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國内互聯網發展又快又完善,現在很多80後、90後都喜歡網上買東西,保險也不例外。
小阿哥身邊就有不少年輕的朋友選擇了馬爸爸的支付寶的百萬醫療險。
但也有不少傳統的小夥伴還是習慣找個保險業務員咨詢投保。到底哪種方式更好,今天小阿哥就把常見的6種保險投保渠道做了整理,各有利弊,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
第一種:互聯網平台
代表:微信、支付寶
以剛才講的百萬醫療險為例,就是支付寶打造的一款網紅級的保險産品。在這裡投保到底好不好?
優勢:
①産品全面
②購買方便
不足:
①産品方案無專人輔導講解
②健康險投保時容易忽視健康告知引發拒賠風險
③沒有專業人員一對一服務
之前聽業内人士分享過一組數據,支付寶醫療險拒賠率還是很高的(據傳達到40%)。
坦白講,我不覺得一定是支付寶或者保險公司的問題,支付寶也隻是代銷平台,保險公司也是按合同履行賠償。
那問題出現在哪裡了呢?保險信息不對稱!對的,因為買健康險,是需要對核保醫學有一定了解才能操作的了了的。如果被保險公司認定為“帶病投保”,理賠時就容易發生拒賠的情況。
二、保險代理人
代表:身邊的代理人
優勢:
一對一服務
不足:
①産品單一,不能選擇
②保險産品價格貴
③代理人離職率高
④發生糾紛時不一定能站在客戶立場争取權益
三、保險經紀人
代表:身邊的保險經紀人
優勢:
①有一對一服務
②産品線豐富
③可選擇性價比高的産品
不足:
三年以下從業人員離職風險高。
為甚麼這裡強調3年以下,因為小阿哥從業時間久了發現,但凡是能在這個行業呆的時間足夠長的保險經紀人,離職率普遍就低于那些呆不滿3年的。
四、保險經紀人 互聯網自媒體
代表:阿哥讀保
優勢:
①有一對一服務
②産品線豐富
③可選擇性價比高的産品
④豐富的核保、理賠經驗
⑤與保險公司發生合同糾紛時能站在客戶角度争取權益
⑥了解醫學、經濟發展趨勢,長遠規劃産品方案
不足:
多為線上溝通,少數線下核保
正因為每天咨詢的人數很多,而且還有很多外地的小夥伴,所以小阿哥無法保證每個小夥伴都能見面,這個時候就需要線上電話和微信溝通居多,對于有些小夥伴來說會不習慣。
五、保險兼業代理
代表:銀行、4S店
優勢:
購買方便
不足:
①産品單一
②售後保險理賠服務體驗差
③銀行理财人員流動性大
④以保險産品收益為賣點,忽略保險的其它金融屬性
六、保險公司自營
代表:保險公司官微、官網
優勢:
購買方便,信息權威
不足:
①産品單一
②沒有專屬一對一服務
無論投保哪個渠道,有一個專業度、靠譜的保險專家,選到一款适合自己的産品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問小阿哥,線上産品保單跟線下一樣的嗎,其實是完全一樣,隻是銷售方式不同而已。而且同樣都是有紙質保單的。
最後,說一個投保的細節。那就是以上海城市為例,今年4月之後開始了雙錄。
什麼是雙錄?就是買保險的時候,要在保險公司要求下,出鏡錄制一段投保時的視頻,留下一段“證據”。證明買的時候是知曉合同條款内容的。
小阿哥對這件事的解讀是:對投保人有利也“有弊”。
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前幾天看到一個法院的判例。說一個人剛買完保險沒過等待期就發現癌症了,按行業的通用規則、以及合同裡面的約定,等待期内發生疾病是适用“免責條款”的,所以不能賠。
但法院最後還是判定保險公司賠了保額,因為保險公司拿不出投保人“履行免責條款内容解釋和說明義務”的證據。(換句話說,合同上寫了不算,保險公司你得親口告訴我才行)
看完後小阿哥是覺得保險公司“很冤枉”的。因為不排除有的人以後會覺得身體不舒服了再去買保險,然後馬上體檢,有問題也去找保險公司理賠。(小阿哥PS一句,故意騙保是入刑法的,千萬别以身試法。)
在“信息不對稱”時代,保險公司很“吃虧”。但有了“雙錄”,以後買保險就要錄制視頻,其實對保險公司更有利,因為錄制過程所有合同條款都是展示的。不給“逆選擇”的投保人一點鑽漏洞的機會。
所以,看完小阿哥的分析後,你覺得“線上買保險”和“線下買保險”到底哪個更好呢?
小阿哥用大白話講保險,教你不花冤枉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