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光炫灼目的太陽,中國人似乎更加對月亮情有獨鐘。
月亮的皎潔柔和、神秘清幽,讓古往今來的人們浮想聯翩。傾訴相思之苦,寄托離别之情,增添歡聚之趣……
月光如水,靜靜的,見證了花前月下的纏綿,見證了阖家團圓的溫馨,見證了獨行路人的孤單,見證了遠征将士的剛毅……
據說,就連狼,也會在月圓之夜,望月而鳴。
李白先生
古往今來,和月亮有關的詩詞名句,數不勝數。
李白先生當然更不會例外,提到月亮的詩句,恐怕沒有上百也有幾十首了。
這裡就不再一一列舉,隻說一說其中讓我發呆最久的一首,具體的說是其中的兩句:
《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作者】李白 【朝代】唐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随。
皎如飛鏡臨丹阙,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甯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複春,嫦娥孤栖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整首詩字面意思很好懂,但是第一次讀到這首詩,其中兩句讓我困惑不已: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之後好長時間,老會想起這兩句話。然而琢磨發呆了一陣子,終究也不了了之,隻留下了一串問題。
“今人不見古時月”,李白先生似乎認為“今時月”和“古時月”不是一碼事,已經有所不同了。他是認為“月”也像人一樣在生長變化嗎?
可後面又說“共看明月皆如此”,他似乎又認為,雖然人世變遷,可“月”沒什麼變化。還是說“月”變化的太慢了?
“古人今人若流水”,人終究會死,人死之後,去哪兒了呢?會怎麼樣呢?
“月”會一直都有嗎?還是會像人一樣,有一天也會死?
萬物有時
宇宙有沒有壽命呢?根據科學家們的各種猜想假說,宇宙也是有壽命的。但是太過于遙遠,說法也多半不靠譜,暫且不去管它。
跟我們關系最密切的恒星——太陽,也是有壽命的。因為可以觀測到其他恒星的演變,關于太陽的說法就要靠譜的多。
按科學家們主流的說法,太陽的年齡有45.7億年,正處于最穩定的“主序星”階段的中期,可以說正值壯年。
65億年後,當太陽的主序星階段結束時,會進入持續數億年的“紅巨星”階段,步入老年期。此時太陽的亮度會達到如今的2000倍,外層部分會不斷放出氣體,最終太陽的質量會減至原來的60%。
之後,太陽逐漸失去光芒,不斷收縮,冷卻成緻密的“白矮星”。如果此時白矮星的内核主要為碳元素,那麼碳元素不斷壓縮結晶,最後内核會形成一個直徑數千公裡的大鑽石。
再經過數百億年,白矮星會徹底冷卻為一顆“黑矮星”,由于現在的宇宙還太年輕 ,大約137億歲,所以宇宙還從沒形成過黑矮星,即使有,人類也不太可能觀察得到。
黑矮星非常穩定,可能會一直存在下去,直到宇宙消散。
重在過程
宇宙萬物都要經曆生老病死,從長遠看,一切都會消亡。會不會進入别的狀态,或者,會不會重新凝聚,重新開始,那就不是人所能知道的了。
然而,生的過程,即使是春生秋滅的小蟲子,也仍然要每天忙忙碌碌,尋找食物,尋找配偶,繁衍後代。
人當然也不例外,雖然人的生命隻有短短幾十年,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終究會死。但在生的每一天,一睜開眼睛,吃喝拉撒睡,一樣都少不了。更不用說,家庭、社會、工作、事業、理想、現實……
每一樣都夠費心的,但是,想想月亮,每時每刻都在不停運轉,為了能在黑夜給人一點溫暖慰藉。
想想太陽,不光要運轉,還要不停燃燒自己,散播出能量,老了以後光冷卻下來就得幾百億年。太陽要是罷工,人類立馬歇菜。
人生世事,隻能看淡,不能看空。
生命,重在過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