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森甯
有“印度洋上的明珠”之稱的南亞島國斯裡蘭卡,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中。
2022年6月14日,斯裡蘭卡政府宣布因糧食短缺,公務員一周四天上班,周五種地。7月6日,斯裡蘭卡總理拉尼爾.維克勒馬辛哈向議會宣布“國家已經破産”,7月11日上午,總統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正式宣布辭職。
新冠疫情、财政赤字、通貨膨脹、債務危機,将斯裡蘭卡國内經濟一步步逼入絕境。但有關人士分析指出,斯裡蘭卡國家衰落的最重要原因,是2021年4月政府對化肥和農用化學品的禁令。該禁令實施後,全國糧食産量劇烈下滑,食品價格飙升,農民收入大幅下降,大量農民幹脆放棄了耕作土地。
看似利于環境、利于健康的有機農業,卻如同釜底抽薪一般,讓這個傳統農業國家生命之火驟然熄滅。
以“綠色”的名義
一直以來,農業是斯裡蘭卡經濟中最重要的部分,其貢獻了約18%的國内生産總值和30%的就業。水稻種植是大多數農村人口最重要的經濟活動,水稻也是其國内最主要的農業作物。國内主要農業作物還包括茶葉、椰子、橡膠、糖等。
轉向完全有機農業,是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Gotabaya Rajapaksa )在2019年參加斯裡蘭卡總統競選時的口号。當時,拉賈帕克薩的目标雄心勃勃:将斯裡蘭卡變為全球第一個擁有100%有機農業的國家。
在拉賈帕克薩當選總統幾個月後,新冠疫情開始波及全球。疫情給斯裡蘭卡國内另一支柱産業旅遊業以重創,但這并沒有阻止拉賈帕克薩在2021年4月22日全面禁止進口和使用合成肥料、殺蟲劑和除草劑。
對于實施這一政策的原因,拉賈帕克薩稱,限制和禁止進口化肥和農用化學品,将有助于控制國内因農業生産過度使用化學品而造成的人口醫療成本的上升。
根據美國農業部(UASD)2021年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在斯裡蘭卡的農業生産區,慢性腎髒病(CKD)非常普遍。斯裡蘭卡全國人口約2300萬,800萬勞動人口中,27%的比例從事農業生産和相關産業。盡管在農業生産區中,群體性慢性腎髒病病例增加的原因尚無定論,但一些觀點認為,過度和不當使用(或濫用)化學肥料和農用化學品,可能是慢性腎髒病的一個促成因素。
因此,拉賈帕克薩稱,斯裡蘭卡政府通過這項“繁榮與輝煌願景議程”,将淘汰在國内作物種植中的化肥和農用化學品,促進有機農業、有機肥料、有機食品消費以及有機食品和農産品的出口,改善斯裡蘭卡人民的健康。
另一方面,通過禁止化肥和農用化學品的進口,政府也試圖節省這一項日益昂貴的外彙開支。2020年,斯裡蘭卡政府進口了大約325000噸化肥,用以分發給稻農,費用達到2.59億美元,占該國進口總額的1.6%。
此外,作為農業政策的組成部分,斯裡蘭卡政府還實施着一項化肥補貼計劃,總額約占政府經常性支出的2%。2019年,化肥補貼計劃(針對水稻和其它作物)花費了政府約460億盧比(LKR)(2.53億美元),其中水稻生産中使用化肥全額補貼,化肥補貼還包括茶葉、蔬菜、椰子、橡膠、水果等其它作物。根據商品的不同,政府補貼50公斤裝化肥市場價格的48%至88%。化肥補貼無意中也為農民提供了過度施肥的動力。
為了讓農民接受這一恢宏政策,斯裡蘭卡政府承諾,将承擔國家農業生産從傳統農業生産轉變為完全有機生産的成本。拉賈帕克薩和農業部長馬欣達南達·阿魯特加馬格(Mahindananda Aluthgamage )向農民保證,即使産量較低,政府也将以高于保證價格水平的價格購買其的水稻作物。同時,他們向消費者保證,大米的零售價格将不受影響。
此外,政府還保證每年供應100萬噸有機肥料。
落空的有機肥料
然而,斯裡蘭卡政府的承諾并沒有完全兌現。
2021年10月,當瑪哈播種季到來之時,斯裡蘭卡全國各地的大多數農民不是在稻田裡播種,而是在街頭抗議,要求政府提供承諾的有機肥料。
斯裡蘭卡屬于熱帶季風氣候,一年中有兩個種植季節,即瑪哈季和雅拉季。瑪哈季發生在東北季風期間,從9月到次年3月;雅拉季則發生在5月至8月。
斯裡蘭卡全島農民聯合會(AIFF)秘書 Sarath在接受《星期日泰晤士報》采訪時,指責當局不了解農民的需求,他表示,政府不僅武斷和倉促地決定禁止進口化肥,而且沒有為瑪哈季提供足夠的有機肥料,這讓農民很失望。
“農民迫切需要的是氮肥以便開始耕種,但政府主要提供氯化鉀肥料或一種叫做Bandi pohora的有機肥料,而這種特殊類型的肥料隻是在收獲前幾周使用。”Sarath說。
他還表達了農民的主要擔憂:因為土地幾十年來一直大量使用化肥,停止施肥後,土壤中缺乏礦物質,作物産量會顯著下降。
在 Kaudulla省,當地農民協會領導人K Asoka Karunaratne稱,盡管當地農業部門正在向田地放水,但農民決定不耕種。“僅用水進行栽培有什麼用?隻有在适當的時間施用适當的肥料,作物才會茁壯成長。”他說。
基利諾奇省的Iranaimadu農民聯合會也舉行了抗議遊行,要求政府供應肥料。在基利諾奇區,該地區71,000英畝稻田中隻有40%開始了耕種。
Iranaimadu農民聯合會秘書Muththu Sivamohan稱,由于沒有有機和化學肥料,許多農民被迫推遲種植。大多數農民對在種植中如何使用有機肥料知之甚少。不僅如此,政府所提供的大部分有機肥料的質量很差,如果使用,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雜草生長,從而增加了農民的痛苦。
在斯裡蘭卡,農民對化肥的依賴極高。2021年7月,斯裡蘭卡的Verité Research研究公司對9個省1042名農民進行了電話調查,超過90%的受訪農民表示在日常農業生産中使用化肥, 85%的農民預計,如果他們不能使用化肥,他們的收成将大幅減少,平均預期減少47%。其中,對化肥依賴程度最高的是水稻(94%),其次是茶葉和橡膠(89%)
2021年,美國農業部的一份報告分析指出,斯裡蘭卡“缺乏有機肥生産能力,加上缺乏進口有機肥料代替化學肥料的正式計劃,增加了對糧食安全産生不利影響的可能性。”
據估計,斯裡蘭卡每年可以生産200-300萬噸有機堆肥,但需求大約是産量的三倍,僅僅是有機水稻種植,每年就需要400萬噸有機肥料。
美國農業部的這份報告分析還預測,在化肥農藥禁令實施的初期,稻田的産量不會立即降低,但由于斯裡蘭卡種植了大量肥料密集型的高産水稻品種,最終營養缺乏會蔓延,造成産量下降。此外,島上種植的大多數蔬菜和水果作物都是依賴化肥的雜交品種。随着向有機肥料的轉變,茶葉、橡膠和椰子産量預計都将下降,并導緻收入下降。
斯裡蘭卡國内的農業經濟學家也指出,立即地、非階段性地用有機肥料取代化肥,将導緻作物産量大幅下降。稻米産量的下降可能導緻收入33%的損失。同樣,茶葉作物的産量将下降 35%,可能導緻收入損失 840 億斯裡蘭卡盧比(4.25 億美元)。
預言很快照進現實。化肥禁令後的短短六個月内,斯裡蘭卡國内的大米産量下降了20%,價格飙升了50%。斯裡蘭卡不得不進口價值4.5億美元的大米。胡蘿蔔和西紅柿的價格也上漲了5倍。
據《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的一篇文章報道,斯裡拉卡政府向農民提供了2億美元的直接補償,并向遭受損失的稻農提供1.49億美元的價格補貼。但這很難彌補禁令造成的損害和痛苦,農民們普遍批評補貼嚴重不足。
有機農業本身有錯嗎?
《外交政策》雜志評論斯裡蘭卡政府的有機農業政策時稱,“奇幻思維、技術官僚的狂妄自大、意識形态上的妄想、完全的短視導緻了斯裡蘭卡的危機。這既包括該國的政治領導層,也包括可持續農業的倡導者:前者抓住有機農業的承諾,作為削減化肥補貼和進口的短視措施,後者則暗示,這樣的國家農業部門的轉變也可能會成功。”
在諸多壓力下,斯裡拉卡政府于2021年11月撤銷了化肥禁令,但那時,斯裡蘭卡三分之一的農業用地由于缺乏及時施肥而未被利用,國内糧食安全線已經完全崩潰。
斯裡蘭卡農業研究政策委員會主席Gamini Senanayake教授表示,政府應該分階段實施向有機肥料的轉變,至少應該延長至三年,而不是在一夜之間做出決定後突然将其強加給農民。
他說,農民很清楚化肥的有害影響,政府應該指導農民來為這種變化做好準備。
在上述Verité Research7月份的調查中,近三分之二的斯裡蘭卡農民表示,他們支持政府讓斯裡蘭卡進入有機農業的願景,但其中近80%的人認為這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此外,隻有20%的農民表示,他們儲備了有機肥料的足夠知識。農民們希望從政府得到有機肥料的建議和指示,有機肥料替代品的标準化供應,以及足夠多的轉型時間。
但這些,斯裡蘭卡政府都沒有做到。
有機農業本身有過錯嗎?“當我們在發達國家争論轉基因作物和殺蟲劑的問題時,争論的結果并不能決定我們是否會挨餓。限制和禁止農民使用某些技術可能會産生非常嚴重的影響。”美國科學與健康委員會(American council on science and health)的一篇評論文章說。
斯裡蘭卡農業經濟學家Eva-Marie Meemken和Matin Qaim稱,“這并不是說有機農業沒有任何裨益; 當然有,但它的使用必須更有針對性。”
“有機農業不是可持續農業一幅全球性的藍圖,但這并不意味着有機方法在特定情況下無效。在某些條件下,有機農業顯然對環境有利。”
農業專家們指出,從傳統農業成功過渡到有機農業的關鍵,是認識到有機農業是低産量的代名詞。平均而言,有機農業的産量比傳統農業低20%,有機肥料的短缺使會使得數據變得更糟。因此,從傳統農業到有機農業的轉變必須分階段進行,并在更長的時間内實施,以減輕糧食安全的壓力,并确保健康作物的産量。
“如果在沒有充分的基礎保障,并讓農民掌握足夠知識的情況下,匆忙實施有機農業,最重要的要确保糧食安全不會因其采用而受到不利影響,否則有機農業可能弊大于利。斯裡蘭卡危機是這方面的一個痛苦教訓,任何國家都不應再經曆這一教訓。”《外交政策》雜志評論說。
責任編輯:康逸梅
校對:丁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