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硬膜下血腫
術語
•硬腦膜内層和蛛網膜之間的急性出血
影像
•CT平掃作為初步篩選方法:
使用骨骼和軟組織算法
使用标準腦,窗寬(150HU)。
冠狀位、矢狀位重建有利于發現小的硬膜下血腫(subdural hematomas,SDH)。•腦實質外新月形高密度影積聚。
沿着大腦凸面彌漫性延伸。常沿着大腦鐮、小腦幕延伸。
•皮質靜脈和腦溝向内移位。
•可以穿過顱縫,但不能跨過硬腦膜附着點
主要鑒别診斷
•其他硬膜下液體積聚。
混合型SDH(慢性/亞急性SDH急性發作):等密度或低密度液體區内可見高密度病竈。
硬膜下水瘤:清亮腦脊液,無包膜包繞。
硬膜下滲出液:接近CSF密度/信号。
硬膜下積膿:周邊強化,FLAIR高信号,DWI彌散受限。
•急性硬膜外血腫(典型為雙凸透鏡形)
病理學
•常見:皮質橋靜脈撕裂。
•非外傷性(自發性)在老年人更為多見
臨床問題
•精神狀态和局竈性神經系統症狀可能迅速加重
診斷要點
•少量的急性SDH最好進行多平面重建,并加大寬窗,發現後及時告知臨床醫生。
亞急性硬膜下血腫
術語
•亞急性(3天至3周)血液聚積
在硬膜與蛛網膜之間
部分呈血凝塊狀态
肉芽組織(“膜”)包圍
影像
•腦實質凸面新月形的等-低密度聚集
在受累半球表面彌漫性分布
可跨越顱縫,但不跨過硬腦膜附着處
可能與病竈下皮質密度相同
尋找腦脊液向内移位的“點”
•MR
T1呈等至高信号
T2/FLAIR 均呈高信号(不抑制)
DWI可表現為雙層現象
增強掃描可以看到強化的“包膜”
•一般影像學推薦
初步篩查首選CT平掃;出現包膜/分隔則考慮行CT增強;MR對硬膜下血腫更敏感,可檢測外傷性腦損傷的其他病變。
主要鑒别診斷
•其他硬膜下積液:滲出、囊腫、積膿
•硬腦膜病,硬膜增厚(尋找其他低顱壓征象)
•慢性硬腦膜窦血栓形成
病理學
•皮質橋靜脈在穿越硬膜下間隙處受到外傷性牽拉/撕裂
•外傷可能很輕微,尤其在年長者
臨床問題
•可以在首次輕微外傷幾周後出現頭痛、癫痫發作、老年人步态異常
慢性硬膜下血腫
術語
•慢性硬膜下血腫(chronic SDH,cSDH)
•慢性(>3周至數月)硬膜下血液聚集
混合性慢性和急性出血較常見
影像
•新月形腦實質外的血液聚集
彌漫分布在受累半球表面
周圍有包膜
經常見分隔,有液平
複發性、混合性出血常見,在兒童患者應警惕非意外性外傷的可能
•影像推薦
CT平掃是首選篩查手段
寬窗設定為150~200 HU
MR可更好地顯示cSDH
主要鑒别診斷
•硬膜下水囊瘤
•硬膜下積液
•硬膜下積膿
病理學
•血性液體
•肉芽組織包裹:内含質脆毛細血管的“假包膜”
•5%為多房,充滿液體-血液密度平面
臨床問題
•治療
外科引流加包膜切除術
•年齡大及腦萎縮是創傷性SDH轉化為cSDH的主要因素
•不同類型的複發概率不同
分隔型SDH複發概率最高
術前積血越多,複發概率越大
術後殘留量>80ml複發概率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