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慢病管理小知識

慢病管理小知識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06 02:51:54

慢病管理小知識?什麼是全生命周期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在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生命周期,對人體進行定期評估、定期分析和定期管理中日友好醫院(以下簡稱“中日醫院”)國際部主任朱宇清介紹,在全生命周期管理過程中,尤其要重視早期健康管理,不同年齡段的人群,早期健康管理側重點也不同在幼兒和青少年期,要重點關注遺傳和生長發育問題;在青壯年期,要格外關注生活方式和精神壓力等問題;中老年期則要重點關注慢性病、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慢病,在管理慢病的同時,還要高度重視防癌和防跌倒,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慢病管理小知識?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慢病管理小知識(防大病緩慢病促健康)1

慢病管理小知識

什麼是全生命周期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在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生命周期,對人體進行定期評估、定期分析和定期管理。中日友好醫院(以下簡稱“中日醫院”)國際部主任朱宇清介紹,在全生命周期管理過程中,尤其要重視早期健康管理,不同年齡段的人群,早期健康管理側重點也不同。在幼兒和青少年期,要重點關注遺傳和生長發育問題;在青壯年期,要格外關注生活方式和精神壓力等問題;中老年期則要重點關注慢性病、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慢病,在管理慢病的同時,還要高度重視防癌和防跌倒。

近日,中日醫院以“全周期全人群健康呵護”為主題,由婦産科、腎病科、神經科等領域專家,對優生優育、未病防治、腎病與老年病防治等全生命周期管理知識進行科普。

科學孕育、平安分娩

中日醫院婦産科副主任潘曉玉介紹,科學孕育、平安分娩是全周期健康的第一步。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孕産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是評價一個國家衛生健康水平的兩個重要指标。《2021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我國孕産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較以往明顯下降。2016年開放的二胎政策和2021年開放的三胎政策使産科疾病構成比發生了變化:二胎三胎占比增大,高齡産婦增多,妊娠并發症和合并症也有所增加。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瘢痕子宮、前置胎盤等并發症對婦幼保健工作提出了很大挑戰。

潘曉玉提醒孕産婦朋友,不要認為生孩子不是生病,沒必要做太多檢查,也不要因為生過一胎,就理所當然認為生二胎、三胎會更容易。一旦發現懷孕,就要盡快去正規醫院進行規範的産檢。

警惕“沉默的殺手”

腎髒就像一個天然的“篩子”,會不停地過濾血液,把有用的東西留在血液中,把代謝廢物随尿液排出。此外,腎髒還有内分泌的功能,能強健體格,促進紅細胞生成,并調控血壓,維持機體的水電解質平衡。中日醫院腎病科副主任卓莉介紹說。

腎髒病和糖尿病、高血壓一樣都屬于慢性病,而且發病率很高。但是腎髒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一旦出現臨床症狀,腎功能已經喪失了30%-50%,所以腎髒病是一個“沉默的殺手”。

除遺傳因素外,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腎髒毒性藥物的使用都會導緻腎髒疾病的高發,此外,長期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也是腎髒病的高發人群。

卓莉提醒,一旦發現晨起後出現眼睑或面部水腫、尿中泡沫增多、尿量異常、小便顔色異常等現象,要立即去醫院檢查是否罹患了腎髒疾病。腎髒病可以得到很好的診治,早診斷、早治療,對于疾病預後影響很大。

優雅地老去

中日醫院神經科主任彭丹濤介紹,神經科衆多疾病都與老年人群有關,例如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癡呆”),腦卒中(俗稱“腦中風”)、老年精神心理疾病(抑郁、焦慮等)以及老年運動障礙(帕金森等)。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緩慢進展的疾病,是由于大腦出現老年斑而導緻的大腦病理性萎縮,目前尚無可以治愈的藥物。患者從最初的輕度記憶力喪失發展到晚期不認識家人、失去方向感、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整個病程可長達十餘年,會給患者家庭造成極大的精神和經濟負擔。

彭丹濤介紹,目前可以通過PET等技術,在沒有症狀的臨床前期就确診阿爾茨海默病,從而幹預并延緩疾病進展,使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能夠維持更好的生活質量。指導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早就醫、早診斷、早預防幹預,讓患者在早期大腦細胞尚未萎縮的時候進行診斷和治療,非常有意義。

此外,腦卒中是一種高緻殘率、高死亡率、高複發率的疾病,是老年病死的首位原因。腦卒中發病需要進行緊急處理,即發病4.5小時之内溶栓,24小時内取栓。

老年抑郁、焦慮也有很大隐患,患者會出現睡眠問題、認知問題、精神問題,還伴有心慌、氣短、出汗、耳鳴、眩暈、脹氣等軀體症狀。

帕金森綜合征是繼腫瘤、心腦血管病之後的中老年“第三殺手”。帕金森綜合征不止手抖那麼簡單,它還會讓患者失去走路能力,并使患者出現嗅覺減退、做噩夢、便秘等伴随症狀。

彭丹濤認為,采取全方位的科技手段,讓患者得到更早、更快、更好的服務,才能實現理想中健康、優雅的老年生活。

通過體檢預知風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在全球人群中,真正健康的人隻占5%,有20%是患病人群,剩下75%的人群都屬于亞健康人群。”中日醫院體檢中心主任馬骁介紹說。

馬骁指出,包括癌症在内的慢性疾病越來越呈現出年輕化的發病趨勢。她認為,從被動看病變為主動查體,變消極治病為積極防病,防患于未然,是最經濟有效的健康策略。

馬骁介紹,最新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發癌症人數達457萬,這意味着每分鐘有8人被确診癌症,全球每新發4例癌症患者中就有1例是中國人。很多人認為癌症是不治之症。馬骁指出,癌症其實是可防、可篩、可治的,重要在于是否能早期發現。“即便罹患了癌症,如果能實現早篩、早診,早治,也可以把癌症的治愈率從20%-30%迅速提升至80%-90%。”馬骁說。

如何能夠早期發現癌症?馬骁介紹,常規查體并不能發現人體所有的疾病,也不能一次性篩查出所有的癌種,但是對于目前人類高發的腫瘤,比如甲狀腺癌、肺癌、肝癌、胃癌、腸癌,以及女性的乳腺癌、宮頸癌,男性的前列腺癌等,都可以通過放射、超聲結合常規化驗檢查進行早期識别。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目的概括起來就是,“防大病、緩慢病、促健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