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
這段話的意思是,有一個名叫丁的廚師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觸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腳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頂着的地方,都發出皮骨相離聲,進刀時發出騞(huo)的響聲,這些聲音沒有不合乎音律的。它合乎《桑林》舞樂的節拍,又合乎《經首》樂曲的節奏。
後來,“庖丁解牛”就作為一個成語,用來形容經過反複的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的情形。
漫畫:庖丁解牛
梁惠王對庖丁精湛的技藝十分驚歎,庖丁卻對梁惠王說:“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意思是說,庖丁所看重的是自然的規律,這已經超過了對宰牛技藝的追求。然後,庖丁向梁惠王講述了自己多年宰牛的經驗和感受。
庖丁由最初眼裡隻有一頭牛,到後來對牛的肢體結構十分精通,以至于達到了“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遊刃必有餘地矣”的高超境界。
書法:遊刃有餘
梁惠王聽後感概地說,自己學到了養生之道。
庖丁講的是宰牛,梁惠王卻體悟到了養生。兩者看似不相關,但是在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運用這一點上卻是相通的,也就是庖丁說的“所好者道也”。可見,“道”的原理是普适于萬事萬物的。
(圖源網絡,侵權必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