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食管癌治療難度

食管癌治療難度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9-17 01:25:23

食管癌治療難度(食管癌術後5年生存率63)1

今天,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傳出消息,該院胸外科食管癌手術患者術後5年生存率高達63%,其中無淋巴結轉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達73%,遠高于國内外前沿水平。

該院胸外科優化食管癌診療技術,确保食管癌的手術安全性,顯著提升了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質量和長期生存,推出食管癌治療“上海方案”。

國内首次闡明早期食管鱗癌淋巴結轉移規律

我國食管癌病例數約占全球50%,病理特征呈獨特特性,90%的食管癌為鱗癌,且50%以上的食管癌患者在發現時已出現淋巴結轉移,涉及多區域部位。

有數據顯示,同樣是五年生存率,無淋巴結轉移的食管癌手術患者要比有淋巴結轉移的高10%以上。基于此,判斷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結轉移是影響食管癌療效的關鍵因素。

通過對國内外最大樣本量的中國人群食管鱗癌的數據研究,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多學科綜合診治團隊首席專家、胸外科主任陳海泉教授團隊發現,食管癌不同區域淋巴結轉移的發生率有顯著差異。

該項研究納入1361例食管鱗癌患者,分析數據顯示,38%的食管鱗癌患者的淋巴結轉移集中于胸腔,29%的食管鱗癌患者淋巴結轉移集中于腹腔;與既往認識不同,上縱隔範圍内淋巴結也是食管鱗癌淋巴結轉移的“高發地”,超過18%的患者發生該區域的淋巴結轉移。

“在既往食管癌手術中,淋巴結清掃範圍單純依賴于術中病理,而忽略了食管癌淋巴結轉移的特性,進而存在隐患遺漏的可能,增加術後複發風險。”陳海泉認為,“本項研究首次以詳實的數據闡明食管外科手術需要進行‘包含上縱隔範圍在内的徹底兩野淋巴結清掃’,也為食管癌手術的規範開展提供了‘上海标準’。”

食管癌治療難度(食管癌術後5年生存率63)2

“右胸入路”手術效果更佳,5年生存率提高10%以上

手術切除是根治食管癌的主要方法。而在食管癌手術中,在胸壁建立“通道”是接近深藏胸腔的食管的首個步驟。

傳統食管癌手術中,于患者左胸建立“通道”的 “左胸入路”術式因僅需一個切口且操作相對便捷,而被開展普遍。缺點是,該術式容易造成胸腔上縱隔淋巴結清掃範圍不足,給患者後續複發、轉移埋下“禍根”。

相比之下,“右胸入路”術式通常需要在右胸和上腹部開兩個手術切口,清掃範圍更大,但不少醫生有“切口多,手術風險大”的顧慮。

兩種手術各有優勢,究竟哪項術式更好?

2010年,陳海泉團隊開展了一項納入300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研究。通過對随機入組的150例“右胸入路”手術患者和150例“左胸入路”手術長期追蹤随訪。數據顯示,右胸組3年的總生存率和5年的總生存率分别為74%、63%,而左胸組分别為60%和53%,相差達10%以上。

該項研究也給了食管癌領域長期以來争議的問題一個明确答案:右胸入路術式是治療胸内中下段食管癌的最佳術式。

基于該項研究,陳海泉教授團隊乘勝追擊,争取為範圍輻射更大的頸胸腹三野淋巴結清掃獲得更高的生存率。

在2013年3月至2016年11月,共計入組400例患者中,團隊初步結果證實頸部淋巴結轉移率為21.5%。和徹底的胸腹兩野淋巴結清掃相比,并沒有增加手術風險,但也沒有明顯改善患者的生存。這一研究結果也為食管癌患者避免手術創傷提供了有力依據,也證明了胸腹兩野範圍淋巴結清掃是食管癌患者“最合理”的淋巴結清掃範圍。

明确食管手術吻合“最短路徑”,降低并發症風險

食管手術是目前創傷最大、風險最高的外科手術之一。在食管癌切除後,需将食管殘端“接起來”(即吻合重建),但由于食管本身構造和處于胸腔的特殊位置,導緻手術難度極大;此外,術後并發症“食管瘘”的風險更是讓諸多食管癌患者聞之色變。

能否縮短食管吻合的路徑,來降低食管癌手術過程中可能産生的風險?

陳海泉團隊通過比較60例食管癌患者的吻合方式差異,發現胸骨後吻合重建方式是目前最短的路徑。

以腫瘤醫院食管癌手術數據為例,該院胸外科年完成食管癌手術約700例,術後總體并發症的發生率僅為29%,其中嚴重并發症發生率僅為4%,遠低于國内外統計數據。

作者:記者 李晨琰 通訊員 王懿輝 王廣兆編輯:儲舒婷責任編輯:姜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