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精和味精哪個更健康? 正确使用最重要
食物在制作過程中少不了添加調味品和香料,适合的調味品能夠讓菜品口感更豐富。生活中,有些人在烹饪提鮮時喜歡放味精,有些則傾向于放雞精。“味精吃多了會掉頭發,也會緻癌。”“雞精放多了也會傷身。”對于雞精好還是味精好,多數人各執己見,因此也避而遠之。
雞精、味精真的是健康殺手嗎?烹饪時該如何正确食用?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營養科副主任、主治營養醫師王藝臻給大家一一講解。
專家簡介
王藝臻,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營養科副主任,主治營養醫師,碩士研究生。兼任甘肅省營養學會藥食同源與營養分會秘書長、甘肅省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委員。擅長臨床營養診療、公共人群營養服務、慢性病健康管理等工作。
雞精中含有40%味精
我們先了解味精和雞精的成分。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也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主要作用是提鮮,促進我們的食欲;雞精是在味精的基礎上加了一些調料和其他成分,在它的食物成分表中,排在第一位的也是谷氨酸鈉,就是味精,“除此之外,雞精中還有糖、食鹽、增味核苷酸,有一些可能加入了雞肉粉、雞骨粉或者雞肉的濃縮提取物以及其他原料制成的雞味香精等,聞起來有雞肉的香味。換種角度說,雞精中40%的物質是味精,其他60%由剩下的物質組成。”這就說明,雞精并不是很多人以為的全都是雞肉的提取物,它的谷氨酸鈉含量比味精少,不像味精那麼多,但是鮮度比味精高。
味精吃多了真會緻癌嗎?對于此說法,王藝臻認為是訛傳,“在加熱溫度達到120度的時候,味精中的谷氨酸鈉會産生焦谷氨酸鈉,人們認為焦谷氨酸鈉會緻癌,經過科學家驗證發現這個物質并非能夠緻病,隻不過在加熱到120度的時候,味精已經沒有鮮味了,并不是産生了有害的物質。”
起鍋時再放調味品
烹饪時,如何正确食用雞精、味精?王藝臻建議,烹調時不要加入味精、雞精後長時間焖煮,也不要加入味精、雞精一起爆炒,而要在起鍋之前再放味精和雞精。加入雞精和味精的适宜熔解溫度是70℃—90℃,溫度過高會影響其鮮味。
也不宜在烹調酸性食物中添加味精或者雞精,如糖醋魚或排骨、醋熘白菜等,因為味精在酸性食物中加熱,更容易産生焦谷氨酸鈉,使菜肴走味。
同時,味精、雞精本身含有10%的食鹽,如果在炒菜和做湯時用了味精、雞精,用鹽量一定要相應減少。
“雞精和味精的作用都是提鮮味,有些菜品可以用自帶鮮味的食材替代,如玉米、雞肉、香菇、蝦仁等食材,這樣能夠更好地保證食材的新鮮和安全性。”王藝臻認為,有些菜不需要放,如煲雞湯、煮海鮮,原本已經鮮味十足。而有些菜想吃它本來的味道,如果放了雞精和味精,反而會破壞了菜肴原有的味道而影響口味。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食品暫不用味精;成人每人每天味精攝入量不要超過6克。另外,家中有孕婦、老人、小孩一同用餐的話,還需謹慎使用味精、雞精,至少不能過量。如果孩子食入過量味精,可能會出現偏食,厭食等,也會造成消化不良,影響健康成長。
文丨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 歐陽海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