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代後宮品級排位

古代後宮品級排位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18:05:38

妃嫔,是一種用來代指所有皇帝之妾的總括之稱,妃嫔等級是用來區分她們之間的地位和級别的。不隻在古代中國,曆史上隻要有過後宮制度的國家之君主,他們所有的妾都可以廣泛的被稱做嫔禦,這樣的代稱之詞比較常使用在東方國家。

周朝

周朝時期,天子稱王,正妻稱後。

王有一後,

三夫人

九嫔

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女,共一百二十一後妃。

後正位宮闱,同體天王;

夫人坐論婦禮;

九嫔掌教四德;

世婦主喪、祭、賓客;

女禦序于王之燕寝。

秦漢三國

秦朝

秦始皇統一天下,始建皇帝皇後稱号。

古代後宮品級排位(曆朝皇朝嫔妃等級)1

帝祖母曰太皇太後,帝母曰皇太後,嫡(妻)曰皇後。妾皆稱夫人。

西漢

西漢初期,沿襲了秦時的母後稱号。又設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等妃嫔的稱号。

漢武帝時增加了婕妤、俓娥、容華、充衣。

至漢元帝又新置了昭儀。

妃嫔等級擴充到十四等。且各有爵位:

昭儀位視丞相,爵比諸侯王。

婕妤視上卿,比列侯。

俓娥視中二千石,比關内侯。

容華視真二千石,比大上造。

美人視二千石,比少上造。

八子視千石,比中更。

充衣視千石,比左更。

七子視八百石,比右庶長。

良人視八百石,比左庶長。

長使視六百石,比五大夫。

少使視四百石,比公乘。

五官視三百石。

順常視二百石。

舞涓、共和、娛靈、寶林、良使、夜者皆視百石。

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視鬥食俸。

五官以下,葬司馬門外。

漢時,隻有先朝的皇後可被尊為皇太後。如嗣皇帝是妃嫔所生或從皇族宗室中過繼而來者,其生母皆不得稱(皇)太後。但也有個别例外。如漢哀帝是諸侯王之子過繼而來,其祖母傅昭儀被尊為帝太太後、皇太太後,生母丁姬被尊為帝太後。再加上已被尊為太皇太後的漢成帝母王政君,已為皇太後的成帝皇後趙飛燕,宮中一時出現了四位太後并尊的奇景。

王莽新朝

王莽新朝時期,追求複古,種種名目層出不窮。其罷漢朝妃嫔稱号,模仿先秦時期,自創了和、嫔、美、禦四等稱号。

和三人,嫔九人,美人二十七人,禦女八十一人。

東漢

東漢光武帝建國,去繁為簡,妃嫔稱号共有四等:貴人、美人、宮人、采女。

貴人授予紫绶金章,俸祿為粟數十斛。美人、宮人、采女則沒有爵位和俸祿。

值得一提的是,西漢時期諸侯王正妻稱王後,母稱王太後。東漢時,随着諸侯王封地日漸縮減,王後被改稱為王妃,王太後改稱王太妃。

漢時太子妻妾分三等,正妻稱妃,妾曰良娣、孺子。

三國

曹操為魏王時,王後之下的妃嫔稱号有五等:夫人、昭儀、婕妤

文帝曹丕增加了貴嫔、淑媛、修容、順成、良人五等。

明帝曹睿增淑妃、昭華、修儀三等,廢除順成稱号。

妃嫔爵位:

貴嫔、夫人,位次皇後,爵無所視;

淑妃位視相國,爵比諸侯王;

淑媛位視禦史大夫,爵比縣公;

昭儀比縣侯;

昭華比鄉侯;

修容比亭侯;

修儀比關内侯;

婕妤

容華視真二千石俸;

美人視比二千石俸;

良人視千石俸。

吳蜀

吳蜀兩國史料不詳。

蜀有夫人、昭儀,吳有夫人、美人,其餘不詳。

兩晉隋唐

折疊

晉朝

兩晉時期的妃嫔等級由晉武帝司馬炎依據漢魏制度,稍加修改而成。

設三夫人:貴嫔、夫人、貴人。位視三公。

九嫔: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位視九卿。

其餘還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視千石以下。

南北朝

南北朝時期,妃嫔稱号世有增減。

  • 南朝

宋武帝建國初廢除才人、中才人稱号,其餘仍用晉制。

孝武帝孝建三年,廢除夫人稱号,新創制了貴妃的稱号,以貴妃、貴嫔、貴人為三夫人。又以昭儀、昭容、昭華來代替九嫔中的修華、修儀、修容,重新設置了中才人、充衣。貴妃位比相國,貴嫔比丞相,貴人比三司(司馬、司徒、司空)。

明帝泰始二年,廢除淑妃、昭華、中才人、充衣稱号,重新設置了修華、修儀、修容、才人、良人。泰始三年,又廢除貴人,代之以新設置的貴姬;再置昭華,增加了淑容、承徽、列榮。

妃嫔等級為:

三夫人:貴妃、貴嫔、貴姬。

九嫔: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華、修儀、修容。

次于九嫔的稱号: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

散役:美人、才人、良人。

齊高帝建元元年,設置貴嫔、夫人、貴人為三夫人,修華、修儀、修容、淑妃、淑媛、淑儀、婕妤、容華、充華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為散職。

永明元年,以貴妃、淑妃、貴人為三夫人,廢除夫人稱号。因九嫔中少了一員,永明七年,增加昭容。

太子妾分三等:良娣、寶林、才人。良娣比開國侯,寶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馬都尉。

三夫人:貴妃、貴嫔、貴姬。

九嫔: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華、修儀、修容。

九嫔以下: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

其它還有:美人、才人、良人。

太子妾:良娣、保林。

沿襲梁制。

  • 北朝

北魏東魏西魏

妃嫔稱号有左右昭儀、三夫人、九嫔(上三嫔和下六嫔)、世婦、禦女。

左右昭儀位視大司馬,三夫人視三公,三嫔視三卿,六嫔視六卿,世婦視中大夫,禦女視元士。

後又設置女官,掌管内司。内司如同尚書令、仆。

二品:作司、大監、女侍中。

三品:監、女尚書、美人,女史、女賢人、女書史、書女、小書女。

四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宮人。

五品:青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

北齊

文宣、孝昭二帝妃嫔稱号惟有夫人、嫔、禦。

武成帝好色,廣置妃嫔。清河年間,依古制設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女。妃嫔稱号有:

左右昭儀,比丞相。

三夫人:弘德、正德、崇德。比三公。

九嫔:上嫔:光猷、昭訓、隆徽。比三卿。下嫔:宣徽、凝晖、宣明、順華、凝華、光訓。比六卿。

二十七世婦:正華、令側、修訓、曜儀、明淑、芳華、敬婉、昭華、光正、昭甯、貞範、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靜訓、曜德、廣訓、晖範、敬訓、芳猷、婉華、明範、豔儀、晖則、敬信。比從三品。

八十一禦女:穆光、茂德、貞懿、曜光、貞凝、光範、令儀、内範、穆閨、婉德、明婉、豔婉、妙範、晖章、敬茂、靜肅、瓊章、穆華、慎儀、妙儀、明懿、崇明、麗則、婉儀、彭媛、修閑、修靜、弘慎、豔光、漪容、徽淑、秀儀、芳婉、貞慎、明豔、貞穆、修範、肅容、茂儀、英淑、弘豔、正信、凝婉、英範、懷順、修媛、良則、瑤章、訓成、潤儀、甯訓、淑懿、柔則、穆儀、修禮、昭慎、貞媛、肅閨、敬順、柔華、昭順、敬甯、明訓、弘儀、崇敬、修敬、承閑、昭容、麗儀、閑華、思柔、媛光、懷德、良媛、淑猗、茂範、良信、豔華、徽娥、肅儀、妙則。比正四品。

散号:才人、采女。

其後又立二後,妃嫔皆加倍。又置左右娥英,比左右丞相,降昭儀比二大夫。不久又置淑妃一人,比相國。

北周

周武帝置二妃、三世婦、六嫔、禦媛、禦婉。

周宣帝設三妃、三(女弋)、六嫔、禦媛、禦婉。

三妃:貴妃、長貴妃、德妃,位視三公。

三(女弋),位視三公。

六嫔中僅昭化嫔載于史冊,位視六卿。

禦媛位視大夫,有上禦媛、中禦媛、下禦媛之分。

禦婉位視士,疑有上禦婉、中禦婉、下禦婉之分。

隋唐

唐朝,皇後以下,以貴妃、淑妃、德妃、賢妃為夫人。

以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為九嫔。正二品。

婕妤,正三品;美人,正四品;才人,正五品;各九員,曰二十七世婦。

寶林,正六品;禦女,正七品;采女,正八品;各二十七員,曰八十一禦妻

兩宋明清

折疊

兩宋

宋與唐相仿,妃的稱号,除貴、淑、德、賢外,又加一宸妃。遼代妃号更多,金制基本沿用唐制:元妃、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正一品。八十一禦妻。按金格,貞佑後之制,貴妃下有真妃,淑妃下有麗妃、柔妃,而無德妃、賢妃。九嫔同。婕妤下有麗人、才人為正三品。順儀、淑華、淑儀為正四品。尚宮夫人,尚宮左夫人、尚宮右夫人、宮正夫人、寶華夫人、尚儀夫人、尚服夫人、尚寝夫人、欽聖夫人、資明夫人為正五品。尚儀禦侍、尚服禦侍、尚寝禦侍、尚正禦侍、寶符宸侍、奉恩令人、奉光令人、奉徽令人、奉美令人為正六品,司正禦侍、寶符禦侍、司儀禦侍、司符禦侍,司寝禦侍、司飾禦侍、司設禦侍、司衣禦侍、司膳禦侍、司藥禦侍、仙韶使、光訓良侍、明訓良侍、遵訓良侍、從訓良侍為正七品。典儀禦侍、典膳禦侍、典寝禦侍、典飾禦侍、典設禦侍、典衣禦侍、典藥禦侍、仙韶副使、承和良侍、承惠良侍、承宜良侍為正八品。掌儀禦侍、掌服禦侍、掌寝禦侍、掌飾禦侍、掌設禦侍、掌衣禦侍、掌膳禦侍、掌藥禦侍、仙韶掌音、祗肅良侍、祗敬良侍、祗願良侍為正九品。 金海陵王當政時,妃子多達十二員:元妃、姝妃、惠妃、貴妃、賢妃、宸妃、麗妃、淑妃、德妃、昭妃、溫妃、柔妃。

明朝

到了明朝,朱元璋監于曆代後宮宮女太多,秩序混亂,幹預政事,後患無窮,曾進行過整饬。規定了六宮定制和出入制度。但這也無濟于事,嘉靖皇帝,一次選入宮中的有名号的妃嫔就有九人,其他無名号的就更多了。明朝的妃号有賢、淑、敬、惠、順、康、甯、昭等。諸妃中以皇貴妃位次最高,僅次于皇後,貴妃為第三。終明一朝,共有皇後、皇貴妃、貴妃、妃、嫔、昭儀、婕妤、美人、才人、貴人,選侍、淑女等名分或等級,但各時期有變化,不是一成不變。

清朝

在康熙以後,才典制大備,後宮号位定制嚴明。皇帝的正妻稱皇後,居中宮,主内治。以下為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為主位。貴人、常在、答應均無定額,但各皇帝妃嫔數目的多少出入較大。

清代後宮妃嫔稱号按地位高低依次為皇後、皇貴妃、貴妃、妃、嫔、貴人、常在、答應、官女子。

評說

民間

在民間傳說中,談到皇帝的家庭生活時,經常說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嫔妃,或者說三千粉黛。總之,皇帝是妻妾衆多。這些說法自然有一定的道理。皇帝是封建社會中的最高統治者,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這種權威表現在各個方面,對異性随心所欲的大量占有,就是這種權威的一種表現。為了滿足皇帝無止境的私欲,同時也為了子嗣衆多,便于挑選皇位的繼承者,于是,一套有利于封建統治的後妃制度就逐漸确立和健全起來。

總結

縱觀曆史,可以清楚地看出,封建帝王的這種多妻制是一種極端罪惡腐敗的制度。

首先,它是對婦女的摧殘壓迫。"三千宮女胭脂面,幾個春來無淚痕"白居易對這些被壓迫少女的命運表現了深切的同情。她們或始而得幸,旋即被棄;或終生望幸,卻永宿空房,不得見皇帝一面;或小有不慎,觸怒帝尊,則刀斧加身。高牆深宮,月園月缺,不知有幾多怨歎,幾多血淚。黃宗義曾憤怒地斥責封建皇帝,"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造成民間多怨夫,宮中多怨女。其實這還隻是後妃制度罪惡之一端。

其次,這種多妻制也腐蝕皇帝本身。他們有的春宵苦短,懶于國政,傾複邦國;有的因縱欲過度,而傷身害命。中國皇帝長壽者少,後妃如雲,縱欲無度,淫樂自狀實為原因之一。

再而,官闱内部,争寵嫉妒,傾軋殘殺,以及種種穢聞醜行,更對整個官僚機器隐寓着潛在的危險。衆所周知,如漢之呂後殘殺戚夫人,何其殘忍。這種嫉妒殘害,仇殺報複的慘劇,在曆代宮廷中屢見不鮮,其罪惡之源,即在皇帝的一夫多妻制。漢成帝時,趙飛燕姐妹切盼生子,以鞏固其受寵的地位。但她兩人又偏偏不孕,于是趙飛燕即專選一些多子的侍郎宮屬和宮奴等與他們私通。其妹則在成帝面前為她巧加掩飾,即使如此,她仍不孕。對宮中其他美人,已懷孕者令其堕胎,已生子者加以殺害,趙氏姐妹絕不讓其他宮人生子破壞她們的地位,因此死于她們手中的生命不知有多少。封建帝王都高唱倫理道德,似乎隻有他們才是知禮守法的典範。殊不知宮闱以内,失德敗行,穢亂官掖的醜聞屢見于史。臭名昭著者如賈南風即是傷風敗俗的典型,她是晉惠帝皇後,她不隻狠毒悍嫉,而且淫醜外張。她連生四女,偏不生男。她比趙飛燕姐妹更兇悍,競用衛士所執的大戟,當胸将一懷孕官妾刺死。晉武帝自矜"朕本諸生家,傳禮來久",是最尊崇"禮法"的。賈南風的穢行醜聞,則無異于給了晉武帝一個響亮的耳光,打下了司馬氏家族虛僞惑人的"禮法"面具,徹底暴露了輝煌寵麗的宮廷中的腐朽污穢。凡此種種,必将影響龐大約封建官僚機器的運轉,削弱曆代帝王的統治地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