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勝雪青絲如墨紅衣似血?【我的抗疫故事】白衣為甲守山河無恙,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白衣勝雪青絲如墨紅衣似血?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我的抗疫故事】
白衣為甲守山河無恙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院長劉天戟
3月23日,作為吉林大學援吉林通化醫療總隊臨時黨委書記、隊長,我帶領最後一批隊員在通化結束隔離休整,圓滿地完成了光榮使命,還群衆一個平安的通化。
在返回長春的路上,回首抗疫的艱辛曆程,作為其中一員,這段歲月無疑是我一生中最為寶貴的經曆和回憶。那感受,恰如通化市中心醫院在送給我們的紀念證書上所镌刻的:緻敬仁心,感恩大愛,情深義重,山高水長。
我還記得2020年2月7日馳援武漢的出征儀式。作為醫療隊隊長、臨時黨總支書記,我和130名隊友一起重溫入黨誓詞、宣讀出征誓詞。在去武漢的飛機上,我們拟定了“作戰”計劃,保證每個醫療組以及班次人員配置上的醫療技術全面性,避免醫療“偏科”。
在武漢奮戰的52個日夜裡,我和隊友們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結合臨床經驗,制定治療臨床路徑。我還組織錄制了呼吸功能康複教程視頻——“三位一體呼吸操”,将視頻發給每位患者,幫助他們改善肺功能、恢複體力。我們收治的59名危重症患者,有54名治愈,治愈率達92%。
2021年1月,疫情在家鄉又起。雖然正值春節,但我院的同志們迅速響應吉林省疫情防控部署,在1月17日和19日,分兩批共選派140名具有豐富新冠肺炎救治經驗的醫護人員趕往通化,成為最早一支馳援通化的整建制醫療隊。我再次成為馳援醫療隊負責人,和隊友們共同肩負起救治生命的重任。
在通化支援的日子裡,有豪情萬丈的頑強拼搏,有百折不撓的執着堅守,有患難與共的勇敢擔當,也有守望相助的溫暖感動。
此次通化感染者多為老年人,病情較重且伴随多種基礎性疾病,救治難度大。醫療隊第一時間和國家專家組成員進行研究論證,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危重症患者監測評估和支持治療。我們創新實行“三主任、三護士長”“雙軌制排班”等管理舉措,實行“一人一策,一患一組”,使用ECMO(人工膜肺)技術成功救治一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提前介入心理幹預和康複治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救治方案。
隊員們不懼生死、不問歸期,患者轉運的艱辛、一天一病區的負荷、重症病房的争分奪秒,每一幕都是不分晝夜、默默堅守的無聲接力。每天,醫療隊微信群對話框都彈跳着,“俯卧位立竿見影”“持續監護,準備高流量”“密切觀察呼吸,心率、血壓”“多觀察、互相照應,保證安全”……
為了讓患者增強信心,隊員們還在彼此的防護服上,為他們寫下無聲的鼓勵,“多吃飯、多喝水、堅持氧療、俯卧位”“你們是最棒的,加油”……
抗疫期間正值新春佳節,隊員們和患者一起布置療區,挂春聯、貼窗花,給他們送上祝福卡片和熱氣騰騰的餃子,拿出彩筆讓孩子們在防護服上作畫,喜慶的圖案讓醫護“大白”看上去更加可愛。這些心連心的互動,既增進了醫患的感情,也給患者帶來了精神上的鼓勵。
在兩次抗疫中,“我是黨員,我先上”都是醫療隊響亮的戰鬥号角,黨員同志沖鋒在前、勇挑重擔,也帶動了一大批隊員向他們學習。
一起奮戰的日子裡,通化市中心醫院醫護人員崇醫德、精醫術、講奉獻、優服務的職業精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齊心協力挽救生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兩次支援,我為并肩奮戰的隊友、為一道工作的同行而驕傲,更為祖國自豪,我越發感受到祖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增強、制度優勢的充分彰顯和文化自信的空前高漲!
(光明日報記者任爽采訪整理)
《光明日報》( 2021年04月06日04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