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聞晨報
誰都沒想到,《乘風破浪》第三季第一個“出圈”的是王心淩。
明明節目組給到的鏡頭寥寥無幾,但身着學生裝的王心淩,笑容依舊,成功喚起了昔日粉絲的記憶,甚至迅速在各大平台掀起流量狂潮。
不管你是不是真的“王心淩男孩”,合唱、跟跳《愛你》都能獲得流量的加持,讨論《微笑Pasta》等偶像劇也意味着“情懷”,有媒體更煞有介事地将網友的調侃當成新聞——王心淩憑借一己之力炒熱了芒果超媒的股價。
越是狂熱,我們越是想唱唱反調:王心淩是“真翻紅”還是隻是單純地“被翻炒”?畢竟,這些年通過綜藝節目重回觀衆視野的港台藝人不少,但又有幾人敢說這一次是真的“翻紅”?
王心淩紅過嗎?答案是肯定的。
在2000年代,“甜心教主”的美名流傳一時,《愛你》《睫毛彎彎》曾經紅遍大江南北,《天國的嫁衣》《微笑Pasta》也曾經影響了不少“電視兒童”。
但另一方面,她又不能算是最突出的一個:蔡依林風頭一時無兩,張韶涵無論是唱功還是演技都更勝一籌,同樣以“甜美可愛”為标簽的“競品”楊丞琳也表現強勁。
實力不算最強,又有歐定興、範植偉、姚元浩等“渣男前任”不斷消費“甜心”的形象,王心淩的事業很快開始遭遇挫折。
更重要的是,大環境也在改變:進入2010年代後,台灣地區演藝圈日漸沒落,主打“傻白甜”的偶像劇不再流行,王心淩的定位也越發尴尬。當越來越多同時期女歌手、女偶像開始選擇轉型,她不是沒有嘗試過性感風,也不是沒有想過突圍,但都收效不佳。2011年,她又因患上蜂窩性組織炎而導緻的面部腫脹,并由此深陷“整容失敗”的傳聞。
既然突破不了,那就不如留在“甜心”舒适圈。
2018年,王心淩發布《CYNDI LOVES 2 SING》專輯,以微苦帶甜的風格唱出心聲,這也是近年來王心淩評分最高的作品。一個豆瓣高贊評論是這樣寫的:“盡管有些殘酷,但這張專輯得到的褒獎也是它最大的局限:王心淩放棄了所有轉型的妄想,安守本分做出了一份足夠好聽的流行甜品。”
但你要說這個“甜心舒适區”就能百試百靈,似乎也未必:2020年,王心淩出道17周年時推出專輯《My!Cyndi!》,重唱《愛你》等當年的經典之作。宣傳片中,她随着經典歌曲《Honey》熱舞,彷佛帶領歌迷進入時光隧道。沒想到,有網友留言:“粉絲長大了,文案和團隊依舊停留在15 年前,無解”,直指王心淩多年來始終未進步。
此外,在真人秀《女神的選擇》和《蒙面唱将猜猜猜》第二季中,王心淩也沒有跳脫出原有的套路,翻炒的還是和明道的前史以及“睫毛彎彎”的擡頭,同樣沒有激起任何水花。
從這個角度上說,不要說什麼“王心淩不是翻紅,而是一直都紅”。
2020年網友的嘲諷猶在耳邊,今時今日王心淩卻憑舒适圈内的套路表演翻紅,這無疑是一種時勢造英雄的結果:要知道,當下華語娛樂圈裡實力能打的“甜心”真的太少了。2022年的觀衆,是如此渴望獲得一點糖和一點甜,來撫慰生活中的種種不确定與高低起伏。在高速變化的境遇下,當你發現20年前的“甜心”居然沒有過期,有一種隐秘的安慰油然而生,仿佛隻要跟跳一曲,就能暫别不如意,重回純粹的少年時光。
另一方面,王心淩的“翻紅”何嘗不是各大平台對流量的一次共謀。
當年《愛你》《睫毛彎彎》紅遍大街小巷,勝在動作簡單旋律上口,它們完美契合了各大短視頻平台對“神曲”的定義——輕松、無腦、好上手。所謂“王心淩男孩”的自唱自跳,既是對青春的狂歡,未也嘗不是一種跟風求流量的選擇。
而對微博等社交平台而言,華語娛樂圈日漸中規中矩乃至無聊,沒有什麼比“情懷殺”更容易安全地吸引流量。無論是看不厭的《甄嬛傳》,還是曾經有過腹肌的周傑倫,亦或是幾十年如一日睫毛彎彎的王心淩,不過是同樣安全、無害、易傳播的産品罷了。
再再再退一步說,所謂“王心淩概念股”,炒作意味明顯高于實際投資效率,甚至讓人能嗅出一絲“熟悉的套路”。還記得2018年《創造101》全民為王菊投票力求“逆風翻盤”嗎?還記得2020年《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一季開播首日,芒果超媒暴漲10%嗎?至于“霸總”承諾的400萬資金為王心淩進場之類的消息,自我炒作的意圖,遠遠高于了藝人真實的人氣。
當然,在紛紛擾擾之中,還是要恭喜王心淩,無論是“真翻紅”還是“被翻炒”,重新走向聚光燈都是一次重要的機會。她沒有趕上“大女人”流行的時代,也因此被無端傷害多年,承擔了太多她不應該背負的苛責;在她決心成為“甜心奶奶”的今天,我們希望蜂擁而來的流量不再用惡俗的“白幼瘦”審美消費她,也祝福她有甜美更有铠甲,四十而悅,自在而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