵将其攻滅。

五代十國的變遷(中華簡史-五代十國)10

南漢(917年—971年)55年

南漢,是五代十國之一。位于現今廣東、廣西、海南三省,曆四帝,國祚五十五年。 [1] 追溯至唐天祐二年劉隐正式擔任清海節度使算起,劉氏政權曆五主,存在長達67年。 [2] 是嶺南曆史上繼南越國後建立的第二個地方割據政權。

唐朝末年,劉謙任封州(今廣東省封開縣)刺史,擁兵過萬,戰艦百餘。劉謙死後,劉隐繼承父職,逐步統一嶺南,進位清海節度使。後進封為南海王。劉隐網羅中原南逃的士人,留置幕府。并新、邕二州,平江東70餘寨,又鑿禺山擴建廣州城,名為新城,城内建雙阙。一躍成為嶺南強藩。劉隐死後,其弟劉䶮襲封。劉䶮憑借父兄在嶺南的基業,于後梁貞明三年(917年)在番禺(今廣東廣州)稱帝,改廣州為興王府,國号大越。次年十一月,改國号漢,史稱南漢,後又更名劉䶮,史稱南漢高祖。南漢立國後,參照唐制立國,建三省六部等中央機構,開科取士。以文人和宗室諸王出任節度使,削弱方鎮權力、逐步摧毀方鎮制度。對外結好鄰國,鼓勵通商貿易,國勢日趨富強。

南漢中宗時期,南漢乘南唐滅楚之機,定宜、連、梧、嚴、富、昭、柳、龔、象等州,南漢始盡有嶺南之地。南漢的行政區劃基本繼承唐朝的建制。南漢升廣州為興王府,作為國都。在州縣稀疏的粵東和粵北,增置1府4州。南漢後期,全境共轄60州、214縣。

南漢政權為了科斂重賦并鎮壓人民的反抗,南漢統治者濫用酷刑,民衆不堪其苦。南漢統治者還親近宦官,使得宦官勢力逐漸成長,參預朝政。971年為北宋趙匡胤所滅。

五代十國的變遷(中華簡史-五代十國)11

南平(924年—963年)39年

南平,又稱荊南、北楚,是高季興所建立的政權,為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南平都城為荊州,轄荊、歸(今湖北秭歸)、峽(今湖北宜昌)三州。

後梁開平元年(907年),高季興任荊南節度使。當時,南平所轄的10州為鄰道侵奪,隻有江陵一城。高季興到任後,招集流民,民漸複業,又收用一些文武官作輔佐,暗中準備割據。後唐同光二年(924年)受後唐封為南平王,建都荊州(今湖北江陵),史稱南平或荊南。後唐滅前蜀以後,高季興得到了歸、峽二州。他本欲奪取夔、忠、萬等州,終不敵後唐而作罷。

南平雖地狹兵弱,但卻是南北的交通要沖,其時南漢、閩、楚皆向後梁稱臣,而每年貢奉均假道于南平;因此高季興便邀留使者,劫其财物,至南漢、閩、楚各稱帝後,高氏對南北稱帝諸國,上表稱臣,以獲取賞賜,由是被諸國視為“高賴子”。

南平據有今湖北江陵、公安一帶,建都江陵(今湖北荊州)。其子高從誨繼立,後經高保融、高保勖,直到第五主高繼沖,于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納地歸降。

五代十國的變遷(中華簡史-五代十國)12

後蜀(934年—966年)31年

後蜀,又稱孟蜀,是五代十國之一,孟知祥所建立的政權,定都成都。盛時疆域約為今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陝西西南部、湖北西部。其疆域比前蜀要小,東線和北線最為顯著。東由襄陽退至重慶一帶,北也由甘陝退到廣元。

同光三年(925年),後唐攻滅前蜀。不久,中原大亂,後唐莊宗李存勖被殺,李嗣源奪得帝位。時任西川節度副使的孟知祥訓練軍隊,準備割據蜀地,平定叛亂,整頓吏治,成都始安。中原大亂結束之後,後唐明宗李嗣源授孟知祥為西川節度使。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又封孟知祥為蜀王。次年孟知祥在成都建國稱帝,年号明德,國号蜀,史稱後蜀。孟知祥之子孟昶頗能勵精圖治,境内很少發生戰争,是五代時期經濟文化較發達的地區,維持了30多年的安甯和平。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宋太祖發兵攻伐後蜀,次年(965年)一月,孟昶向宋朝投降,同年去世。乾德四年(966年),北宋将當地所有反抗全部鎮壓下去。

五代十國的變遷(中華簡史-五代十國)13

南唐(937年—975年)38年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國時期李昪在江南地區建立的王朝,定都江甯(今江蘇省南京市),傳三世曆一帝二主,享國三十八年,是十國中版圖最大的政權。

南吳太和七年(935年),南吳睿帝加封徐知诰為齊王,并将升州、潤州等十州之地劃歸齊國。升元元年(937年)徐知诰建立齊國(徐齊)。同年十月,徐知诰受禅稱帝,國号“齊”,改元升元;升元三年(939年)徐知诰恢複李姓,改名為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又改國号為“唐”,史稱“南唐”。李昪即位後,繼續保境安民,在相對安定的條件下,社會生産有所發展。與同時割據諸國相比,南唐地大力強;由于興科舉、建學校,文化也尤為昌盛。

保大三年(945年),南唐乘閩國内亂,出兵滅閩,俘王延政。保大九年(951年),南唐乘南楚内亂,派兵滅楚,馬希崇降。但不久,楚國故地被周行逢奪取,南唐未能鞏固所占之楚地。中興元年(958年)李璟去帝号,稱國主,并向後周稱臣。宋開寶四年(971年)李煜去除“唐”國号,改稱“江南國主”,并請求宋廷罷除不直稱其姓名的禮遇,被宋太祖批準。 宋開寶八年(975年)宋兵攻占金陵,李煜奉表出降,江南政權正式滅亡。

南唐最盛時幅員三十五個州,大約地跨今江西、安徽、江蘇、福建、湖北和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約五百多萬,為中國南方的經濟開發作出了重大貢獻。

五代十國的變遷(中華簡史-五代十國)14

北漢(951年—979年)38年

北漢(951年~979年)是五代十國之一,也是十國中最後一個政權。都城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領土為十二州,位置大緻在今天的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北漢依附契丹族建立的遼朝,後被北宋所滅。曆四帝,共28年。

五代十國的變遷(中華簡史-五代十國)15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960年)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死,即位的恭帝柴宗訓年僅七歲。趙匡胤此時任殿前都點檢(禁衛軍最高長官)、更兼宋州歸德軍節度使。

後周顯德七年正月(960年)春正月初二日,鎮州(今河北正定)和定州(今河北定州)報稱北漢和遼國的軍隊聯合南下,攻打後周,聲勢浩大,請求派兵援助。後周符太後和宰相範質、王溥等執政大臣不辨真假,慌忙令澶州節度使慕容延钊率兵抵禦。又命趙匡胤率兵北上禦敵,賜于他金帶、銀器、鞍馬、铠甲、器仗數十萬。初三日(2月3日),趙匡胤領軍出汴梁愛景門,宣徽南院使昝居潤安排筵席,朝廷衆大臣餞送于郊外。傍晚時,軍隊行至陳橋驿(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趙匡胤在其弟趙光義,以及趙普、石守信、王審琦等策劃下,鼓動士兵發動兵變,授意為他黃袍加身,反叛後周,改擁趙匡胤為皇帝。而後,趙匡胤率兵回師開封,約束将士,沒有燒殺搶掠,“太祖陳橋之變,與衆誓約不得驚動都人;入城之日,市不改肆”。趙匡胤陳橋兵變還京,隻有京城巡檢使韓通倉皇抵抗,但随即就被王彥升所殺。宰相範質率王溥、魏仁浦等人責問趙匡胤,帳前羅彥瓌拔劍厲聲:“我輩無主,今日必得天子!”。王溥面如土色,降階下拜,範質亦拜,匡胤親自扶起,以優禮待之。

幾乎沒有任何抵抗,初四當日後周恭帝禅位,趙接任帝位,“太祖将受禅,未有禅文,翰林學士承旨陶糓在旁,出諸懷中而進之,曰:‘已成矣。’”

趙即位後,初五日改國号為宋,改顯德七年為建隆元年,定都開封,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铎、王審琦、張光翰、趙彥徽皆得授節度使位号,史稱“陳橋兵變”。

此次兵變導緻了後周的滅亡和宋帝國的建立,亦标志着五代十國時代的結束。

五代十國的變遷(中華簡史-五代十國)1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