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腎病綜合征能吃含鉀高的食物

腎病綜合征能吃含鉀高的食物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9 12:23:16

#腎病 高鉀水果# #健康2021#

近日,一則新聞報道引起了我們的重視,這則新聞是這樣的:44歲的蔣先生在吃了5個橘子之後突然暈倒,被救護車送到醫院後發現有嚴重的急性腎功能損害,腎肌酐達到1700umol/L!血鉀達到7.2mmol/L!這已超過正常的肌酐水平的10倍以上,超過正常的血鉀水平上限(5.5mmol/L)。這說明了什麼?在臨床上正常人的血肌酐水平為44-133umol/L,一個尿毒症期的病人,血肌酐通常大于707umol/L。而這位蔣先生的急性腎損傷引起的肌酐損傷水平已經遠超過一個尿毒症期的患者,更重要是血鉀水平嚴重超标,可引起心髒驟停!如果沒及時被發現和處理,這種損傷造成的後果非常嚴重!

腎病綜合征能吃含鉀高的食物(水果也會造成腎損傷)1

為什麼5個橘子就會造成腎損傷?

也許很多人就會問:為什麼吃幾個橘子就出現腎功能損害了?有那麼誇張嗎?那橘子我還能不能吃了?這是吓唬人的吧?

腎病綜合征能吃含鉀高的食物(水果也會造成腎損傷)2

其實這是一個特殊例子,特殊性在于蔣先生一直有高血壓病史,但沒有及時就診和規律服藥,結果拖着拖着就拖成了尿毒症。尿毒症的患者自身因為腎功能衰竭,所以排鉀能力弱。我們體内的正常血鉀水平應該維持在3.5到5.5mmol/L的正常範圍值,一旦超過5.5mmol/L就會引起高鉀血症,增加心髒驟停的風險,而橘子正好是富含大量鉀的水果。所以蔣先生進食了5個橘子後,血鉀在體内蓄積不能正常排出,誘發了心髒驟停和加重腎功能損害。

腎病綜合征能吃含鉀高的食物(水果也會造成腎損傷)3

這則新聞看起來是橘子惹的禍,但後背的真實原因卻是患者自身對健康的重視程度不夠而引起的,首先是對高血壓的不重視引起腎功能損害,從而發展成尿毒症期,最後因為腎功能衰竭排鉀下降,因此一個橘子就能引起一系列的蝴蝶效應。因此橘子表示并不背這個鍋。

這則新聞對我們的啟示有哪些呢?

我給你歸納一下,有這麼三點:

1.重視自身高血壓的預防和控制。平時飲食應該控制鈉鹽的攝入,簡單來說就是少吃鹽,研究發現高血壓和鈉鹽的攝入過多有直接而重要的關系。一些攝入鈉鹽過多的地區人群,如一些沿海城市往往是高血壓的好發地區。少吃鹽,少吃腌制品,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的第一道防線。

腎病綜合征能吃含鉀高的食物(水果也會造成腎損傷)4

2.對于高血壓應該嚴格按要求服藥。很多高血壓患者喜歡就吃藥,不喜歡就不吃藥,服藥的依從性很差,尤其是對于農村或偏遠地區這種現象較為明顯。研究證明,高血壓患者未能嚴格控制血壓,那麼以下這些疾病将高發:腎功能損害、腦出血、冠心病、心肌梗死、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等。因此嚴格要求自己,按要求平穩血壓是第二道防線。

腎病綜合征能吃含鉀高的食物(水果也會造成腎損傷)5

3.腎功能損害患者,應特别注意飲食方面對自身的影響。從上文中我們知道橘子是富含鉀對食物,有嚴重功能腎功能損害的人應該少吃或不吃,其實很多時候患者并不知道哪些食物是富含鉀等食物,因此在自身有腎功能損害的情況下,食入一些富含鉀的食物,就會不知不覺中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了嚴重的損害。因此,注意飲食方面對自身的影響,是第三道防線。

腎病綜合征能吃含鉀高的食物(水果也會造成腎損傷)6

除了橘子,還有哪些食物是“高鉀食物”?

那還有哪些食物富含鉀呢?我給你總結了一下,常見的水果、蔬菜和日常食品中,大概有這些食物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以下按照含鉀量從高到低排序

一、水果類:鳄梨、黑棗、椰子、大棗、柿餅、菠蘿蜜、香蕉、三湖紅桔、山楂、櫻桃、石榴、瑪瑙石榴、無花果、檸檬、哈密瓜等。

二、幹果類:桂圓、葡萄幹、杏幹等。

要注意的是水果類和幹果類中,桂圓、葡萄幹和鳄梨的含量是最高的,其中又以桂圓(幹)含量最高,是其他品種含量的差不多兩倍。

腎病綜合征能吃含鉀高的食物(水果也會造成腎損傷)7

三、蔬菜類:高含量蔬菜有竹筍、苋菜、菠菜、苦瓜等。中含量蔬菜有:韭菜、空心菜、蓮藕、蒜苗、豌豆苗、茼蒿、莴筍、油菜、豆角等。

四、食品類:食品中主要注意這幾種高含量的食物,分别是:幹蘑菇、香菇、白木耳、黃豆、黑豆、鱿魚幹等。

#健康2021#

最後為你小結一下

一、看似橘子惹的禍,其實是自身對健康不重視引起的後果。

二、腎功能損害者,應該嚴格控制血壓,減少鈉鹽攝入。

三、腎功能損害患者,應該注意富含鉀食物對身體造成的影響。

最後留個小問題:除了高血壓因素外,您所知道的生活中還有哪些行為會造成腎功能損害?


更多健康科普訊息,請關注@杏林锺聲

每天分享一點健康小知識,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