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中醫體系中,常常将人體比作一個整體,在治病的時候也并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要尋找到病症的根源,才能對症下藥。俗語有雲“脾虛百病生”,脾髒虛弱的時候,身體所有器官都會受到影響,從而導緻病魔入侵。為什麼脾胃具有如此高的地位,脾虛又指的是什麼呢?
脾是人體的營養“運輸官”
人的脾髒與腸胃常常是聯系在一起的,脾虛則胃弱,這是因為它們都是人體的消化器官,隻是分管着不同的功能。其中胃是身體食物的儲藏室和消化室,食物在被牙齒咬碎後,進入胃袋之中從而開始消化分解。
這些食物經過胃部的分解後,被儲存在脾髒之中,而脾髒通過調節身體血液流動量,将這些消化的營養物質,運送到身體的各個器官之中。也可以說它是身體營養物質的運輸官。身體所有器官的能量消耗,都要通過它的運輸作用來完成。如果脾髒出現了問題,自然會引起一連串連鎖反應,身體也就垮下去了。
脾髒的重要性各位都已經有了足夠的了解,那麼你們知道脾胃虛弱,對人體究竟會有哪些方面的影響呢?怎樣才能知道自己的脾髒健康出現問題了呢?這一切都要從脾虛的症狀中尋找答案。
如何判斷是否脾虛,三點特征是關鍵1、消化不良,經常感到胃部脹氣,積食。伴随着會出現便秘、腹瀉等常見的腸胃疾病。特别是夏天很多人吹空調,更容易出現這些症狀。
2、胃口差,不願意吃飯。很多人一到夏天就不願意吃飯,看見肉就感覺惡心。這可能也是脾虛惹的禍,脾虛導緻人體代謝能力低,營養物質的消耗慢,自然胃口不會太好。而且由于此時代謝慢,人也會處于無精打采的狀态,顯得十分的沒有精神。
3、小便量減少且面色浮腫,脾虛導緻代謝低,人的腎髒需要排洩的毒素自然也會減少,這會導緻腎髒每次産生的尿液都會較少。但是由于身體内的水分主要靠小便排出,這也會導緻水向細胞中滲透,從而導緻面部或者肢體表面出現浮腫現象。
夏天到了,很多人都會貪圖涼爽,喜歡開空調、吃冷飲。殊不知這樣的行為反而會增加脾髒的負擔,從而導緻脾虛的出現。如果發現自己有脾虛的症狀,不妨試試這三味中草藥,具有強脾健胃的功效。
脾胃虛弱怎麼辦?2味中藥助你恢複健康第一、陳皮
陳皮是以為常見的中藥材,它是将橘子皮曬幹以後制成的。陳皮味苦辛溫,吃下去能夠強健脾髒。特别是夏天到來,可以用陳皮泡一點水,然後當做茶來飲用,這樣既可以補充水分,也能夠強脾健胃。
第二、蓮子
此時正值夏季,正是采摘蓮子的季節。蓮子吃起來十分的苦澀,但是卻也有藥用價值。蓮子能夠緩解因脾虛而引起的腹瀉等症狀,并且蓮子不僅可以直接生吃,也能夠加在米粥裡面煮着吃,是鄉村裡面常見的食材。
夏天的時候,如果感到胃口不佳、虛脫乏力。不妨購買一點蓮子食用,試試看能不能增進胃口,強壯脾胃。
這兩味中藥都是我們平常就能見到的,也很适合平常作為食材。但是它也是一味中藥,平常感覺脾虛的時候,吃一點是沒關系的。但是也不要将它當做零食食用,那樣反而會引起反效果。
很多人在治病的時候,都會陷入到煩惱之中,那就是選擇中醫或者西醫的問題,有些人認為西醫療效快,能夠對症下藥,快速的解決病痛。但是也有人認為中醫的副作用小,雖然起效慢但是對身體的調養更有效,比西醫的辦法更好。大家的心情筆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中西醫本無高下之分,都是一種治病救人的手段而已,隻能說它們各自擅長的領域并不相同。
比如說脾虛的患者,用中醫治療的效果,就要比西醫治療的效果更好。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有如下的原因。
為什麼說脾虛患者,選擇中醫治療效果更好?脾虛本來就是中醫上的一種病
西醫的脾髒跟中醫的脾,其實不是一個概念。西醫中的脾,是造血器官,而中醫的脾是運化髒腑,是人體的後天之本。西醫看不了脾虛。
做現代醫學檢查未必能查出什麼
脾虛嚴格來說并不算一種疾病,它隻是脾髒功能失調的表現。而脾虛對應到西醫上,不一定會被看做是病,比如脾虛會出現乏力,便溏等症狀。如果到西醫去看,會根據相關症狀做檢查,比如乏力,但像是便溏這種症狀,基本不會被視作為病。檢查大概就是查腸胃,看腸鏡。一般不會查出什麼,但你卻會感覺很不舒服,但也無可奈何。這就涉及到一個身體調理的概念,這裡就不詳述了。
夏日炎炎,每個人都會不由自主的貪圖涼快的感覺。但是有時候過度的涼爽,反而會給身體帶來隐患。脾虛就是夏季最常見的一種病症,它雖然并不嚴重,但是也會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如果出現脾胃虛弱的情況,最好還是視情況調理。
【參考資料】
1、脾胃強好度夏 調理脾胃學學這六招·生命時報·2016.7.16
2、夏天養脾胃,秋冬少受罪!中醫教你揉4處調養脾胃·生命時報·2017.5.24
3、養好脾胃受用一生·養好脾胃受用一生·解放日報·2015.2.6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