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我和我的小農莊,一個行走于田間,與雞鴨鵝豬羊為伍的三農愛好者,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母雞抱窩的事,分享一下超簡單的母雞醒抱的實際做法。
清時過後,天氣逐步轉暖,春暖花開之時,鳥類又開始進入了繁殖的季節。
每逢這個季節,讓小農莊頭疼的事情就來了,小農莊的散養的部分土雞母雞們也像鳥兒一樣開始“怠工”停産抱起了窩。
母雞為什麼會抱窩呢?抱窩後有沒有簡單有效的方法讓母雞快速醒抱繼續投入“生産”呢?
小農莊就從這幾個話題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體會和實際的做法。
母雞為什麼會抱窩,道理很簡單,因為母雞盡管已經被人類馴化成了家禽,但它依然是鳥類,還保留着季節性抱窩的行為習性。
母雞的這種行為習性因環境、品種遺傳因素的不同在抱窩方面也表現出較大的差異性,在抱窩性方面散養的土雞的抱性較強。
(一)哪些環境因素容易引發母雞的抱窩性呢?
母雞抱窩受環境因素的影響是最大的,環境影響的主要因素有光照、溫度、撿蛋的頻率等很多方面。
(二)品種遺傳因素的影響
每個品種的雞都會有部分雞或多或少的表現出一定的抱窩性,這是母雞的一種遺傳因素,從實際的情況看,散養土雞的抱窩性要強于品種蛋雞的抱窩性,這種現象除了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外,和雞的品種也有極大的關系。這是因為在蛋雞的選育方面,科研人員們經過反複的選育提純,将産蛋雞群中的的抱性弱産蛋性能強的雞留作種用繁殖的結果。而散養土雞本身産蛋量少,産蛋性能差,從投入與産出成本效益比出發,在這方面的研究與對高産蛋雞的研究相比,就弱化了許多,久而久之形成了蛋雞的産蛋性能越來越高,表現的抱窩性也越來越弱,而土雞則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保留着産蛋量少,抱窩性能強的特點。
在小農莊很小的時候,家裡就開始孵化土雞,孵化出來的雞苗,難免會有賣不掉的,賣不掉的怎麼辦呢?隻有自己養着了,因為從小就養雞接觸雞的緣故,所以對各種母雞的醒抱方式基本都嘗試過,下面就和大家聊一聊小農莊經曆過的土雞的醒抱方法。
誘發雞的抱窩性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環境,那麼一旦改變了散養土雞的抱窩環境,通過5~7天的時間,雞也就徹底醒抱了。無論是捆腿法、水牢法、紮旗法在小農莊看來都是改變抱窩母雞環境的方法,而喂藥法則是一種藥物激素的處理方法,是最不可取的一種方法。
那麼,捆腿法、水牢法、紮旗法管用嗎?有效果嗎?
肯定是管用的,有效果的,對于農戶養的一隻兩隻,甚至是十來八隻雞來說還可以對付,但對于上些規模的散養土雞的養殖戶來說,這些方法顯然是不可取的,因為雞多了,工作量也就大了起來,而且這三種方法對母雞産生的應激還是比較大的,對于恢複其産蛋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所以呢,使母雞醒抱還是需要從其行為習性上着手解決,小農莊在實踐中發現,将抱窩的母雞關在籠子裡,放在光線較強的地方,供上水料,一般5~7天也就醒抱了。這種方法簡單易行,操作簡便,而且不會造成雞的損傷和應激。
對抱窩後的母雞采取有針對性的,行之有效的醒抱措施是一種補救的後置措施,那麼有沒有通過改變母雞抱窩的環境達到讓母雞少抱窩的前置措施呢?肯定是有的。
結束語:解決母雞醒抱的問題,還是需要從母雞的行為習性和生理習性,觀察和分析産生的原因,然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母雞醒抱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受環境因素的影響,那麼達到母雞醒抱的目的就要從環境上着手,盡量采取前置的降低母雞抱窩環境因素影響的辦法,在這種方式下讓母雞失去抱窩的條件,這樣才能更有效的解決母雞醒抱的問題,而非當母雞抱窩時再采取後置補救的醒抱措施。所以小農莊還是那句話,做好養殖,還是先從了解你所養殖的動物的行為習性和生理習性開始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