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講了清熱解毒的方,講了開竅醒神的方,今天開始我們來講一講健脾胃的方子。
今天要講的是四君子湯,看名字得出這裡面有四味藥。常說花中四君子,今天是藥中四君子。
四君子湯出自《雞峰普濟方》,由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組成。
方中的人參現在一般用黨參代替,實在氣虛較為厲害才用人參。
人參甘溫益氣,健脾養胃;白術苦溫,健脾燥濕;茯苓甘淡,健脾滲濕;茯苓和白術合用,健脾祛濕之功更顯著;炙甘草甘溫,益氣和中,調和諸藥。
四味藥組合起來就是益氣健脾化濕,重在益氣健脾,化濕力度很弱的。
主要用于脾胃氣虛證。表現為面色萎白,語音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弱。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則氣血生化不足,故面色萎白,語音低微,氣短乏力。
脾主肌肉四肢,脾胃既虛,有失濡養,故四肢乏力。
脾失健運,胃納不振,濕由内生,故飲食減少,大便溏薄。
舌淡,苔薄白,脈虛弱,均為中焦脾胃氣虛之象。
這個方用得非常普遍的,是胃氣虛證的常用方,補氣劑的基本方,很多的健脾益氣的方子都是在這個方的基礎上發揮而來的。運用的時候抓住辯證要點,面白食少,氣短無力,舌淡苔白,脈虛弱。
若嘔吐,加半夏以降逆止嘔。
胸膈痞滿者,加枳殼、陳皮以行氣寬胸。
心悸失眠者,加棗仁以甯心安神。
兼腎陽虛者,加附子以溫腎助陽。
介紹幾個四君子湯的變方。
一個就是異功散,就是四君子湯加上陳皮,陳皮是理氣的,這樣就使四君子補的氣有活動,不至于補了氣,氣又堵在那裡。
另一個就是六君子湯,看名字就是知道加了兩味藥,一個半夏,一個陳皮,半夏是降逆化痰祛濕的,陳皮是理氣的,這樣加上了之後,加強了祛濕行氣的作用。适合濕氣比較重一點的。
而香砂六君子湯是在六君子湯的基礎上加上了木香,砂仁。木香是行氣醒脾的,砂仁是調中行氣,溫脾止瀉的,所以加了兩味偏溫的藥,适合脾虛有點寒,出現腹痛、腹脹,洩瀉一類的。
老規矩,文末送上方歌一首。
四君子湯中和義,參術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陳名六君,祛痰補益氣虛佴。除卻半夏名異功,或加香砂氣滞使。
如果身邊有脾胃氣虛的可以把本文轉給他,歡迎關注,每日一起打卡學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