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是人體負重最大的關節,站立行走時全身重量均落在該關節,因此,踝關節骨折脫位是創傷骨科最常見的骨折脫位之一。踝關節骨折按部位可分為内、外、後踝骨折,不同程度的暴力可以造成單踝骨折、雙踝骨折和三踝骨折。健康科普堂邀請沈陽市骨科醫院感染科主任、主任醫師王強來說一說《左内踝骨折,拆了鋼釘多久後可以下地?》。
對于無移位的單純内踝骨折,由于外側結構完整,所以較穩定,可允許保守治療,通常采用石膏外固定。如果患者對踝關節功能要求較高,也可行内固定促進功能恢複。對于有移位的單純内踝骨折需行切開複位内固定手術。方法通常是将移位的這塊複位後使用2枚4.0mm的松質骨螺釘固定。
一、骨折的愈合過程
骨折愈合是一個複雜而連續的過程,不同骨折部位愈合過程不完全一樣,通常可分為三個階段,各階段之間又不可截然分開,而是相互交織逐漸演進。
1.肉芽組織修複期
傷後或術後,在骨折部形成的血腫機化形成肉芽組織,并進而演變成纖維結締組織,使骨折兩端初步連接起來,這一過程大約在骨折後2—3周内完成。
2.原始骨痂形成期
在這一期,折端周圍的纖維組織不斷骨化而形成骨痂,并不斷鈣化而逐漸加強,當其達到足以抵抗肌收縮及成角、剪力和旋轉力時,則骨折已達到臨床愈合,一般需要4—8周。
3.骨痂改造塑形期
原始骨痂不斷演變,骨折部位形成骨性連接,這一過程一般約需8—12周。随着肢體活動和負重,應力軸線上的骨痂不斷得到加強,應力軸線以外的骨痂逐漸被清除,并且骨髓腔重新溝通,恢複骨的正常結構,最終骨折的痕迹從組織學和放射學上完全消失。
二、術後鍛煉術後鍛煉則是根據骨折的愈合特點來進行。如果患者内固定牢固,且沒有骨質疏松,則可以适當早期活動及負重,否則,應嚴格遵循以下方法鍛煉。所有活動練習均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1.0—2周
為使骨折可以愈合牢固,有些患者需用石膏或支具固定,一般需戴2—4周左右。固定期間未經醫生許可隻能進行下述練習,盲目活動很可能造成損傷!另外除手術肢體制動保護外,其餘身體部位應盡可能多地練習,以确保身體狀态,促進患肢的恢複。
(1)術後1—3天,開始主動和被動伸活動足趾, 但絕對不可引起踝關節活動,每次5min,每天4—5次。
(2)術後1—3天,開始股四頭肌收縮練習,每組20次,适當休息後,開始第2組,持續2—4組,直到感覺疲勞為止,每天2—3次。還可行直腿擡高練習,向上、向内、向外的直腿擡高,分别使股四頭肌、内收肌和外展肌得到鍛煉。次數和組數同股四頭肌收縮練習。
(3)術後1周,開始膝關節屈伸活動,每次15~20min,每天2—3次。
(4)抗阻力屈膝練習。
2.2—4周
醫生根據骨折損傷程度以及手術固定強度考慮是否繼續外固定。
(1)若内固定穩定,去除石膏或支具。
(2)主動練習踝關節活動。緩慢、用力,盡量做到最大限度,但必須在無或微痛範圍内!因早期愈合還不夠堅固,過度牽拉可能造成不良後果。10—15分/次,2次/日。練習前可用中藥熏蒸或熱水泡腳30分鐘,以提高組織溫度改善延展性,增強練習效果。
(3)被動練習踝關節活動(時間、次數同主動活動)。
3.4—8周
根據X光檢查結果,由醫生決定是否開始下肢負重的練習。此期可以拆除石膏或支具固定。
(1)踝關節負重
從本階段開始傷腳可以踩地了(需醫生複查X光片明确骨折及軟組織存在一定愈合),但隻是借助雙拐腳尖輕輕點地。具體方法:借助體重稱,取與體重秤等高支撐物,好腿立于支撐物上,傷腿站在體重秤上,向傷腿側移動重心,傷腿以體重15—20%讀數負重,保持2—3分鐘後轉移至好腿負重,重複上述方法2—3次,組間休息1分鐘。負重過程中以不引起傷腿明顯疼痛為度,如疼痛明顯,适當減小負重量(負重量每周遞增10—15%,接近三個月結合骨折及軟組織愈合情況,在醫生允許下可實現全負重)。
(2)抗阻力踝關節活動及踏闆練習。
4.8—12周
(1)踝關節和下肢肌力練習:半蹲練習,提踵練習,上下台階練習。
(2)保護下完全下蹲,充分恢複踝關節背伸活動度和跟腱柔韌度。每次3—5分鐘,每日2—3次。
5.12周
(1)行走練習,由慢到快。
(2)半年後可逐漸參加各種體力勞動及運動。
三、取出内固定術後鍛煉及注意事項術後何時取出内固定應遵循主治醫生建議,一般術後一年到一年半取,過晚取可能造成内固定取出困難。
1.取出内固定釘後,并不建議立即下地,過早下地會造成腳踝腫脹,不利于刀口的愈合,可在床上行踝泵訓練及股四頭肌鍛煉。拆線後可以下地不負重鍛煉。
2.術後一個月開始可以拄拐部分負重鍛煉(參照術後踝關節負重鍛煉的方法),循序漸進。術後三個月内,由于取出内固定後骨強度降低,不能完全負重。
3.術後三個月,可以正常行走。術後六個月可以逐步開始各項運動。
注意事項:
(1)訓練計劃提及的方法及數據均按照一般常規情況制定,具體執行時需根據自身及手術情況的不同,在醫生指導下完成。
(2)功能練習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若疼痛在練習結束半小時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則不會對組織造成損傷,應予以耐受。
(3)關節的腫脹會伴随整個練習過程,腫脹不随角度練習及活動量增加而增加即屬正常現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複正常腫脹才會逐漸消退。腫脹的突然增加應調整練習,減少活動量,嚴重時應及時複診。每次活動後可即刻給予冰敷15—20分鐘,利于消腫,另外,擡高患肢也可促進踝關節的消腫。
【本期專家】
王強,沈陽市骨科醫院感染科主任,主任醫師。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骨傷科專業委員。從事骨科臨床工作20餘年,在骨感染、四肢創傷及關節置換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擅長人工髋關節置換、複雜骨折的治療以及骨搬移治療感染性骨不連、骨缺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