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天的門診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病人問各種各樣的問題:
①問:【醫生,我腳上長了一個雞眼,貼雞眼膏還是沒好,我該怎麼辦?】
回:【你這個根本不是雞眼,是跖疣,也就是瘊子,貼雞眼膏沒用的。】
②問:【前2天發現身上長了一些小紅疙瘩,直到今天身上一直存在,有時候癢,但不嚴重,也沒有起水疱,到底是不是水痘啊?】
回:【你這個是蟲咬皮炎。】
③問:【我的小腹位置長了一個包,特别大,很痛很硬,摸着比皮膚燙一些,似乎像火疖子】
回:【考慮是腹部皮膚的毛囊炎或者表皮囊腫伴感染。】
身上出現的這些“小疙瘩”,要如何區分?今天給大家講解一下!
雞眼vs跖疣雞眼:圓形或類圓形。一般為黃豆大小,直徑為1~2厘米左右,表面光滑與皮面平或稍隆起,中央呈淡黃色,有倒圓錐狀形角質體,錐尖嵌入皮内,基底露于外面。刺激後不會增多或變大。
跖疣:也為黃豆大小或更大圓形或橢圓形灰黃角化斑塊,但刺激後會增多增大,表面粗糙無紋,界限清楚,邊緣繞以稍高的角質環,中央凹陷。輕輕片去皮損角質層後,可發現黑色小點或者點狀出血。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把“跖疣”誤認為“雞眼”。劉醫生授提醒,把跖疣當成雞眼來治療,會緻使疣體擴散增大、增多。所以,足底出現可疑問題時,還是建議不要自行治療,及時就醫,也許你得的不是雞眼而是跖疣,千萬别讓“小病”變成了“大病”。
蟲咬皮炎vs水痘從咬皮炎:損害大多為風團樣皮損,頂部有小丘疹、小水疱甚至較大的水疱,周圍沒有紅暈。常常奇癢難忍,消退後容易留下色素沉着。
水痘:開始可能是針頭大小紅斑,迅速變為小紅疙瘩,數小時後變為綠豆大小水疱,周圍有明顯紅暈。患者一般皮膚無明顯感覺,有的輕度瘙癢。皮疹分批發生,有時丘疹、水疱、結痂同時存在。
毛囊炎 vs 痤瘡
毛囊炎皮損初起為紅色毛囊性丘疹,數天内中央出現膿疱,周圍有紅暈,膿疱幹涸或破潰後形成黃痂,痂皮脫落後一般不留瘢痕。
痤瘡多可見到典型的黑頭粉刺、白頭粉刺及一些炎性丘疹等損害,一般使用抗菌素治療。
以上均是大家容易混淆的皮膚問題,如果大家分辨不了,一定要去求助專業的皮膚科醫生。我是皮膚科醫生劉剛@劉醫生說皮膚,關注我,了解更多皮膚相關的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