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葡萄白粉病的管理方法

葡萄白粉病的管理方法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9-02 08:12:37

一、葡萄白粉病的危害

葡萄白粉病是由葡萄白粉病菌[Erysiphe necator(Schw.)Burr.]引起的一種世界性真菌病害,已遍布于世界各葡萄主要栽培區,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如吉林、遼甯、河北、河南、山東、山西、新疆、甘肅、四川、雲南、貴州、江蘇、安徽、中國台灣等地都有發生,但總體上雨水比較多的地區發病輕、發生程度比較低、為害損失比較小,新疆、甘肅、甯夏、河北北部等幹旱區發生普遍、發生程度比較重、為害損失比較大,一般會造成果粒酸度高、不能成熟,造成果實品質的下降,喪失食用價值和加工價值;枝條不能成熟、運輸和傳導機能下降、生長量和生物量減少,花芽分化、營養儲藏、枝條不能越冬等受到影響。葡萄遭受葡萄白粉病危害,流行年份可造成減産60%左右,發病嚴重的果園減産80%以上。

葡萄白粉病的管理方法(葡萄白粉病綜合防控技術)1

二、症狀

葡萄白粉病菌可以侵染葉片、果實、枝蔓等所有綠色部分,但幼嫩組織較易感病,通常春季的幼芽和幼葉是最先的受害組織。

葉片:發病初期在葉片表面形成不明顯的病斑,随着時間的推移,病斑上面覆蓋有灰白色的粉狀物,嚴重時整個葉片都覆蓋有灰白色的粉狀物,緻使葉片卷縮、枯萎,而後脫落。

穗軸、果梗和枝條:發病部位出現不規則的褐色或黑褐色病斑,羽紋狀向外延伸,表面覆蓋白色粉狀物。有時,病斑變為暗褐色(因形成很多黑色閉囊殼)。受害後,穗軸、果梗變脆,枝條不能老熟。

花序:通常花不受侵害,但在受精前受害可導緻座果失敗。花穗在花前和花後感染白粉病,開始顔色變黃,而後花序梗發脆,容易折斷,除引起坐果不良外,還會影響果實的品質。

果粒:在果實表面會分布一層稀薄的的灰白色粉狀黴層,擦去白色粉狀物,在果實的皮層上有褐色或紫褐色的網狀花紋。果粒尚未充分長大前就被感染,則表皮細胞死亡,表皮組織生長停止,表面生有白色粉狀物,随着果肉擴大,果粒受到内部壓力而裂開,最後變幹或受雜菌感染而腐爛。

葡萄白粉病的管理方法(葡萄白粉病綜合防控技術)2

圖1葡萄白粉病症狀

葡萄白粉病的管理方法(葡萄白粉病綜合防控技術)3

圖1葡萄白粉病症狀

三、發病規律

1、發病條件

葡萄白粉病主要以菌絲體或閉囊殼主要越冬,是次年春季的初侵染源。白粉病的發生和流行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菌源基數、品種,地勢,環境因素等,其中環境因素與白粉菌萌發生長密切相關。

(1)溫度 白粉菌的生長和發育要求較高的溫度,菌絲生長的最适溫度為25~30℃,分生孢子形成的最适溫度為28~30℃。孢子萌發的最适溫度為25~28℃,溫度為23~30℃的條件下,病菌從侵入到産生分生孢子需要5~6d,而在7℃條件下需要32d。因此,一般幹旱的夏季或悶熱多雲的天氣,氣溫在25~35℃時,病害發展最快。

(2)雨水和濕度 葡萄白粉病菌分生孢子的萌發需要一定的空氣濕度,但同時也是一種較為耐幹旱的病原真菌。水的存在對白粉病發生不利,會造成分生孢子吸水破裂,不能萌發;多雨的條件下不利于分生孢子的萌發和菌絲生長,因為降雨會沖刷葉片上的分生孢子,并且孢子也會因吸水膨脹而破裂,從而抑制或減弱病流行。

(3)光照 寡光照(低光照)、散光,對白粉病發生有利;強光照對白粉病發生不利。

2、白粉病的流行規律

越冬菌源是白粉病流行的基礎條件。病菌數量,決定是否能夠流行。水和濕度是白粉病流行的限制因素。沒有水,是白粉病流行的條件。所以,設施栽培的葡萄(避雨栽培、溫室、大硼葡萄),最有利于白粉病的發生和流行;生長季節幹旱的葡萄種植區,有利于白粉病的發生和流行;對于雨水中等的葡萄種植區,遇到幹旱年份,白粉病的發生和流行機率就大;生長季節雨水多的地區,白粉病不宜發生和流行。

四、防治技術

(一)抗病品種的開發和利用

20世紀70年代,美國植病專家納爾遜研究認為,全世界因抗病品種的利用所得的收益達幾十億美元,在農作物病害中有80%以上是靠抗病育種或主要靠抗病品種來解決的,因此,培育并種植抗病品種是防治葡萄白粉病最經濟、有效的措施,也是最根本的方法。

從生産實際來看,歐洲葡萄的絕大多數品種不抗白粉病,而美洲葡萄雖較抗病。但由于美洲葡萄品質較低劣,栽培面積在不斷減少。因此,從事葡萄育種的專家們利用葡萄其他近緣野生種,将其抗病基因引入栽培品種,以達到抗病的目的。如Kozma和Korbuly等以山葡萄為抗性親本,成功地選育出優良的抗白粉病葡萄品種,但這種途徑常使中間雜種的品質遠不如歐亞種。日本學者山本等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将水稻的幾丁酶基因(RCC2)導入葡萄,育成了抗白粉病的葡萄。圓葉葡萄對幾乎所有的主要葡萄病害都具有高度的抗性或免疫能力,是理想的抗病親本。中國是世界葡萄起源的中心之一,存在大量的抗病資源,合理利用這些資源對于葡萄白粉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二)農業防治

搞好田間衛生,清除病組織(枝條、葉片、病果粒、卷須、果梗和穗軸)并帶出田間,集中處理(如高溫發酵堆肥、高溫處理等),以減少越冬病原菌的數量,這是防治白粉病的基礎。同時,防治白粉病應十分注意栽培條件的管理,如合理控制和調節負載量、平衡施肥、科學灌水,對植株生長旺盛、通風透光差、小氣候和土壤濕度大的地塊要大防治力度,在噴藥防治的同時,對重病地塊和葡萄要控制澆水,以降低葡萄園内的濕度,對控制病情發展可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

(三)生物防治

據報道天敵對白粉菌在自然系統中的存活具有重要影響,目前報道的生防菌有AQ10、芽孢杆菌、食線蟲真菌Orthotydeus lambi,農抗120(120A 和 120BF)、武夷菌素等,可有效防治葡萄白粉病。

(四)化學防治

使用化學農藥防控白粉病發生和流行,是不可缺少的措施,尤其是在易發病地區或種植易感病品種的葡萄園。

化學防治的最佳時期是發病初期或者預防階段,應特别抓好以下幾個關鍵時期:發芽前和發芽後;開花前、落花後至套袋前;果實生長的中後期,特别是幼果轉色期前後。發芽前和發芽後、開花前和落花後至套袋前,在白粉病的發生區這兩個時期一般結合其他病蟲害的防控,都需要使用藥劑;果實生長的中後期,一般是嚴格監測白粉病的發生情況,一旦發現為害,适時采取措施。

目前防治葡萄白粉病的優秀藥劑包括以下幾種:

石硫合劑,也是防治葡萄白粉病的基礎藥劑,但是,硫的殺菌效果與其狀态、類型和環境因素有關。其中溫度是主要因素,硫磺作用的适宜溫度是25~30℃,低于18℃不起殺菌作用,而超過30℃則易産生藥害藥害增大。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β-methoxyacrylates)殺菌劑:具有鏟除、保護和系統治療的作用,能夠抑制白粉菌分生孢子的萌發及附着孢、孢子梗的形成和孢子産生,同時還對閉囊殼的形成和子囊孢子的産生有作用,它的作用方式不同于現有的有機類殺菌劑,與其他殺菌劑無交互抗性。代表性藥劑如25%嘧菌酯懸浮劑、50%醚菌酯水分散粒劑及唑菌胺酯,通過抑制細胞色素間的電子傳遞,從而抑制線粒體的呼吸,緻使病菌孢子萌發和菌絲生長受阻,最終導緻細胞死亡。

葡萄園常用防控白粉病的藥劑,比如石硫合劑(萌芽前3~5波美度,生長期在低于30℃時0.3波美度);50%福美雙·嘧菌酯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2%農抗120使用150倍液、1%武夷菌素水劑200~300倍液、1.8%辛菌胺醋酸鹽水劑600倍液、37%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彙優)3000~5000倍、12.5%腈菌唑乳油(易蜜粉)20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25%嘧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12.5%烯唑醇乳油3000倍液、80%戊唑醇乳油6000~10000倍液等。其他有效藥劑還有:硫磺膠懸劑和水分散粒劑、氟矽唑、芽孢杆菌制劑、大黃素甲醚、乙嘧酚磺酸酯、丁香菌酯、四氟醚唑、腈菌唑、武夷菌素等。使用時需注意劑量,并且不同藥劑之間需輪換使用,使用效果品種間有差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