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文三王傳》記載:“孝文皇帝四男:窦皇後生孝景帝、梁孝王武,諸姬生代孝王參、梁懷王揖”,我們後世一般認為,漢文帝一生共有四個兒子,其長子就是漢景帝劉啟。但是《史記外戚世家》記載:“代王王後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後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後所生四男更病死”,也就是說,漢文帝為代王之時曾經與王後生育了四個兒子,但漢文帝即位之後,這四個兒子相繼病逝了,如此一來,非嫡子劉啟才有了繼承皇位的機會。
但是,《史記·外戚世家》中的這段記載卻存在諸多疑點:
1、給劉恒生育四個兒子的王後是誰?她是不是窦皇後?
2、王後所生的四個兒子為何全部病逝?
3、這四個兒子的死亡時間為何均在漢文帝即位之後?
關于第一點,我們可以得到确切的答案,《史記·外戚世家》記載:“至代,代王獨幸窦姬,生女嫖,後生兩男。而代王王後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後卒”,很明顯,窦皇後并不是代王王後。那麼,後面兩個問題如何解答呢?這可能是一個比較曲折而疑點重重的故事。
一、功臣派平定諸呂以及迎立代王劉恒
公元前180年,執掌大漢江山長達十五年的呂太後去世,随後朱虛侯劉章、齊王劉襄等人率先發動了針對于呂氏的政變,陳平、周勃、灌嬰等人随即響應,在奪取長安城南軍與北軍軍權之後,平定諸呂的功臣派“悉捕諸呂男女,無少長皆斬之”,曾經在漢朝呼風喚雨的呂氏勢力自此幾乎被徹底鏟除。
随後,周勃、陳平等功臣認定“少帝及梁、淮陽、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于是“誅滅梁、淮陽、常山王及少帝于邸”,且不論梁王、淮陽王、常山王等人是不是漢惠帝的親生兒子,但《史記》有記載少帝劉弘的确是漢惠帝的子嗣,然而,在功臣派的授意下,這些兒童的身份全部都被否定,并且被剝奪了生命。功臣派認為“不如視諸王最賢者立之”,最終他們排出了在蕩平諸呂過程中立下大功,并且威信極高的齊王劉襄,而選定了從未參與鏟除諸呂,但是“仁孝寬厚”的代王劉恒。
二、漢初功臣派的強大勢力
功臣派擁立漢文帝的意圖很明顯——他們在扶植一個傀儡。從以下幾個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漢初功臣派的勢力之強大:
1、《史記·齊悼惠王世家》記載:“始大臣誅呂氏時,朱虛侯功尤大,許盡以趙地王朱虛侯,盡以梁地王東牟侯。”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平定諸呂後的漢朝皇室與春秋戰國時期的周王室非常相似——從“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轉變為“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朱虛侯、東牟侯在平定諸呂之時立下了大功,但是給他們論功行賞的不是漢朝皇帝,而是功臣派。
2、上文已經提到,平定諸呂之後,功臣派認定“少帝及梁、淮陽、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并将他們全部誅殺,注意,被害者中就包括了當時的皇帝——後少帝劉弘!這是顯然的弑君大罪,但是沒有任何人因此而受到懲罰。
3、齊王劉襄果敢剛毅并且立下了大功,實在是當時劉氏宗親中的一位帶頭人,但是功臣派以齊王之母性格不好為理由(齊王母家驷鈞,惡人也。即立齊王,則複為呂氏),輕松地将他在皇位候選人之中排出,随後擁立了低調,甚至被人認為是懦弱的代王劉恒。
三、呂雉建立的“劉呂聯盟”
清朝史學家趙翼在他的《廿二史劄記》中曾經提出了“呂武不當并稱”的觀點,并且指出“呂氏有女,不以他适,而必以配諸劉,正見後之欲使劉呂常相親”。根據《史記》的記載,劉氏宗親中娶呂氏的包括琅琊王劉澤(劉邦的堂弟,娶樊哙之女)、劉盈(皇後為呂雉的外孫女張嫣)、劉恢(劉邦之子)、劉友(劉邦之子)、劉章(劉邦之孫,娶呂祿之女)、後少帝劉弘(劉邦之孫,娶呂祿之女)。按照《高祖本紀》中對“高帝八男”的順序記載,比漢文帝年長的漢惠帝以及比他小的劉恢、劉友都娶了呂氏女,則漢文帝的王後極有可能也是呂氏。除此之外,漢文帝為代王之時所寵愛的慎夫人和尹姬都有記載,但是對他的王後卻沒有一丁點記載(甚至連姓氏都沒有留下)。所以,漢文帝為代王時的王後,很有可能就是呂氏之女。
四、漢文帝對功臣派的打壓而代王劉恒登基之後的作為,顯然是讓功臣派失望了,他用了三個步驟,輕松地将天下大權收歸己有,并且對功臣派進行了打壓:
1、奪取京城的兵權。太後呂雉執政時期以及駕崩之前都非常重視對兵權的掌握,她臨終下令“趙王呂祿為上将軍,軍北軍;呂王産居南軍”,但平定諸呂的過程中,周勃等人将南北兩軍收複。而代王劉恒剛剛從代國到達京城,便“夜拜宋昌為衛将軍,鎮撫南北軍。以張武為郎中令,行殿中”,牢牢控制住了京城的兵權。
2、穩定功臣派,扶植代國勢力
漢文帝登基之後宣布益封太尉(周)勃萬戶,賜金五千斤。丞相陳平、灌将軍嬰邑各三千戶,金二千斤。硃虛侯劉章、襄平侯通、東牟侯劉興居邑各二千戶,金千斤”,但與此同時,他開始扶植自己的力量,除了宋昌、張武等人被授予兵權并且封侯之外,他的舅舅薄昭也被封為轵侯,另有“諸從朕六人,官皆至九卿”。
3、打壓功臣派勢力
漢文帝對功臣派的打壓進行地很不順暢,他穩定當時的形勢之後便下诏“令列侯之國”,而這個诏書頒布一年多之後卻沒有任何人理會——功臣派自然清楚,他們之所以能夠在漢朝呼風喚雨,就是因為他們彼此之間形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網,這個網必須依賴于他們所有人共同維持。
漢文帝對此也很清楚,所以他專門找到了丞相周勃,他說:“前日遣列侯之國,或辭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為朕率列侯之國”并免去了他的丞相之位,在随後的步步緊逼之下,周勃終于“勉為其難”就國。
在這種情況下,漢文帝終于逐步掌握權力,成為名副其實的皇帝。但是,功臣派的勢力依然很大,以至于賈誼、晁錯等人頻繁上書請求繼續削弱功臣派以及強盛諸侯王的勢力。漢文帝精準地分析了當時的情況——此時最重要的是維護漢朝的穩定,避免再生事端,因為剛剛建立的漢朝經不起頻繁的折騰,所以他沒有聽從賈誼等人提出的過激政策,盡管他确實由衷地贊賞賈誼的建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
五、對漢文帝“王後所生四男更病死”的推測憑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逐步得出以下猜測或結論:
1、呂太後駕崩之後至漢文帝登基之前的這段時間,漢朝實際大權掌握在功臣派手中。
2、功臣派對呂氏非常忌憚,以至于連呂後所立的後少帝、呂後所撫養的漢惠帝的幾個幼子都不能放過。
3、正史中對漢文帝為代王時的王妃幾乎沒有記載,隻是說她曾經生育了四個兒子,而這四個兒子則在漢文帝登基之後不久依次病死。但嫔妃窦氏(即後來的窦皇後)在代國生育的兩個兒子(包含後來的漢景帝)卻沒有染病的記錄。
4、漢文帝登基之後,對功臣派展開了大規模的打壓,功臣周勃甚至“自畏恐誅,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見之”。
如此一來,我們似乎可以回答最初的那三個問題:
1、給代王劉恒生育四個兒子的王後不是後來的窦皇後,她有可能是呂氏。
2、王後所生的四個兒子全部“病死”是非正常死亡,很可能與功臣派清除諸呂“遺患”有關。
3、代王劉恒與呂氏并沒有發生過沖突的記載,他攜家屬入京之後随即登皇帝位,而此時功臣派對呂氏的清洗尚未結束,他的四個兒子很可能就是在這一段時間内發生的意外。所以,漢文帝穩定皇位之後不久,就開始打壓功臣派的勢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