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怎麼知道反酸燒心是哪種胃炎

怎麼知道反酸燒心是哪種胃炎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6 07:57:06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汪丹

有這樣一種疾病,症狀主要表現為反酸、燒心,因此有不少人把它當作普通胃病。然而這種胃病不但會累及身體其他器官,還因為臨床症狀多樣極易被誤診,這就是胃食管反流病。目前,我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高達1.65億,其中又有1600多萬患者會發展成為更加嚴重的反流性食管炎。今天,我們請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胃食管外科醫師胡志偉、戰秀岚來說說這種牽涉人群龐大且極具僞裝性的疾病。

怎麼知道反酸燒心是哪種胃炎(燒心并不一定是普通胃病)1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酸等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咽喉、鼻腔、氣管等部位,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和(或)并發症。其主要症狀是反酸和燒心、胸骨後疼痛、吞咽困難、咽部異物感等,有時會被誤認為是呼吸系統和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由于反流物的刺激,患者還會出現胸痛、氣喘、喉嚨痛及咳嗽等多種症狀。雖然它是一種消化道疾病,但由于可以影響到其他器官系統,又是個多學科的疾病概念,不能當作簡單胃病來對待。

患者原女士曾飽受胃食管反流病折磨多年。她從小就反酸反食,耳鼻喉經常發炎,因此常年就診于耳鼻喉科,按普通炎症進行治療,直到因長期胃部不适到消化内科檢查後,才被确診為胃食管反流病。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胃食管外科主任吳繼敏提醒,胃食管反流病之所以易被誤診,是由于它所引起的症狀可累及食管、咽喉、氣管等多個器官系統,從而僞裝成耳鼻喉科、呼吸科、心内科等範疇的疾病,“所以不僅是消化科醫生需要認識它,多科室聯合診療才能有效治療這種疾病。”

(1)【問診消化科】食管長期被“酸”可能癌變

胃食管反流病最直接影響的就是消化道,兩種主要症狀也很好識别。

一是燒心,即胸骨後有燒灼感,也有少數患者的燒灼感位于或擴展到上腹部、劍突(胸骨正下方,兩個肋弓相交的中點處,有一個小凸起)後、頸前和咽喉部。燒心是胃食管反流病的最常見症狀,累及70%至90%的患者。

二是反酸(反流),指胃内容物毫不費力地向上至口腔,通常伴有燒心、嘗到酸味或苦味。若患者感知到的是酸性物質,則為反酸;感知到的是食物,則為反食;還有少數患者感知到的是膽汁或黏液。反酸也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見症狀,累及60%至80%的患者。

頻繁的燒心和反酸會導緻患者飲食難安、睡眠障礙、生活和工作受限、生活質量降低。

與此同時,患者的食管長期暴露于酸性環境中可導緻慢性炎症改變。Barrett食管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并發症之一,也是食管腺癌唯一被公認的癌前病變。據文獻報道,5%至10%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存在Barrett食管,2%至5%的Barrett食管患者可發展成食管腺癌。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罹患食管腺癌的風險,是正常人的30倍至50倍。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黏膜的正常組織(複層鱗狀上皮),被類似于腸胃道等部位内表面的組織(單層柱狀上皮)所替代的一種病理表現。盡管所有的食管腺癌均起源于Barrett食管,但超過90%的食管腺癌患者在确診時對自己存在Barrett食管并不知情,因為Barrett食管本身并不産生症狀,其診斷主要依靠内鏡及病理檢查。

(2)【問診呼吸科】是支氣管哮喘的誘因之一

支氣管哮喘的全球患病率為1%至18%,每年約25萬人因此死亡。大量研究證明,胃食管反流病是哮喘極其重要而又隐匿的病因之一。

中國科學院院士、血管外科學家汪忠鎬本人就曾經曆過确診為支氣管哮喘、實為胃食管反流病的波折,病愈後,他在京成立了我國首家胃食管反流病治療中心,緻力于臨床研究工作,并号召醫生和患者了解和重視兩者之間的關系。

胃食管反流病為何會引發哮喘呢?從臨床情況來看,哮喘可因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通過氣霧噴射方式直接刺激支氣管收縮導緻;也可因胃内容物進入食道,通過迷走神經激活神經反射弧引起。研究者對哮喘患者進行24小時食管pH監測後發現,有53%的哮喘患者存在病理性酸反流。即使沒有反流症狀的哮喘患者,經過食管pH監測也會發現,有25%的患者其實存在病理性酸反流。

資料表明,34%至89%的哮喘存在胃食管反流病,40%的哮喘存在反流性食管炎。所以我們建議,經反複内科治療效果不佳的哮喘,要考慮胃食管反流病是誘因的可能,并開展相關檢查以确診。

從症狀來看,胃食管反流病緻呼吸系統受累的患者可能出現嗆咳、半夜憋醒、哮喘樣發作、窒息、吸入性肺炎、肺間質纖維化、肺大疱、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因而,難以解釋的長期慢性咳嗽、嗆咳、反複喉痙攣發作、不明原因的哮喘、反複發作的吸入性肺炎,尤其是長期卧床的老人出現上述症狀時,都應考慮是否存在胃食管反流。

(3)【問診耳鼻喉科】可導緻持續不愈的咽部不适

近年來,胃食管反流對于癌症的發生、發展所起的作用愈發受到重視。其中,反流會造成咽喉部黏膜的不典型增生,甚至癌變。研究發現,胃食管反流病會增加喉癌、扁桃體癌和部分鼻窦癌的風險,且随着酸暴露時間的延長,相關風險也随之增加,尤其是喉癌和副鼻窦癌。比如,喉癌患者中就有25%至67%的人存在反流。

臨床上有一種咽炎叫做反流性咽炎,這是一種由于胃内容物發生高位反流至咽喉部,刺激咽喉部黏膜,使其出現充血、水腫、淋巴濾泡增生的慢性炎症。其症狀主要以咽痛、咽異物感、咽堵塞感、咽癢、咳嗽、咳痰為主,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

調查顯示,4%-10%的耳鼻喉科門診患者與胃食管反流病相關,而在持續不愈的慢性咽喉炎患者中,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高達34.6%。因此,對于反複内科治療效果不佳的慢性咳嗽或咽喉炎應考慮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并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

(4)【問診心血管内科】能引起類似心絞痛的胸痛

因食管與心髒的神經支配一緻,故當食管黏膜上皮的化學、藥理或溫度感受器受刺激時,可以引起類似心絞痛樣的胸痛,極易誤診。

食管源性胸痛的特點為:

1.疼痛部位多位于胸骨後、劍突下或左右季肋區(又稱左右上腹部),可擴散到背部、頸部、颌部、上胸、左肩及左臂;

2.多為燒灼樣疼痛感;

3.多于餐後1小時發生,平卧、彎腰、蹲下、咳嗽、飽食後可誘發或加重;

4.多有反胃症狀,如反酸、惡心等;

5.常有進食後食物停滞在胸骨下段的感覺,伴有上消化道出血;

6.由于胸痛刺激迷走神經,可反射性引起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電圖可有S—T段改變。

胃食管反流可以表現出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症狀,是神經紊亂所導緻。人體的血管中布滿神經,神經具有傳導功能,一個部位的神經不适會傳遞到其他神經,引起相應症狀。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的胃液和食物會引起食道痙攣,進而刺激到食道内神經,食道内神經将刺激反射到交感神經、冠狀動脈神經上,引起心腦血管的痙攣,從而産生心絞痛和高血壓症狀。

(5)【問診兒科】嬰幼兒發病症狀以咳嗽多見

嬰幼兒由于食管下括約肌發育不成熟,食管蠕動振幅低及食管黏膜抗酸能力弱,胃内容物可由逆蠕動導緻反流溢出。胃食管反流病可影響約50%的3個月以下嬰兒。

嬰兒期胃食管反流的自然病史通常是一種随年齡增長而改善的功能性自限性疾病,僅小于5%的嘔吐或反流病例在嬰兒期後仍有症狀。此外,年齡較大的兒童可能病程更長。

嬰幼兒無法描述或無法準确描述自己的不适,家長該如何發現胃食管反流病的蛛絲馬迹呢?我們建議,當家長發現3個月至3歲孩子有持續性、陣發性咳嗽,尤其是在進食、入睡後發生,且久治不愈;平時有進食困難、拒食、睡眠不安、生長發育落後于同齡人等表現;自述有胸痛、咽痛等症狀時,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對于疑似胃食管反流病患兒,應遵醫囑,及時進行24小時食管pH值監測及食管内鏡等檢查,以助診斷。

(6)【問診老年科】症狀不明顯但并發症較重

從全年齡段來看,胃食管反流病在50歲左右高發,并被認為在中老年人群中更為常見。

相比而言,中老年人具有更多胃食管反流病的危險因素,如患有糖尿病等共病、所服用藥物對食管動力的影響、有胃食管結合部解剖和生理學缺陷(贲門松弛、食管裂孔疝者等),這些因素都會增加胃食管反流病的發生風險。

雖然中老年人是胃食管反流病的高危人群,但由于衰老可以使傷害感受和内髒感覺減低,所以他們的胃食管反流症狀往往不典型或者較輕,常常被忽視。尤其是年齡超過70歲、感知能力明顯降低的老年人,以症狀診斷的話,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反而呈“下降”趨勢。

另外,臨床經驗顯示,中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更容易出現重度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其他胃食管反流病并發症。所以對于中老年人來說,診斷胃食管反流病不能以症狀論,而要進行更詳細的檢查,以免耽誤病情的診治。

【延伸閱讀】

常用治療藥物有3類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種慢性難治性疾病,其主要發病機理是胃食管動力障礙(食管下括約肌一過性松弛),針對此病因而言,目前尚無特效藥,但通過規範的藥物治療,可以幫助患者控制病情。

針對發病機理,臨床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常用藥物是抑酸劑、黏膜保護劑及促動力劑(可促進胃腸動力)等3類藥物,可以有效修複破損的食管黏膜,緩解臨床症狀。

抑酸劑 H2受體阻滞劑和質子泵抑制劑,以及最近兩年上市的伏諾拉生。

黏膜保護劑 常用的有鋁碳酸鎂、硫糖鋁、膠體铋劑、前列腺素E,其他有藻酸鹽類、蒙脫石制劑、麥滋林-S等。

促動力劑 甲氧氯普胺、西沙必利、莫沙必利,以及烏拉膽堿、左舒必利等。

在應用藥物治療取得明顯療效(基本控制反流症狀)後過早停藥,會使病情容易在短期内複發。因此,一般認為患者在初始治療後,還應進行維持治療,以防止複發。

(供圖:IC photo)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