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家族”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專有名詞!
從廣義上說,“黃金家族”泛指所有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
從狹義上說,“黃金家族”特指蒙古大汗所在的王系傳承。
這種廣義與狹義的範疇區别,導緻很多人其概念出現了混淆。
加之,在各個不同的曆史時期,“黃金家族”的範疇也在不斷變化,更加劇了認知偏差的差距。
本文将從“黃金家族”的起源開始,将各時期範疇的變化進行梳理,便于大家了解這個偉大家族的詳情。
一、“黃金家族”地位的确立,及第一次範疇縮減。
按照蒙古族的傳說故事,蒙古人的始祖母阿蘭豁阿與丈夫共同生了兩個兒子,丈夫死後,又連續生了三個兒子。
當面對長子、次子的責問時,母親阿蘭豁阿說道:“你們的兄弟是我與金黃色天神的後代,乃是上天之子”。
蒙古族著名的五子折箭故事,就發生在這次談話之中。
可見黃金家族最初的範疇,并不僅限于成吉思汗的乞顔部孛兒隻斤氏,還有主兒乞氏、泰赤烏氏等氏族。甚至尼倫蒙古一半以上的蒙古人,都可以算作廣義上的黃金家族成員。
但現在,“黃金家族”的範疇,即便是廣義上,也僅限于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
這種範疇的縮減,從何而起呢?
1206年(宋甯宗 開禧二年),漠北草原各部聚會于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樹立起九腳白旄旗纛,尊鐵木真為“成吉思汗”,一個嶄新時代的宣告開始。
擰成一股繩的蒙古人,迸發出令人顫栗的力量。
在随後幾十年裡,整個世界都在蒙古鐵蹄下瑟瑟發抖。
作為蒙古曆史上最英明神武的領袖,成吉思汗獲得了所有蒙古人的愛戴。
他在東征西伐之餘,也改變了蒙古部落的遊戲規則。
在成吉思汗之前,蒙古部落奉行強者為尊的傳統,盟主由各部首領在“忽裡勒台”大會上公推産生,盟主屬于哪個氏族,并沒有明确的規定。
但成吉思汗以後,聯盟首領候選人縮減到“隻能由其直系後裔擔任”,也隻有其直系後裔,才被認為是正宗的“黃金家族”。
領袖傳承方式的改變,标志着蒙古從之前的部落聯盟制,向帝國制度的轉變。
憑借成吉思汗無與倫比的聲望,在草原上形成了“隻有成吉思汗家族(“黃金家族”),才能受到天命護佑”的觀念。
從此時起,“黃金家族”的含義中,開始有了“王系”的概念。
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何很多政治人物,會紛紛标榜自己是“黃金家族”後裔。
這實際上和中原王朝“天命”、“正朔”的思想,一般無二。
比如中亞的哈薩克汗國,就聲稱自己為成吉思汗之子朮赤的後代。
而偉大的征服者埃米爾·帖木兒,由于不屬于“黃金家族”成員,而是娶了察合台汗王的女兒為妻。
終其一生,也僅用比“汗”低一級的頭銜“埃米爾”。
這也是他在明史中,被稱為“驸馬—帖木兒”的原因。
黃金家族的廣義世系
如果“五子折箭”故事,能夠讓蒙古族團結的話,估計世界早就大同了。
成吉思汗去世後,黃金家族的範圍再次縮減。
好不容易登上大汗寶座的窩闊台,不久就弄了個“巫水之謎”出來,悲催的托雷無辜躺槍,成了墊被的。
我真心不相信,窩闊台有能力逼着托雷發誓,“即便窩闊台竈上隻剩一塊肉,也要把它扶上大汗之位”。再說了,這句誓言實際上,也沒有發揮預想的效果。
窩闊台的兒子貴由汗去世後,蒙古内部經過複雜的政治博弈,托雷的兒子蒙哥成為新任大汗。
在将窩闊台王系,敢出來叫闆的後裔盡數屠戮之後,蒙哥大汗的傳承從“窩闊台王”系轉入了“托雷王系”。
從此,“黃金家族”(王系)範疇,由廣義上的成吉思汗直系後裔,轉變為由“托雷王系”獨享。
忽必烈與阿裡不哥時期的蒙古左右翼
蒙哥汗在合州釣魚城猝亡後,“托雷王系”内部爆發了忽必烈、阿裡不哥的兄弟之争。
從這個時間開始,蒙古諸部便已經有了“左右翼”之分。
本來左右翼都是托雷的部屬,當年他從老爸手裡繼承了100多個千戶,遍布蒙古境内。
托雷可能确實沒有憑硬實力“霸王上弓”的想法,但坐在大汗之位上的窩闊台,看着手裡的4個千戶和一萬怯薛軍,着實有點心裡難過。
忽必烈和阿裡不哥兄弟阋牆時,駐紮在中原的蒙古左翼成了忽必烈的擁趸,而右翼則是阿裡不哥的重要班底。
雖然阿裡不哥敗亡後,右翼蒙古投降了忽必烈,但不久便轉而支持窩闊台汗國的海都,接着和左翼蒙古幹。
直到1303年(元大德七年),元成宗(孛兒隻斤·鐵穆耳)才與西北諸王達成和議,西部四大汗國(欽察、察合台、窩闊台、伊兒)共尊元帝國為“黃金家族”正朔,結束了長達七十多年的正統之争。
但這種承認的實際意義,不過是表個态度。西部四大汗國早就分家另過,有沒有大元這個共主,确實也不太重要。
大汗汗國(元朝)和西部四大汗國
二、北元時期蒙古王系的争奪明朝興起後,狠人朱重八硬生生将元帝國便成了“北元”,但黃金家族的王統地位,并沒有因治理區域的變化而動搖。
退回草原的北元,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甚至保留了漢式“年号”,這也可見,元朝的蒙古人受漢文化影響有多深厚。
但這時的草原帝國,已經分裂成東部的“鞑靼”和西部的“瓦剌”(清朝稱衛拉特)兩大部分。
其中,“鞑靼”是明朝對于“蒙古大汗”的譯音,可見當時明朝也認為,東部蒙古是黃金家族的“正嗣”(王統)。
明朝人沒能力把黃金家族王統怎樣,差點弄死“黃金家族”的,恰恰是同宗同族的西部蒙古人。
1439年(明正統四年),瓦剌首領綽羅斯·也先(注意他不姓“孛兒隻斤”)在西部強勢崛起,不但導演了土木堡之變,還大殺黃金家族後裔,“凡故元頭目苗裔無不見殺”,幾乎将黃金家族屠戮一空。
志得意滿的也先,在弄死了正統大汗脫脫不花後,于1453年(明代宗景泰四年)稱“大元田盛(天聖)大可汗”,成為自成吉思汗以來,非黃金家族稱“汗”的第一人。
這哥們還給明朝發了一份昭告,稱“往者元受天命,今已得其位。盡有其國土、人民、傳國玉寶。宜順天道,遣使臣和好,庶兩家共享太平”。
雖然,他聲稱手裡捏着元朝傳國玉玺這件法寶,但明朝不承認他重建了元朝的社稷,回信依舊稱他為“瓦剌可汗”,把綽羅斯·也先氣了個半死。
還沒等和明朝就“天命”問題掰扯明白,綽羅斯·也先就被人弄死了,黃金家族險過剃頭的,重新拿回了汗位。
明朝概念中的“鞑靼”與“瓦剌”
說到這裡,有一點需要注意。
通常來說,我們都将綽羅斯·也先,作為第一位非黃金家族的蒙古大汗,雖然這哥們就幹了一年多。
他确實和黃金家族一毛錢關系都沒有,隻是祖上曾娶過成吉思汗的一個女兒,保持了氏族之間的姻親關系。
但其實北元時期,隻有“托雷王系”能擔任大汗的傳統,已有所松動。
在也先之前,窩闊台、阿裡不哥的後裔都曾幹過北元大汗,甚至成吉思汗弟弟的後裔也幹過一任,隻不過都時間很短,很快又重新回到了托雷王系手中。
如果曆史上沒有達延汗這個人,北元汗位究竟能傳到哪裡去,還真不太好說。
橫空出世的達延汗,就像個穿越者,不但以一己之力統一了東部蒙古(西部蒙古在新疆自己玩耍)。還扭轉了,北元大汗都幹不了幾年的魔咒。
他在位37年,他長孫(阿剌克汗)在位28年,徹底穩定了“托雷王系”的傳承。
三、達延汗的六萬戶之分和察哈爾部的黃金王帳
晚年時,達延汗又做了一項影響深遠的舉動,在蒙古地區重新劃分了六個萬戶(兀魯思)。
達延汗六萬戶之分,将東部蒙古(鞑靼)左右兩翼。
左翼為察哈爾萬戶、兀良哈萬戶和喀爾喀萬戶;
右翼為鄂爾多斯萬戶、土默特萬戶和永謝布萬戶。
(從這些名字就能看出,現代蒙古各部名稱,基本都是達延汗奠定的。)
達延汗的左右翼之分,需要注意兩點:
1、蒙古勢力的左右翼之分由來已久,并非達延汗獨創;
2、達延汗劃分的左右翼,僅限于東部蒙古(鞑靼)地區,不涉及西部蒙古(瓦剌)。
達延汗的左右翼六萬戶之分
其中,左翼三個萬戶由大汗直接統轄,大汗住帳于察哈爾萬戶。
這也是黃金家族王帳,在察哈爾部的原因由來。
除了兀良哈萬戶以外,達延汗把其餘五個萬戶都封給自己的兒子,目前網上争論最大的蒙古喀爾喀部,由五子和九子共領。
所以從廣義上說,外蒙的喀爾喀部,也可以算是黃金家族的後裔。
但有些人聲稱喀爾喀部是達延汗幼子所領,因蒙古有“幼子守竈”的傳統,達延汗的王位應由喀爾喀部傳承。
這種說法,要麼是對元朝(包括北元)的王位傳承一無所知,要麼就是别有用心。
别說喀爾喀部不是達延汗幼子所領,達延汗有十一個兒子,老九就是幼子了,讓掌管掌敖漢、奈曼兩部的十一子(格哷博羅特)情何以堪呀!
再有,就算老九格列森紮(喀爾喀蒙古始祖)是幼子也沒戲。
從元朝中期開始,皇帝位便開始以嫡長子傳承了,到了北元這一傳統也沒有廢除。
達延汗後接任大汗之位的,不是長子,便是長孫,幼子就是個看熱鬧的角色。
察哈爾部(黃金王帳)世系圖
1604年(明朝萬曆三十二年),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繼位時,黃金家族已是窮途末路。
雖然林丹汗頗有些恢複先祖榮光的野心,但在蒙古各部中不服管教的大有人在。
随着他對蒙古各部的征伐,不但沒有讓這些桀骜不馴的兄弟們臣服,反而導緻各部,紛紛倒向了強勢崛起的後金。
1632年(明崇祯五年;後金天聰六年),皇太極帶着投奔自己的蒙古各部對林丹汗發動總攻。
數萬滿蒙鐵騎深入蒙古腹地,勢單力孤的林丹汗隻能倉皇西遷。
蒙古各部勢力的位置關系
在後金兵峰逼迫下,林丹汗準備舉族遷至青海草場與卻圖汗彙合,但在翻越祁連山時染天花去世,所部崩潰。
林丹汗的妻、子隻能帶着殘餘部衆東返,投降了皇太極,并将元代傳國玉玺雙手奉上。
獲得了傳國玉玺的皇太極,覺得時機成熟(沒有傳國玉玺的都是“白版皇帝”),于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稱帝,改國号為大清。
清朝初期,對蒙古黃金家族還算不錯。皇太極納了林丹汗的兩位遺孀,冊封其子額哲為察哈爾親王,還将自己的次女嫁給他。
公元1675年(康熙十四年)林丹汗孫子布爾尼,趁“三藩之亂”清軍南下,挑動察哈爾部舉兵反清,不想應者寥寥,隻兩個月後便被平息,随後康熙盡除察哈爾汗後裔,黃金王系絕嗣。
相比于漠南蒙古各部(察哈爾、土默特等部)很早就就歸複了清朝不同,外喀爾喀蒙古在1690(康熙二十九年),清朝與噶爾丹的烏蘭布通之戰後,才徹底倒向清朝。
因此,康熙皇帝在多倫會盟上,将其單獨劃分成了一個管理單元,推行了盟旗制度。
準噶爾部最強時,對清朝的威脅
四、“黃金家族”正朔的問題捋清了曆史的脈絡,現在可以說黃金家族正源的問題。
随着後金崛起,末代察哈爾黃金大汗——林丹汗病亡青海。
東部蒙古各部已不存在所謂“共主”,而西部蒙古(明朝的瓦剌,清朝的衛拉特四部)本來就不把大汗當回事兒。
此時的蒙古各部實際上重新回到了,成吉思汗之前的部落自治狀态。
唯一區别是,各部頭頂上的那個“共主”叫做——清朝。
所以,決定各部饅頭大小的,除了清朝的意見外,就看誰的胳膊粗,是不是黃金家并不太重要。
清朝最熾烈的蒙古部落,恰恰不是正經八百的黃金家族,便可見一斑。
而外蒙的喀爾喀部,當然也算黃金家族後裔,畢竟始祖是達延汗的兒子。
但要注意一點,外蒙地區并不都是喀爾喀蒙古,清朝時為了為了加強對外蒙的控制,曾多次将西部蒙古部落(清朝的“衛拉特”蒙古,就是明朝的“瓦剌”)遷入外蒙地區。
康熙皇帝剿滅了西部蒙古的綽羅斯·噶爾丹後,将西部蒙古的輝特部遷入外蒙,土爾扈特部東歸後(《東歸英雄傳》描寫的便是其部東歸的曆史),清朝又将其部衆分别安置在新疆和外蒙。
當然了,網上所傳“喀爾喀蒙古是黃金家族的奴隸”的說法。顯然是種抹黑,沒有事實依據,但說其身份如何高貴也屬訛傳。
再高貴,也不可能比王帳所在察哈爾部高貴吧!?
另外,他們鬧騰分家時,捧出了領袖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藏族人。
可見其對黃金家族的傳承,能有多重視?
尤其是上世紀30年代時,蒙古國内的西化大清洗,幾乎将所有蒙古國内的貴族、僧侶階層,全部蕩滌幹淨。
以至于,蒙古國内民衆隻有名字,而沒有姓氏。
目前,蒙古國留存的古姓氏(老姓),基本都是90年代後,姓氏複興運動時複生的。至于是不是有血緣聯系,隻有天知道了。
網上對喀爾喀蒙古部落,是否屬于“黃金家族”的争論,其根本在于對“黃金家族”的理解不同。
如果從廣義上概念上說,喀爾喀蒙古為成吉思汗後裔,當然屬于“黃金家族”。
但如果以“黃金家族”=“大汗王系”的概念來說,喀爾喀蒙古顯然不屬于狹義的“黃金家族”。
在讨論問題時,首先要解決邏輯基礎匹配的問題,否則就是“雞對鴨講”毫無意義。
成吉思汗
五、“黃金家族”一詞出現的年代可能和很多人的認知不同,在有據可查的史料上,“黃金家族”一詞出現的相當晚。
《元史 太祖本紀》隻寫“既而夫亡,阿蘭寡居,夜寝帳中,夢白光自天窗中入,化為金色神人,來趨卧榻。阿蘭驚覺,遂有娠,産一子,即孛端義兒也”,并未直接使用“黃金家族”一詞。
目前,最早見到“黃金家族”一詞的文獻,是蒙文《阿勒坦汗傳》和《黃金史》(不是《蒙古黃金史》),“天子成吉思汗之黃金家族”、“是時孛兒隻斤黃金家族衰微不振”(《阿勒坦汗傳》)、“可汗上天之子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黃金史》)。
這兩本書的成書年代,目前學界還有争論。
但一緻的觀點是,不早于16世紀末-17世紀初,或者說的再确定一點,不會早于明朝。
在此之前,不論是漢史還是朝鮮史料裡,都沒有“黃金家族”的稱呼,而是稱“故元”,“凡故元頭目苗裔無不見殺”。
因此,似乎可以推論“黃金家族”一詞是後裔,為了尊崇先祖榮光而上的尊号。
有可能,不但成吉思汗不知道,窩闊台、蒙哥、忽必烈這些英才也不知道,自己家族還有這樣一個标簽。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号家鄉特色簽約内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