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魏氏莊園的文化建築細節

魏氏莊園的文化建築細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0:56:25

□周東升

魏氏莊園位于濱州市惠民縣魏集鎮,系清代布政司理問、武定府同知魏肇慶的宅第,是目前發現的我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堡式民居,也是我國北方唯一現存的城堡式莊園。它是我國清代北方民居建築的傑出代表,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魏氏莊園的文化建築細節(最大城堡式民居)1

魏氏莊園始建于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曆時三年竣工。平面布局是按照我國民居傳統方式,沿南北縱軸對稱設計,并按前堂後寝的原則依次排列,呈“工”字形。莊園由城垣式住宅、花園、池塘、祠堂、廣場五個部分組成,占地40餘畝。其中住宅部分将具有我國古代軍事防禦功能的城垣建築和北京四合院式民居融為一體,構成了一組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城堡式建築群。

該莊園布局巧妙,結構合理,城垣、住宅房屋相互為用,巧奪天工。住宅外圍城垣為青磚壘砌,南北長84米,東西寬46米,牆高十餘米,基寬3.8米,頂寬1.5米。頂部外側為垛口,内側砌築女兒牆,中間為跑道,通過吊橋與内宅閣樓相連。牆内四周建有12個壁龛式射擊掩體,東南角、西北角各設有半突出牆體的角堡,分上、中、下三層,各層之間設石質傳話孔,便于傳遞信息。這些軍事防禦設施在現存的清代建築中是十分罕見的。

魏氏莊園的文化建築細節(最大城堡式民居)2

住宅群體共三進九座院落,有大小256間房屋。房屋營造為硬山,分卷棚頂、花脊兩種營造方式,設前廈回廊。院落群分别由中路院落和東西側跨院組成,中路院落為主體建築,屬于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式住宅。兩側跨院分别有私塾院、裁縫院、廚房院等。院落間設有通道,房屋間以夾壁牆和暗道相連。院内鋪設石質渠道,用以向内宅供水;供物則靠内外相通的壁洞。城堡内有50餘間糧倉,可儲備大量糧油,地下埋有大量煤炭,有兩眼磚砌水井,遇到戰争或災荒,即使經年不開城門也有足夠的生活保障。

具有如此完備防禦功能的建築,其建造設計有着特殊的地理和曆史原因。一是為了防禦黃河水患,該莊園向南不到5公裡便是黃河河道;二是防範匪盜之患,家有巨額财富,自然成為土匪、盜賊觊觎的目标;三是為抗擊撚軍,魏肇慶15歲時,撚軍打到惠民,魏家曾捐青蚨築圩而禦。

魏氏莊園的文化建築細節(最大城堡式民居)3

魏氏家族的先祖為河北棗強縣農民魏自顯,明洪武年間遷徙至我省棣州永安鎮(今惠民縣魏集村),後代逐漸發迹,十世時達到家族鼎盛。自長支五世起,多人出仕為官。至十一世,除許多人是邑庠生、郡庠生外,24人是太學生,20多人有官職,其中五品以上的有13人,最高從二品階,家族先後與23個官宦人家聯姻。魏氏家族在财富上的暴發始自四支七世,太學生出身、以後任布政司理問職銜的魏毓柄,“禀承父命”開始經商,并将重點由“陶朱”、小雜貨轉為錢莊、食鹽、當鋪一些新興暴利行業。

曆史上的魏氏莊園曾由三組建築群構成,分别為福壽堂、徙義堂和樹德堂。福壽堂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為當時的首富魏振菖所建,共70間房,占地4畝餘;徙義堂建于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為魏氏家族第十世魏肇祥所建,房屋80餘間,占地近5畝;而今所見的這座魏氏莊園,正是魏氏十世魏肇慶的宅第樹德堂。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