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遊客投喂動物的現象屢禁不止,盡管動物的圍欄上都有禁止投喂的标識,盡管飼養員、志願者看到投喂現象都會勸阻,但是,一部分遊客依然“我行我素”,甚至面對勸阻還會生氣。在各動物展區中,靈長類動物展區、天鵝湖是投喂重災區。
靈長類飼養員張佳偉說,靈長類動物很聰明,有些看到背着包或拎着袋子的遊客就會伸出手,黑猩猩看到遊客沒有反應,還會拍拍手示意提醒,動物的這些乞食行為是從人類那裡學來的,最初在野外,是不可能有人投喂它們的,然而一旦動物養成乞食的行為習慣,喜歡上人類給它們的香甜食物,它們就會不喜歡吃飼養員提供的食物,久而久之可能造成營養不均衡。同時,吃了人類投喂的食物還會影響健康,輕則第二天得腸胃炎,拉肚子,還可能患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重則死亡。此外,有些動物還會為了遊客給的一小塊餅幹或者薯片大打出手,年幼的或弱小的就會受傷。
今天下午,一隻狒狒撿拾遊客沒有扔準掉入水中的食物。
另一投喂重災區鳥區的飼養員小張也來“訴苦,“天鵝湖邊親水平台可是投喂重災區,老有遊客帶着自己的面包、餅幹等食物吸引小天鵝和雁鴨類過來取食,可是小天鵝和雁鴨類在野外哪會吃這些!它們吃的都是植物的葉、芽、莖和種子,有時也會取食軟體動物、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面包餅幹這些都是高熱量碳水化合物,鳥兒們吃多了容易導緻消化不良。”
說到投喂,食草隊飼養員小耿心裡也很苦,“食草動物對于投喂的食物可是來者不拒,連塑料袋都可能會吃的,這對于複胃動物來說傷害非常嚴重,因為這些雜物基本沒法排出體外,久而久之可能腸梗阻的。”
相對于一些開放式展區,兩栖爬行動物館因為大部分是全封閉的玻璃籠舍,投喂有困難,但也難免“中招”。飼養員介紹,去年有一次在陸龜露天日曬場,一隻蘇卡達象龜誤食遊客扔的礦泉水瓶包裝紙,消化系統受到傷害,飼養員們想方設法通過喂食高纖維的牧草刺激象龜的胃腸道蠕動,所幸幾天後,它通過排便排洩出來吃進去的塑料紙和塑料碎片。
類似因投喂導緻的悲劇不勝枚舉,其中最悲慘的事件莫過于20多年前長頸鹿“海濱”因誤食塑料、腹痛難忍而慘死。2015年5月,3頭黇鹿在經曆了數月的病痛折磨後相繼死亡。解剖發現,3頭黇鹿腸梗阻,胃中塑料袋、小毛巾等異物總重19千克。再比如,2017年國慶長假後,黑猩猩“樂樂”、“悅悅”、幾隻阿拉伯狒狒、松鼠猴、猕猴和黑蜘蛛猴,還有馬來熊、棕熊因為吃了太多遊客投喂的食物出現了拉稀。
動物園勸阻投喂志願者李雅萍告訴記者,在工作中他們發現,主動投喂動物的小朋友相對較少,因為可能學校裡都有接受過相關教育,反倒是成年人投喂的不少,“一些年輕的爸媽經勸阻大多能及時改正,但個别老年人不聽勸阻,有的笑嘻嘻繼續投喂拍照,有的甚至會發火生氣,認為自己做的沒有錯。”
遊客投喂動物,有的是出于好玩,想看看動物吃食物的有趣表情或動作,有的則以為,動物園沒有什麼好吃的,它們會挨餓。其實,動物園提供給動物的夥食很豐富。
園方介紹,2020年雖受疫情影響,動物園全年遊客量較2019年同期減少五成多,動物園的收入因此也大幅減少,但遵循确保動物口糧供給的原則,動物飼料開支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較往年有3%的增長。在動物飼料配送中心,工作人員每天都會依據飼料單為園内近6000多頭(隻)動物配備食材。通常,飼養員會按照所在崗位的動物情況為其開出“飼料單”,遇到季節變化,比如秋冬季增加夥食貼個秋膘,動物繁育期間,無論是備孕、懷孕、還是哺乳的,或是在生病治療期、恢複期等特殊情況,“飼料單”就會作相應調整,保證動物的飲食結構均衡。
在動物園的飼料配送中心,食材種類堪比一個小型農貿市場,不僅有豐富的蔬果,青占魚、梅子魚、多春魚、沙丁魚、金線魚、小帶魚、海蝦、大牛肉、小牛肉、羊肉、兔肉、豬肉、冰鮮雞、小白鼠、乳鼠等葷菜也相當豐盛,一些動物的精料也大有講究,不同比例的粗糧如大麥、小麥、玉米、豆粕、麸皮等原材料被混合後分别加工成專門供給食草動物、鳥類的顆粒料等,還有按比例配制的混合粉被加工成窩窩頭;各種草料如苜蓿草、牧草、羊草等在不同季節滿足食草動物的大胃口,工作人員還會在動物園自己種植黑麥草、蘇丹草,為食草動物補充新鮮青飼料。
在大猩猩館和熊貓館都有透明廚房,向遊客展示動物的飼料,比如制作大熊貓的窩窩頭需要9種原材料。為了保證集體生活的動物們都能吃到食物,飼養員還會将食物分散在幾個地方,避免動物為了食物而打鬥受傷。
面對屢禁不止的投喂現象,多年來,上海動物園一直在不遺餘力開展“禁止投喂”勸阻和宣傳,除了飼養員、安保等工作人員加強巡視勸阻投喂外,大學生志願者、老年志願者等社會志願者力量也加入宣傳文明遊園的行列;“禁止投喂”标識和科普展闆遍布全園;每年還會制作介紹投喂危害的宣傳折頁,适時發放。今天下午,就專門舉辦了禁止投喂宣傳活動。
園方表示,從技術手段來說,也可以通過改造籠舍限制投喂,比如可以築起鐵籠、豎起隔離帶、建造更多的封閉式展區,然而,這種做法不利于動物健康成長,拉遠了人與動物之間的距離,違背了動物園的初衷,“過去封閉式的鐵籠子、玻璃籠舍等活動空間小、通風透氣性差,不利于動物健康生長,這些年絕大部分動物籠舍都已經被改造成模拟其原分布地的生态環境的籠舍,有些是開放式籠舍。因此,再回到過去,把籠舍全部改成封閉式的辦法來杜絕投喂不現實、不科學。”
園方表示,随着市民遊客素質的普遍提高,投喂現象比往年有所減少,但依然存在,所以,真正杜絕投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遊客積極配合,為了動物的身體健康,為了在孩子心目中樹立起保護動物的理念和榜樣,成人要積極做出表率,大家共同努力。
曆年來因為遊客投喂對動物造成的傷害事件
●2001年,紅猩猩“森泰”因吃了太多遊客喂的食物,得了糖尿病。
●2001年,三頭珍貴的白黇鹿誤食異物死于非命。其中一隻胃内的塑料袋重達2.5千克。
●2001年,一頭6歲的雌鹿非正常死亡,胃裡發現了3.5千克重的塑料袋。
●2005年,一隻黑白疣猴吃了遊客扔的烤肉串,竹簽戳破其口腔引起炎症。
●2011年,兩名晨練者在食草區采摘馬蘭頭,緻一匹斑馬受驚吓,驚慌中撞到鐵絲網身亡。
來源:周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