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喜愛吃海鮮,是因為它味道鮮美。其實,有的海鮮不僅是美食珍馐,而且還是非常有藥用價值的,例如我們常常聽到的“海味四寶”鮑參翅肚,即鮑魚、海參、魚翅、魚肚(花膠)。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鮑魚。
鮑魚是名貴的海珍品,位列“海味四寶”之首,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有“餐桌黃金,海珍之冠”的美譽。
鮑魚全身都是寶,除了鮑魚肉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就連那些平時我們丢棄的鮑魚殼也是有用的中藥材。那麼,到底鮑魚有什麼功效呢?鮑魚殼又有什麼用呢?
01
鮑魚肉的功效
鮑魚被稱為海洋中的“軟黃金”,高蛋白、低脂肪,營養豐富,味道鮮美。中醫認為,鮑魚性平,味甘、鹹,入肝經,具有滋陰清熱,益精明目的作用,可治療陰虛發熱、肺燥咳嗽、肝虛眼蒙等。
■ 滋陰清熱
不少更年期婦女有潮熱汗出、煩躁失眠的不适,鮑魚最适合這類人食用,因為鮑魚能補肝腎、固沖任、滋肝陰、清虛熱、除煩悶。
■ 益精明目
鮑魚有“明目魚”的稱号,因為鮑魚能夠滋養肝陰,中醫認為“肝開竅于目”,肝之陰虛充足,則眼睛明亮。如果經常對着電腦加班熬夜,就會久視傷肝,暗耗肝血,眼目失養,導緻視近模糊,望遠不明。
鮑魚特别适合上網族、熬夜加班,肝陰不足的人食用。
02
濕鮑與幹鮑
鮑魚有“濕鮑”和“幹鮑”之分。幹鮑比濕鮑要貴,那是因為,新鮮的鮑魚烘幹後重量約損失40%。此外,幹鮑魚的烹調加工處理複雜,烹制一般需時較長,要用精制的頂湯反複烹制,使幹鮑魚能夠充分吸收其它物料的味道,故香味濃郁,肉質甘腴。
■ 濕鮑
“濕鮑”即是“鮮鮑魚”,就是帶殼的新鮮鮑魚,食用鮮鮑魚講求的是它肉質的肥厚新鮮,肉汁豐富。鮑魚的繁殖期是它們的最佳捕撈季節,此時的鮑魚肉足肥厚,性腺發達,最為肥美,故有“七月流霞鮑魚肥”之說。
挑選方法:
■從狀态來看,新鮮鮑魚可盡量挑選吸附在水箱或池壁上的,或者互相吸附在一起那些,證明它們是活着的。
■ 新鮮的鮑魚色澤明亮,偶爾有些淺黑色物體附在表面。
■ 新鮮鮑魚挑選形狀接近,肉質肥厚的為佳。
■ 幹鮑
“幹鮑魚”又分“淡幹鮑”和“鹹幹鮑”兩種,其中以“淡幹鮑”為好,幹鮑魚主要以其産地、種類及個頭的大小來劃分等級。産地以、南非、日本為多,其中,公認的三大名鮑是網鮑、吉品鮑和禾麻鮑。幹鮑魚制品以色澤淡黃、鮮豔,肉厚,有光澤,呈半透明,氣味香鮮,身幹形正,潤而不潮,稍有白霜者為佳。
挑選方法:
■從年份來看,幹鮑魚越“舊”越貴,一般放置兩年以上的為佳。味道更為香濃,有“糖心”效果。
■從顔色來看,呈米黃色或淺棕色,對光照看,中央通透,甚至略顯透明為好。通體幹爽,表層略泛白色粉狀物(實為鹽霜)。放置時間長的幹鮑魚,顔色偏咖啡色。
■從外形來看,好的幹鮑魚呈橢圓形,體形完整,邊緣較為整齊,不凹陷亦不鼓脹。
■從個頭來講,頂級幹鮑魚為每500克為2~4頭,特級500克為6~8頭,一級500克為10~12頭。選擇幹鮑魚時以個頭大小均勻、肉質厚實、表面潔淨、體幹堅硬、無異味者為佳。網鮑最大,每500克1~4隻,以兩隻最好,故有諺語“有錢難買兩頭鮑”之說。
03
鮑魚殼有藥用
很多人購買原隻新鮮鮑魚時,一般隻取其肉,舍棄其殼。其實,鮑魚殼也是一味著名的中藥材,經洗淨、烘幹、敲碎後可入藥。
鮑魚殼,藥名“石決明”,其性鹹,味寒,歸肝經,能平肝潛陽,清肝明目,用于頭痛眩暈,目赤翳障,視物昏花,青盲雀目。鮑魚肉和鮑魚殼均有明目的功效,如《本草衍義》記載:“(鳆魚),肉與殼兩可用,方家宜審用之。然皆治目。”
所以鮑魚殼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别稱,叫“千裡光”,适合肝陰不足的視物不明、青光眼、白内障者使用。此外,鮑魚殼還有平肝潛陽的作用,适合肝陽上亢、肝風内擾的頭暈目眩(高血壓)。
由于鮑魚殼有以上作用,故日常用鮑魚煲湯時可以連同殼一起煲。
溫馨提示:
1、《随息居飲食譜》:“體堅難化,脾弱者飲汁為宜。”鮑魚質地較硬,平素脾胃氣虛、消化能力較差的人盡量選擇喝鮑魚湯,或盡量将鮑魚煲至軟爛,便于消化吸收。
2、鮑魚肉性平,鮑魚殼性寒,脾胃虛寒者食用時要搭配生姜等溫中祛寒之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