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在鎮江金山寺,他問當時的高僧:“長江中船隻來來往往,這麼繁華,一天到底要過多少條船啊?”高僧回答:“隻有兩條船。” 乾隆問:“怎麼會隻有兩條船呢?”高僧說:“一條為名,一條為利,整個長江之中來往的無非就是這兩條船。” 古往今來,無論國家或個人,其本性就是對利益的最大追逐。
***“利益是人類行動的一切動力。”(法國思想家霍爾巴赫語)。于普通人而言,有“利”才能生活,我們的衣食住行,無不來源于“利”,無利不起早,起早為利而謀生。追逐利益,利益最大化不是壞事,一個不追逐利益的人才可怕。古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普通人能利益最大化,就能改善我們自己的生活,就能提升我們自己的生活品味,千百萬個普通人“有利”了,整個社會就進步了,整個社會就富裕了,整個社會就穩定了,“倉廪實而知禮節。”何樂而不為呢! ***政治家是公衆利益不眠的看守。(英國詩人 丁尼生)于國家層面而言,“國家利益”是政治家為公衆而追逐的利益,但是國家利益不是孤立的,可以說國家利益即為一國之國民全體個人利益之總和,自古以來,打着國家利益的旗号與民争利的統治者數不勝數。“人民利益是基礎”,明白了這個道理的政治家,管理的國家則興旺,沒有明白這個道理的政治家,管理的國家則衰敗。
***“君子愛财,取之有道 。 ”(孔子) “愛财”是我們每個人的天性,但是“愛财有道”則是我們追求利益的依據與原則。孔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孔子的“道”也就是我們所提到的君子取财之道,這個道就是仁義禮和信,即人們取得财富、獲得利益時的标準和依據。凡是符合禮法、仁德和信義的,就符合道,而符合了這樣的“義”道,也就達到了可以獲利的基本條件。義道、守道、執道和行道就成了君子從事經濟活動并獲取财富時的道德标準。因此“君子愛财,取之有道”也就成了很多人在追求物質利益時的基本守則了。 無論個人還是集體,無論家庭還是國家,道義之财才會永久,有道才會财源廣進。參考文獻: 1,《史記》 2,《漢書·食貨志》
我是“草廬心語”,關注文化曆史和教育,歡迎關注,共同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