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冰糖、紅糖、蜂蜜、饴糖都是我們熟悉的甜味食品,适量食糖可以提供能量,補充體力,保持精神,而且白糖、紅糖在烹饪中有不可替代作用,用好了糖不僅讓菜肴更美味而且更益健康。烹饪肉菜時加一些糖,可增加鮮味,肉更加香醇并有解膩作用,糖醋類菜肴還會産生類似水果的酸甜味,十分開胃可口。不過不同的糖有不同的作用,可别用錯了哦。
白糖、冰糖、紅糖都來源于甘蔗榨汁提取制成。紅糖是初榨出來的糖,紅糖提純得到白糖,白糖進一步提純結晶制取得到冰糖,所以同樣的量,冰糖的純度最高,而紅糖的含糖量最低,所以烹饪時可以考慮用紅糖代替白糖。
白 糖
白糖味甘、性平,潤肺生津,補中緩急。可用以肺燥咳嗽;津液不足,口幹渴;脾虛腹痛,或飲酒過度,胃氣不和。
《随息居飲食譜》記載:白糖可以“殺魚蟹腥,制豬肉毒,辟韭蒜臭,降濁怡神”。吃完螃蟹和魚等海鮮後不舒服,或者吃了蒜、韭菜等口中有異味,用開水泡一杯白糖水喝,便可以緩解。
白砂糖能抑制細菌的生長,名醫鄧鐵濤教授曾用白砂糖外敷法作藥治療潰瘍,他認為慢性潰瘍,局部辨證應為虛損之證,主要矛盾在于正氣衰敗,氣血虧虛,複生不能;砂糖的作用在于給潰瘍面有一個營養的環境,這符合中醫扶正祛邪的法則,故能生效。
冰 糖
冰糖味甘、性平,可以養陰生津,潤肺止咳,可用于肺燥、肺虛所緻的咳喘,口瘡、風火牙痛。白糖有清熱作用,比如我們夏天常吃的白糖涼拌西紅柿,可以清暑熱,不過冰糖清肺熱效果更好,所以炖湯品時首選冰糖,如冰糖蓮子銀耳羹、冰糖雪梨湯等。
紅 糖
紅糖味甘性溫,可暖胃緩肝,散寒活血,舒筋止痛。由于紅糖性溫,所以擅長散寒,配以生姜,則有和胃散寒之功效,所以風寒感冒,淋雨受寒時,來一杯生姜紅糖水,頗有效果。
材料:生姜10克,紅糖适量。
制法:将生姜洗淨切絲,放入保溫杯中,沸水沖服,加蓋浸泡5分鐘,加入紅糖溶化即可。趁熱頓服,服後蓋被出汗。
紅糖還有行瘀補血作用,因此部分地區有婦女産後喝紅糖水的習慣。
《丹溪心法》中記載:山楂30克加水适量煎煮30分鐘,去渣,加入紅糖,煮沸即可,稍溫飲用,可治療女子生理期痛經。
注意:适量食糖,糖尿病患者忌用。另外,紅糖性溫,所以熱性體質的人慎用,吃多了容易産生濕熱。
蜂 蜜
蜂蜜性平味甘,歸肺、脾、大腸經。《随息居飲食譜》記載蜜“生者涼,熟者平。以色白起沙,而作梨花香者為勝”。蜂蜜既善補中益氣,治脾胃虛弱,脘腹疼痛;又能潤肺止咳,治肺虛咳嗽、燥咳;還能潤腸、解毒,治腸燥便秘;外治瘡瘍不斂,水火燙傷。
現代研究表明,蜂蜜含有多種無機鹽和維生素、鐵、鈣、銅、錳、鉀等多種有機酸以及對人體健康有利的微量元素,果糖、葡萄糖、澱粉酶、氧化酶等,具有滋養潤燥、解毒護肝、安神益智、美白美顔的功效。
注意:蜂蜜甘潤滑膩,易助濕滞氣,令人中滿,故濕盛中滿,痰多咳嗽及大便稀溏者忌服。
饴 糖
饴糖即我們小時候經常吃的麥芽糖,它來源以米、大麥、粟、玉米等谷食類經發酵糖化制成的食品。饴糖味甘性溫,入脾、胃、肺經,善緩裡急,最止腹痛。可補中益氣,養血。
張仲景的名方“小建中湯”、大建中湯”、“當歸建中湯”、“黃芪建中湯”,都用到了饴糖,饴糖甘溫,質潤入脾,益脾氣并養脾陰,溫中焦而緩急止痛,适用于脾胃虛弱,裡急腹痛,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各種問題。中醫認為脾屬土,為中州,治中焦,生育榮衛,通行津液。一有不調,則榮衛失所育,津液失所行,必以此湯溫建中藏,所以取名建中湯。健脾者,必以甘為主,饴糖味甘溫,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所以饴糖在方中的作用不可小瞧,而且由于作用不同,方中的饴糖不可以用蜂蜜替代。
作者/林毅蓉:中藥師,三級公共營養師,中級工程師,就職于國有控股醫藥公司。
平台推薦最受歡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卵巢早衰,健脾益氣藥也有大功效,一定要知曉!
白發變黑發的小竅門,不要去染發了!
本平台為雲南省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官方今日頭條号,如您還未訂閱,請添加訂閱,免費獲取更多實用權威健康養生内容,或可關注“雲南中醫”微信号(yunnanzhongyi)。
溫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