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釣魚的時候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就不知道怎樣去解決問題,漁獲也不會有啥好收獲。昨天在釣魚的時候旁邊一個釣友就在發牢騷,明明窩子裡有魚,浮漂也有動作,但就是釣不上來。相信不止一個釣友遇到類似的問題了,今天這篇文章咱們就來一起分析一下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又該怎樣解決,希望能夠幫到新手釣友們。
一,水底的魚太小
在自然水域釣魚,小魚鬧窩實在是太正常了,除了一年四季鬧窩比較嚴重的鳑鲏,麥穗和白條以外。還有各種小奶鲫,小奶鯉,小鳊魚,搶食的瘋狂程度一點都不比小雜魚低。魚的個體小,嘴巴就小,如個你用的鈎餌比較大,它們肯定是沒辦法将餌料吸入嘴裡的。出現這種情況,水裡确實有魚,浮漂也确實有動作,但是如果不把鈎餌換小的話,十次提竿九次空是很正常的。當然了,如果想過濾掉這些動作的話,可以釣鈍一點,就能有效過濾掉這些虛假信号。
二,魚層發生了變化
雖然不同的魚兒有不同的習性,比如說鲫魚,鯉魚是底層魚,鳊魚,草魚是中下層魚,但是在外界條件發生變化的時候,它們活動的水層也會發生變化的。比如說氣壓降低的時候,鲫魚鯉魚是會上浮的,又比如說在溫度下降的時候,草魚,鲢鳙這些魚也是會沉底的。
有時候窩子裡有魚,浮漂也有動作,但是不中魚,偶爾還錨到魚鱗,這時候你就要考慮魚層是否離底了。不妨打開手機看看天氣預報,氣壓和溫度有沒有發生變化。在某些特殊水域,水底的雜質比較多,會散發出一些讓魚兒感到不舒适的氣味,這時候魚兒也會離底。當然了,出現這種情況也可能是調釣不對,釣得太靈了或者找底不準出現了“離底”的現象。這時候可以釣離底,釣飛鉛。
三,水底醬層比較厚
在有些沒人管理的水域,比如說野塘,小河溝和湖泊的各種灣岔,常年會有各種樹葉,雜草和其他雜物在水底沉積,時間長了之後會形成比較後的淤泥層,而且這種淤泥層質量還特别輕,餌料很容易陷入其中。這時候魚兒聞着味道進窩後但沒辦法發現餌料,隻能四處亂拱,水底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魚星。在窩子裡拱來拱去的時候還容易蹭線,就很容易給人一種有魚吃餌的假象,這時候提竿不中魚也就很正常了。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并不難,要麼是減輕餌料的比重,要麼增加浮漂的調目,也可以将二者結合起來用。當餌料出現在醬層之上的時候,魚兒就能發現餌料來正常吃餌了。
四,窩量太大或者窩料比餌料更好吃
很多釣友都習慣性的打大窩,總感覺窩量太少了沒魚進窩。不管釣什麼魚都是幾大團窩料砸下去,在自然水域魚的密度其實不高,如果不是守大魚路人甲還是建議少打窩勤續窩的策略。不然魚兒進窩後隻吃窩料不吃餌,在窩子裡到處遊動,各種蹭線,提竿當然不會中魚。另外,窩料比餌料更好吃的現象也時常出現,因為有些釣友喜歡研究餌料,在搭配餌料時添加好幾種餌料,小藥,最好串味了,導緻窩料比餌料更好吃。出現這種情況如果胡亂提竿還很容易錨魚,導緻驚窩。
所以,打窩的時候該打多大的量,顆粒物和粉末物占多大的比重,都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的。不能盲目的聽從“想要魚靠岸,就拿糧食換”這些諺語,時刻記住一點,打窩是來誘魚的不是喂魚,要讓它們吃得到,但絕不能讓它們吃飽。
結束語:以上幾個情況是釣魚時經常遇到的,但是迷惑性比較強,如果不能找到真實原因,就很難做出針對性的調整。比如說明明是水底醬層很厚,魚兒進窩了到處蹭線,你還以為是小魚鬧窩,然後還繼續向上推浮漂想釣鈍一點,那就是走了彎路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