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記者走進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獨山縣鄢家山安置區,一棟棟漂亮的7層樓房整齊排列,令人眼前一亮。皮具廠裡,“哒哒哒”作響的縫紉機前,“寶媽”們巧手縫制銷往海外的箱包;菌棚中,群衆正忙着采摘秀珍菇,菌香飄滿社區,眼之所見,是社區蓬勃發展的産業,感受到的,是搬遷群衆安居樂業的喜悅。
該社區搶抓東西部協作機遇,用好用足用活平台、政策、資源優勢,推動搬遷社區産業蓬勃發展,群衆實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緻富發展目标,“産業 東西部協作”的發展樣闆正在形成。
協作資金注“活水”
“感謝廣州的幫扶,讓我們這些寶媽帶娃的同時能有增收。”在社區的鈞裕皮具廠裡,吳陽韋一邊忙碌,一邊開心地說起現在的這份工作。
吳陽韋所在的皮具廠,由廣州市黃埔區投入633萬元幫扶資金建設,招引廣州企業從事箱包生産,目前吸納170餘名安置區婦女和周邊群衆務工。
近幾年來,廣州對該社區産業發展的幫扶,從未間斷。
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152.27萬,建設單體10.5平方米就業車間50個,解決建檔立卡脫貧戶33戶約50人就業;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1600萬,建設單體288平方米的智能化食用菌生産廠房24間,年産高品質食用菌2200噸;2021年,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853萬元,建設農産品加工車間與海花草加工車間……2018年群衆集中搬遷入住以來,在廣幫資金持續注入下,社區産業從無到有,産業結構從單一到多元,群衆增收方式、增收渠道逐步多樣化。
“飛地”模式興産業
引得資金“活水”,如何合理布局?獨山立足搬遷群衆利益最大化,資源利用最優化,将社區産業布局納入全縣産業發展大格局,創新發展模式,在補鍊、強鍊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好鋼用在刀刃上。
記者了解到,鈞裕皮具企業入駐後,社區創新探索“經營主體 就業幫扶車間 農戶”發展模式,采取“保底分紅 效益分紅”的方式進行利益聯接。2020年11月企業入駐至今迅速壯大,2021年年産值800餘萬元,2022年預計年産值2000萬元。
2021年以來,社區創新“飛地”模式,突破地域發展瓶頸,主動盤活征而未用的土地、低效廠房等閑置資産,利用廣幫資金與麻萬鎮共建産業園,先後建成豇豆種植基地100畝,農産品深加工廠1個、海花草加工廠一個,積極融入獨山蔬菜種植、特色農産品加工等主導産業發展。
“在所有的投資項目中,廠房歸屬社區,引進龍頭企業确保産業健康發展,通過‘經營主體 就業幫扶車間 農戶’組織形式,采取‘保底分紅 效益分紅’的利益聯接方式,推動多方共建、多方受益。”鄢家山社區黨委書記、主任趙遠盛說,2021年,鄢家山社區集體經濟總收入137.53萬元,其中80%用于搬遷群衆分紅100.39萬元,20%壯大社區集體經濟積累37.14萬元。
多措并舉穩增收
社區持續推動産業發展的同時,在勞務協作上持續用力,在就業服務上精準發力,多措并舉拓寬群衆增收路子。
成立社區就業創業服務中心,建立“社區住戶信息采集”機制,推動就業服務精細化管理。先後開辦挖掘機、中式面點、手工刺繡等多種适合社區群衆需求的技能培訓20餘期,培訓群衆1000餘名;每年舉辦東西部協作專場招聘會4場以上、開展東西部勞務協作培訓8期以上;2021年推薦400餘名社區群衆到社鈞裕皮具加工廠、菌菇生産廠、惠民超市等企業務工。
社區還通過房租補貼、創業補貼、小微信貸等方式助力社區居民創業,目前,已扶持電商服務站、早餐店、糧油店等27家商鋪。2020年,在鄢家山自主經營電商服務站的90後搬遷戶鄒元江獲“全國‘十三五’勵志易地搬遷群衆”。
同時,依托鄢家山社區得天獨厚的區位和交通優勢,整合獨山經開區内标準電機廠、博裕電子等企業資源優勢,拓寬群衆就近就業渠道。截至目前,鄢家山社區搬遷勞動力已實現一戶一人以上就業。2021年,鄢家山社區居民委員會于獲“貴州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莫宇
編輯 陳慶 郭睆秋
二審 梁曉琳 施昱淩
三審 張發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