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空難中乘客是否在高空就已死亡

空難中乘客是否在高空就已死亡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5-10 22:56:34

很多人好奇,竟然空難的死亡率接近100%,但在空難之前,顯然有機會跳傘求生,為什麼航空公司不給飛機配備降落傘?許多人可能對跳傘沒有透徹的了解,他們認為跳傘很簡單。從高空中跳下,打開降落傘,就能平穩着陸。

如果真的是這麼簡單的話,每個人都可以跳傘。有些人可能通過電視或電影了解跳傘的皮毛。電影和電視中的跳傘鏡頭大多是電腦合成後的視頻。

在現實生活中,跳傘的标準不能用電腦特效來衡量。跳傘的限制因素太多,而且民航客機上不具備跳傘的條件。

空難中乘客是否在高空就已死亡(為什麼航空公司在空難後支付數幾十億賠償)1

現實遠比預期的複雜,民用客機的飛行高度通常在8000~12000米之間,但是全球跳傘高度隻要超過3000米,風險因素就會急劇上升。

一般來說,民用飛機的飛行速度是900公裡/小時,也就是說,當你跳下飛機時,由于慣性,你的速度也是900公裡/小時,而一般降落傘的打開速度大約是200公裡/小時。因此,在這樣一個可怕的速度下,即使你打開降落傘,降落傘也會被風撕成碎片,你仍然會以高速墜落地面,所以你根本逃脫不了厄運。

就客機的飛行高度而言,氧氣含量僅為表面的35%~45%,溫度低至零下幾十度。即使乘客敢跳,他們很快就會凍死或暈倒。

空難中乘客是否在高空就已死亡(為什麼航空公司在空難後支付數幾十億賠償)2

此外,你必須考慮夜間飛行。晚上很黑,誰知道下面發生了什麼?盲目跳下很可能會直接死亡。如果幸運的是,下面有一片海洋,即使你暫時能安然無恙,你也必須面對無盡的大海。沒有食物和定位,普通人很難生存。

如果你想打開艙口進行集體跳傘,你必須提前釋放壓力,氣壓和溫度會緩慢下降,人體會産生一系列不良反應,如頭暈、頭痛、呼吸困難等。許多人甚至不能平穩地行走,更不用說跳傘了。

如果你想在打開艙口間瞬間跳下去,事實上,這是行不通的。如果不提前洩壓打開艙口,内外壓差會立即将人“吸”出艙外,普通人根本無法反應。

空難中乘客是否在高空就已死亡(為什麼航空公司在空難後支付數幾十億賠償)3

當乘客跳出機艙時,他們不得不面對失重的問題。由于普通人的身體素質,不經過訓練很難适應面部腫脹和頸部靜脈曲張的情況。在空氣對流的影響下,人體會在空氣中旋轉360度。絕大多數普通人早已失去了思考和行動的能力,更别提在這種情況下,讓他們寵辱不驚地“拉開傘包”。

零下幾十度的低溫,強勁的氣流,稀薄的大氣以及如此惡劣的跳傘環境,專業的跳傘員都會感到害怕!

而且普通人很難接觸到跳傘。一是高風險,二是設備成本也是一個主要因素。一套完整的設備至少需要數萬元,雖然航空公司的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但畢竟一架飛機的價格是數幾億到10億。

然而,問題的關鍵不是設備成本,而是重量。假設一套設備的重量為18公斤,200套設備的重量為3.6噸,重量成本在地面上并不明顯,因此大多數人直接忽略了它。然而,如果你想把重達3.6噸的設備送上天進行連續航行,燃料成本也将持續增加。

空難中乘客是否在高空就已死亡(為什麼航空公司在空難後支付數幾十億賠償)4

除了重量,跳傘設備還占據了大量空間,因此制造商不得不将飛機做大,導緻客機成本更高,變相降低了市場競争力。對于航空公司來說,購買帶有跳傘設備的客機意味着更多的錢,而且每次飛行的燃油成本都會增加,所以他們隻能提高票價。

衆所周知,飛機之所以能夠起飛,是因為飛機發動機的推力能夠直接将飛機推向天空,而作為普通發動機,根本不會有這麼大的推力。

但是假設所有條件都滿足,你是不是就可以完美地跳傘,是不是可以代表你能夠成功着陸?

那你想的太簡單了,在你跳下去的那一刻,由于慣性運動,你仍然保持着飛機的速度。作為飛機的發動機,它不是一個裝飾,它竟然可以把一架巨大的飛機推向高空,而對于一個體重100斤左右的人來說,你很快就會被卷入飛機的發動機中。當你卷入飛機引擎時,你認為你還有生存的可能性嗎?

空難中乘客是否在高空就已死亡(為什麼航空公司在空難後支付數幾十億賠償)5

另外,你必須還要克服壓力差,能打開艙口,能忍受高寒缺氧的環境,你才能有機會跳下去。但當你跳的時候,你還是會被引擎吞沒。

以上就是你不能在飛機上跳傘的主要原因。

一般來說,飛機墜毀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平均概率為20萬分之一,有時高達百萬分之一,也就是說,當飛機飛行100萬次時,隻發生一次事故。因此,不要擔心“飛機上是否有降落傘”的問題。

飛機失事的概率很小,即使可能性很小,也不意味着它不會發生。對于空難,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到的,但小編衷心祝願每一次飛行都能順利着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