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腦子裡突然冒出“鈍感力”這一詞彙,這些年經常聽到,但是确實是沒有完全理解,隻是曉得大概的意思,處于可以意會,不能言傳的階段。
第一次聽到是#蔡永康#說到的,具體的事情我不是特别清楚了,後面是聽到#何炅#何老師說到,大概意思就是“你不要對于很多事情那麼敏感,不要那麼着急去做判斷,你鈍一點,慢一點,盡量在面對友誼、愛情、婚姻模糊一點,因為我們現在接受的信息太多了,而且繁雜,很重要的訊息不見得是直接渠道來的,很多時候我們會對一些信息天生的敏感,就是要做減法的人,如果你都很敏感的話,很有可能你會被誤導,因為你一清楚,你就變成苛刻了,變成計較,這很麻煩,真的是難得糊塗”。
我的QQ簽名從大學開始就是“半夢半醒是生活”,這樣說來有十來年了,不是沒有糾結和敏感的時候,自己還是比較灑脫,容易自洽,從而外人來看,你應該是過的蠻潇灑的,但是人總歸是人,七情六欲總有,所以這個時候“鈍感力”就非常重要了。
“鈍感力”一詞源于日
本作家渡邊淳一的發明。按照他的解釋。“鈍感力”可直譯為“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進,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渡邊淳一認為“鈍感力”不等于遲鈍,它強調的是對困遇的一種耐力,是厚着臉皮對抗外界的能力。它仍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态度。
鈍感力的五項鐵律
1.迅速忘卻不快之事。
2.認定目标,即使失敗仍要繼續挑戰。
3.坦然面對流言蜚語。
4.對嫉妒諷刺常懷感謝之心。
5.面對表揚,不得寸進尺,不得意忘形。
形成鈍感力的兩種支撐素質
“鈍感力”素質一:自我認知力
“鈍感力”之所以讓一個人在複雜的競争環境中勝出,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鈍感的背後是強烈的自我認知力,或者稱之為自信力。由于自我認知而形成的鈍感力是一種高度的智慧,可以讓我們在充滿壓力與挑戰的生涯中,在最失望、最困厄之時,依然能看到遠方搖曳着的希望之燈,鼓勵着我們不斷努力,不斷向前,最終抵達輝煌的終點。
“鈍感力”素質二:激勵力
職場生涯就像一場戰鬥,是一場不間斷的、讓人無喘息餘地的追逐。在一次次勝利中間夾雜着許多次失敗和拒絕,在喜悅、期待、得意與興奮之中往往夾雜着恐懼、拒絕和失望。不論身處什麼樣的境況,也不論遇到多少次挫折,但對于擁有鈍感力的人來說,他們始終相信:沒有失敗,隻有暫時停止成功。
終究而言,“鈍感力”真的能提高人的幸福感,且能更坦然的面對失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