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35歲女性突然頭暈

35歲女性突然頭暈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11 18:42:50

記者 王小蒙 實習生 李夢涵 周文嘉 通訊員 曹坤 劉學鳴

沒有任何誘因,37歲女子經常突然感覺頭暈、視物模糊,這樣的“怪病”,持續了一整年的時間。最終,在山東省立第三醫院确診“煙霧病”,做了手術之後,生活終于回歸正常。

據山東省立第三醫院卒中中心主任王庭忠介紹,煙霧病是以雙側頸内動脈末端慢性進行性狹窄或閉塞為特征,并繼發引起顱底異常血管網形成的一種少見的腦血管疾病,由于臨床症狀複雜多變,易與其他疾病相混淆。

“怪病”纏身1年多,原來腦子有“煙霧”

“時不時感到頭暈,看不清東西,右手還老覺得發麻,發作一次持續半個小時左右,每次發作間隔時間不定,首次發作時還出現過意識不清,約1小時後蘇醒。”37歲女子一年前突然被“怪病”纏身,在當地醫院做了核磁共振檢查和血化驗,提示缺鐵性貧血,随後進行了貧血治療,但是這樣的症狀卻沒有徹底消失。

35歲女性突然頭暈(37歲女子得怪病)1

35歲女性突然頭暈(37歲女子得怪病)2

腦血管造影顯示:雙側頸内動脈末端閉塞,煙霧狀血管生成,以左側為重

經人介紹,女子求助到山東省立第三醫院卒中中心主任王庭忠,女子的磁共振顯示左側大腦有陳舊腦梗塞,左側放射冠,半卵圓中心基底節和左側腦室旁多發缺血變性竈。為進一步明确診斷進行了腦血管造影檢查,顯示雙側頸内動脈末端閉塞,煙霧狀血管生成,以左側為重,随即确診為煙霧病。

煙霧病是以雙側頸内動脈末端慢性進行性狹窄或閉塞為特征,并繼發引起顱底異常血管網形成的一種少見的腦血管疾病。這種顱底異常血管網在腦血管造影圖像上形似“煙霧”,被稱之為“煙霧狀血管”。因此,1969年日本學者Suzuki及Takaku将該病稱之為“煙霧病”。

高難度腦血管搭橋術,恢複大腦供血

像這位女子這種缺血性煙霧病,要想徹底治愈,需要進行難度極高的腦血管搭橋手術。一般來說,就是将顱外血管(比如頭皮血管)縫合至腦血管上,使缺血的大腦得到來自顱外的供血。此技術需要對直徑約1毫米的腦血管縫合至少12針,操作精度高,手術難度大。作為近年來醫院引進的知名神經外科專家,王庭忠在腦血管搭橋手術方面造詣深、經驗豐富。

35歲女性突然頭暈(37歲女子得怪病)3

35歲女性突然頭暈(37歲女子得怪病)4

“女子灌注CT顯示左側腦白質的CBF降低,MTT延長,說明左側大腦缺血較重。” 腦血管搭橋稱為直接血運重建,除此之外還有間接血運重建術式,比如硬腦膜翻轉貼敷加颞肌貼敷(EDMS),這些操作不縫合血管,僅把帶血運的組織貼敷在腦表面,長期來看也能起到供血作用。術中,王庭忠團隊為女子進行了左側颞淺動脈-大腦中動脈搭橋術 硬膜翻轉貼敷及颞肌貼敷(EDMS),把直接和間接血運重建術同時運用,聯合進行血運重建。

手術經過順利,術中熒光造影顯示搭橋血管吻合口通暢。術後三個月,女子複查腦血管造影,顯示颞淺動脈向顱内供血通暢。患者頭暈、視物模糊、手麻等症狀消失,完全回歸正常生活。

35歲女性突然頭暈(37歲女子得怪病)5

患者切口愈合良好

煙霧病易漏診誤診,需及時手術治療

“煙霧病在臨床上容易被漏診或誤診,大部分患者從出現臨床症狀到确診都經曆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平均需要兩年半左右。”王庭忠表示,煙霧病臨床症狀複雜多變,多數患者确診前都隻是簡單的症狀診斷,少數患者則曾經被誤診為腦炎、線粒體肌腦病、灰質異位症等。

“煙霧病的有些症狀如發作性肢體麻木無力或一側肢體癱瘓容易想到是血管病,但某些症狀卻很難直接想到與血管病變有關,如視物不清、頭痛、頭暈眩暈、發作性意識障礙、肢體抽搐或智力減退等。” 王庭忠說,如果臨床醫生對煙霧病缺乏足夠認識,不為患者安排與腦動脈病變有關的相應檢查,如經顱多普勒超聲(TCD)、核磁血管成像(MRA)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等,就會造成漏診。

很多不了解的人都錯誤地認為,隻要頭顱CT或MRI正常就沒有問題了,其實對煙霧病診斷來講并非如此。王庭忠表示,煙霧病的病變最早發生在腦底動脈環,動脈并不是在短時間内從狹窄發展到閉塞,通常是經過了相當長時間,短則數年長則數十年。因此,患者隻有輕微症狀時就已經有明顯的腦動脈狹窄或閉塞,但此時頭顱CT可能是正常的。而且,如果沒有經驗或不仔細觀察,可能還會忽略頭顱MRI-T2相上所顯示的顱底大動脈血管稀少及腦基底部血管流空影的增多。反反複複做了很多次頭顱CT和頭顱MRI檢查,但就是沒有檢查過一次腦動脈,從而導緻症狀較輕的煙霧病患者長期得不到診斷。

王庭忠介紹,目前對煙霧病尚無确切有效的藥物,腦血管搭橋術是煙霧病的主要治療方法,可有效防治缺血性卒中。王庭忠表示,近年來,其降低出血風險的療效也逐漸得到證實。一項多中心前瞻性随機對照臨床研究表明,腦血管重建手術能将5年再出血率從31.6%降低至11.9%,國際上多家中心報道的結果與此相似。因此,對于該病不論是出血性或缺血性,主流觀點越來越傾向于采取積極的手術策略。

專家介紹

35歲女性突然頭暈(37歲女子得怪病)6

張榮偉,神經外科主任,神經外科首席專家,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擅長顱底腫瘤顯微外科手術治療,有近百例腦幹腫瘤手術經驗;單鼻孔經蝶垂體瘤切除,尤其是海綿窦侵襲性垂體腺瘤顯微手術治療具有獨到技術優勢,有千餘例經蝶顯微手術治療垂體腺瘤經驗;岩斜區腦膜瘤及矢狀窦旁巨大腦膜瘤顯微外科手術治療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豐富的經驗。開展的急診顱内動脈瘤顯微手術夾閉術,挽救了數百名危重患者生命。開展功能神經外科手術,外科治療帕金森病有兩千餘例的臨床經驗。

兼任《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編委,《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編委,《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編委,《實用醫藥雜志》編委。第一作者發表論文96篇,主編專注1部,參編3部。主研獲軍隊醫療成果三等獎5項,山東省科技三等獎1項。2008年參加汶川抗震救災,表現突出,榮獲“全國抗震救災模範”榮譽稱号。2008年獲第五屆中國醫師提名獎。2011年榮立三等功一次。兼任山東疼痛醫學會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山東醫師協會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醫師協會腫瘤多學科綜合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出診時間:周三上午

35歲女性突然頭暈(37歲女子得怪病)7

王庭忠,醫學博士,主任醫師,中國醫科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山東省立第三醫院卒中中心主任,外科學教研室副主任,神經外科卒中治療組組長、醫院精英人才。2021年4月由中國醫科大學調入山東省立第三醫院。擅長出血性卒中微創内鏡手術,缺血性卒中的顱内外血管重建術等。

美國華盛頓大學訪問學者,歐美同學會醫師協會腦血管病分會委員,遼甯省健康産業集團神外專委會外聘專家,遼甯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委員,遼甯省醫師協會神經外科醫師分會委員,遼甯省腦損傷疾病質量控制中心委員,遼甯省生命科學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委員,山東省疼痛醫學會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常委,《腦出血》期刊編委,編輯部主任。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别資助,遼甯省教育廳,遼甯省科技廳等多項課題。發表多篇SCI論文,單篇最高影響因子7.19。累計培養碩士研究生11名。

出診時間:周三下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