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馬克思主義從書本走向走向人民群衆,為人民群衆所理解、掌握、運用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大衆化的過程。為給廣大馬克思主義理論愛好者提供交流學習的方便,本頭條号即日起推送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代表作品摘錄,對每篇著作進行簡要的概括,并摘取了精華語句。囿于篇幅限制,此處選取的引用頻率較高的語段。
因編者學識和精力有限,内容的選取和編排定有不當之處,如發現錯訛,請讀者朋友積極留言提出修改意見。
内容提要:
《英國狀況。十八世紀》是恩格斯寫于1843-1844年間的三篇有關英國狀況文章中的第二篇(其餘兩篇分别是《英國狀況。評托馬斯·卡萊爾的<過去和現在>》和《英國狀況。英國憲法》)。在這篇文章中,恩格斯從唯物主義、從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闡述了曆史前進趨勢,闡明了無産階級在工業革命中誕生所具有的世界曆史意義,論述了科學進步對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
經典摘錄:
1、英國的革命是社會革命,因此比任何其他一種革命都更廣泛,更有深遠影響。人類知識和人類生活關系中的任何領域,哪怕是最生僻的領域,無不對社會革命發生作用,同時也無不在這一革命的影響下發生某些變化。P87
2、百科全書思想是18世紀的特征;這種思想的根據是意識到以上所有這些科學都是互相聯系着的,可是這種思想還不能夠使各門科學彼此溝通,所以隻能夠把它們簡單地并列起來。P88
3、因此,18世紀沒有解決巨大的對立,即實體和主體、自然和精神、必然性和自由的對立,這種對立是曆史從一開始就具有的,而且這種對立的發展貫穿于整個曆史之中,但是,18世紀使對立的雙方在針鋒相對中得到充分發展,從而使消滅這種對立成為必不可免的事。由于對立的這種明顯的、極端的發展,結果産生了普遍的革命,這個革命散見于各個不同的民族,而且它在不久的将來的實現,同時就是迄今曆史上的對立得到解決。P89
4、隻要國家和教會還是實現人的本質的普遍規定性的唯一形式,就根本談不到社會的曆史。P93
5、抽象的内在性變成了抽象的外在性,即人的貶低和外在化,這一新原則造成的第一個後果,就是奴隸制以另一種形式即農奴制的形式重新出現;這種形式不像奴隸制那樣令人厭惡,卻因此而更虛僞和不合乎人性。廢除封建制度,實行政治改革,也就是說,表面上承認理性從而使非理性真正達到頂點,從表面上看這是消滅了農奴制,實際上隻是使它變得更不合乎人性和更普遍。P93-94
6、人已經不再是人的奴隸,而變成了物的奴隸;人的關系的颠倒完成了;現代生意經世界的奴役,即一種完善、發達而普遍的出賣,比封建時代的農奴制更不合乎人性、更無所不包;賣淫比初夜權更不道德、更殘暴。——基督教世界秩序再也不能向前發展了;它必然要在自身内部崩潰并讓位給合乎人性、合平理性的制度。P94-95
7、人類分解為一大堆孤立的、互相排斥的原子,這種情況本身就是一切同業公會利益、民族利益以及一切特殊利益的消滅,是人類走向自由的自主聯合以前必經的最後階段。P95
8、科學和哲學結合的結果就是唯物主義(牛頓的學說和洛克的學說同樣是唯物主義的前提)、啟蒙運動和法國的政治革命。科學和實踐結合的結果就是英國的社會革命。P97
9、利益霸占了新創造出來的各種工業力量并利用它們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由于私有制的作用,這些理應屬于全人類的力量便成為少數富有的資本家的壟斷物,成為他們奴役群衆的工具。P105
10、18世紀在英國所引起的最重要的結果就是:由于工業革命,産生了無産階級。P10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