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語錄?《莊子.秋水》中寫道:“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這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語錄?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莊子.秋水》中寫道:“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真正的知己,似乎是另一個自己,好像一面鏡子一樣;知己,是心有靈犀的人,可以對你感同身受,懂你的苦,知道你的快樂。
每個人都希望遇到知己,尤其是人到中年的時候。累了,希望有一個肩膀可以依靠,哭的時候,有人給自己擦眼淚,無助的時候,有人陪着自己一起煎熬,落魄的時候,有人拉一把。
其實,人這一生,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隻有冷暖自知。知己難尋,你越是希望遇見,越會失望。
真正的知己,不能朝夕相伴,也能夠心有靈犀,是一種淡淡的共鳴。
兒時的玩伴趙久良,和我講了一段往事。趙久良十九歲的時候,就和村裡的大人去深圳打工。當然,他沒有進廠打工,而是在一家建築工地,每天搬磚、挑土、扛鋼筋水泥。有一天,他把自己工作的場面,拍攝成小視頻,發到了朋友圈裡。很快,他的朋友圈獲得了很多的點贊。
大概是發視頻之後的第六天,趙久良收到了一個陌生人的消息。後來,他和這個陌生人成為了微信好友,兩個人聊得很投緣。這個陌生人叫王梅,一直在浙江打工,老家在河南。
有人說:“天天和一個異性朋友聊天,你真的會愛上他。”趙久良發現自己和王梅的共同話題很多,并且無話不說。每天工作很累,骨頭都要散架了,但是趙久良拿起手機,和王梅聊幾句,就覺得輕松多了,心情也好多了。雖然,趙久良沒有固定的工作,隻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工,但是王梅 并沒有嫌棄他,反而能夠理解他,還鼓勵他以後學技術,慢慢走出困境。
有一天,趙久良說:“我要去浙江找你。”王梅沉默了很久,然後回複了一句:“我有家庭了,你最好不要來找我。”愛上一個今生無緣做夫妻的人,成為知己, 是最好的選擇。趙久良以為,他能夠和王梅聊一輩子的微信。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趙久良就不再和王梅聊微信了。各自有不同的路要走,也不能長相厮守。“很多人,隻是陪你走一程,不會陪你走一生”,你把誰當成了知己,其實是自作多情而已,到頭來,還是要“一别兩寬”。
真正的知己,一輩子都有聯系,都互相關心,都有一種淡淡的共鳴,這樣的感情,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如果有,那是鳳毛麟角,請拼命珍惜。
“懂你,比愛你更加深刻”,但是沒有人和你的經曆一模一樣,别人是不會真正懂你的。
徐志摩說:“我懂你,就像懂自己一樣深刻。”但是,你的經曆,就是你的經曆,他的經曆,就是他的經曆,你怎麼可以懂得他呢?你可以懂得他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有這樣一個故事。兩個失去父母的孤兒甲和乙相遇了,兩個人講述着自己的經曆,然後 抱頭痛哭,覺得自己的身世太可憐了,同時也感受到了對方的身世太可憐了。後來,他們結為兄弟,希望聯手創一番事業。他們選擇了做木材生意,甲負責收購木材,乙負責加工和銷售。
有一天,乙發現甲很自私,收購木材的時候,會把一些特别好的木材留下來,偷偷賣給另外的老闆,從中獲利。甲發現乙很謹慎,賣木材的時候,總是需要對方先付款,才送貨,因此導緻幾次生意都沒有做成。剛開始,兩個人都覺得,今生遇到了“結拜兄弟”,太難了,要珍惜緣分,不能随便鬧翻臉。
他們從什麼時候開始吵架的?誰都說不清,反正因為利益的争執,鬧得不歡而散。乙對甲說:“我以為,失去父母的人,會很善良,沒想到你居然私吞利潤。”甲也不甘示弱:“我以為,失去父母的人,會感恩社會,會信任别人,沒想到你一點都不信任别人,你隻相信你自己。”
是啊,看起來一模一樣的兩個人,其實并不一樣,他們是存在千差萬别的。人與人之間,有共性,但更多的是“個性”。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當你需要别人懂你的時候,其實是“強人所難”,是需要别人改變自己的個性。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真的不必指望誰認同你。最好的活法,其實是“無依無靠”。
天天在一起的夫妻,也會發牢騷,也會互相指責,更何況是同事、朋友、熟人、鄰居?生養你的父母,也不能真正理解你,不能滿足你所有的要求,你又能指望誰能夠理解你呢?
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你看到了誰,都是看到了外表,不會看到内心的想法。當你懂得了别人的想法,也是懂得了當時的想法,不會懂得他的過去和未來。
聰明的人,不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會“妄加猜測”。人與人交往,總要做好“大路朝天,各走一邊”的準備,就是你最好的朋友,也會有一天離開你。正所謂,天下無不散的筵席。
當你對别人提出要求和建議的時候,總以為自己是對的,是一片好心,其實對于别人來說,你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情,是“看不慣别人好”。
當你幫助别人的時候,其實是有所保留的,并不會希望别人超越你,除非對方是你的兒女,你真的希望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對于你自己來說,你有不一樣的路要走,不要拉着誰和你同行,真的不要強人所難了。
人活着,無依無靠,有人陪是幸運的,沒有人陪是自然的,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你就會迷失自我。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